在“上海申花吧”裡
樓主馬丁傳奇發起了一個讨論
“到底是古猗園還是古漪園?我知道都是讀yi,我怎麼記得小時候是有三點水的,現在沒三點水了,小時候記錯了?”
這個話題引發了9個網友跟帖互動,有三位網友說是帶三點水,即古漪園,還有兩位網友從上海話的發音表示應該念“顧雞玉”“這個字讀yi,但是本地話叫古ji園,方言和普通話是有差别的”。網友“功勳毛豆”查閱了《嘉定縣志》,指出:
首先,讓我們從古猗園的得名談起。古猗園,原稱“猗園”,取名源于《詩經·衛風·淇奧》:“瞻彼淇奧,綠竹猗猗。”後來才叫“古猗園”。關于“古猗園”的得名,《嘉定縣志》中有詳細介紹,節選如下:古猗園坐落在南翔鎮東。初建于明萬曆年間,系河南通判闵士籍所構。園中樹石俱朱三松布局,取《詩經》“綠竹猗猗”之句,定名“猗園”。後園歸貢生李宜之,之後又歸陸、李兩姓。
清乾隆十一年(1746),又易主蘇州洞庭山人葉錦。葉錦于翌年春起,重葺并拓地增築幽賞亭、逸野堂、小雲兜、鸢飛魚躍軒、竹圃、孕清亭、采香廊、戲鵝池、書畫舫、梅花亭、小松岡、罄折渡、怡翠亭、環碧樓、彷雪堂、孤山香雪亭、浮筠閣、浮玉橋、嘉樹亭、泛春渠、荷風竹露亭、繪月廊、柳帶軒、春藻堂、清磬山房、坐花齋、聽雨軒、翠霭樓、嶺香閣、蝶庵等建築,于次年秋落成,同時改名“古猗園”。
這位網友可以說是非常熱心而專業了。而我們在有些文章中也經常看到“猗”“漪”并用,日常中更是常被問起這個問題。這些有意思的讨論背後折射出的是大家對古yi園的關注和喜愛,但是為什麼會引發出到底是哪個yi的讨論呢?
這要從古yi園的園名演變說起。古yi園初名借園,首任園主為徽籍闵姓人氏,取宋代徐俯詩“昔為郡下客,曾借水邊居”之意定名“借園”,加上園主客居南翔,“借”字符合園主當時的處境。
明萬曆後期,借園已經曆了三任園主,第三位園主名為闵士籍,他非常愛竹,以竹自喻,就請“嘉定派”竹人朱三松設計督造,取白居易《池上篇》“十畝之宅,五畝之園。有水一池,有竹千竿”之意布局。
此時江南竹刻藝術大放異彩,甚至乾隆皇帝得到朱三松的爺爺朱松鄰刻制的竹器後,也在上面題刻“高枝必應托高士,傳神莫若善傳神”的詩句加以贊揚。闵士籍将“借園”重新命名,即“猗園”,與《詩經》中“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終不可谖兮”暗合,以竹置景,建築刻有竹節、竹葉圖案。此時的猗園表達的個性是園主情趣和意志的體現,是一座典型的文人園林。
明清以來,江南以商業資本之巨、活動範圍之廣、經營能力之強都堪稱雄的商幫是徽商,然而,頗善“鑽天”的洞庭商幫卻能與之分庭抗禮,以之佐證的是洞庭商幫和徽商相提并論而流傳于民間的一句諺語“鑽天洞庭遍地徽”。
清代乾隆十一年(1746年)冬,洞庭山人葉錦營商賺了些錢,從李姓人家手中購得猗園,并大興土木,修葺裝點,将園基擴大到了27畝,乾隆十三年秋,曆經2年,終于完成。葉錦雖然是個商人,但他也有自己好文、尚古的追求,一個典型表現就是他對古猗園重新命名,即“古猗園”。
到了清代乾隆五十三年,此時的古猗園已被地方人士募購捐給州城隍廟用作靈苑,即給城隍廟用于拜地方神,因強化提點放生池的作用,給“猗”字加了三點水,将古猗園更名為“古漪園”,由州城隍廟道士管理。這之後,“古漪園”“猗園”“古猗園”名并用,這也為後世yi到底要不要加三點水埋下了伏筆。
1978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胡厥文來園視察,題“古猗園”匾,7月1日,啟用“上海市園林管理處古猗園”印章。古猗園重新回到那追求綠竹猗猗的清雅之意中。
園林的名字可以改變,可不變的卻是那積澱數百年從未斷流的文化所造就的境界。這境界不僅僅是物理營建的匠意,更是文化流淌的詩意,不僅僅是邏輯的真,更是存在的真。明年古猗園将迎來建園500周年大慶,徜徉其中,那厚重的曆史感是時間賦予建築的意象,體味其中是那物我不二,天人合一的境界。
素材來源:古猗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