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閣
鎮江閣位于宜昌城區濱江公園内,素有“天下第四樓”之稱。
據《宜昌府志》記載:鎮江閣始建于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重修。因供奉鎮江王(水神或江神)而得名。其坐西朝東,背靠長江,面向古城鎮川門(古稱西塞門。今沿江大道西陵一路口),歇山式頂,覆黃琉璃瓦,二層(内為三層),閣高15.95米,面寬6.8米,閣前門建兩柱五樓牌樓一座,面寬6.2米,進深2.4米,與閣前牆的木坊等構件相銜接。該閣為當時來往于長江上的商人集資修建,閣内除祭祀鎮江王(原型或為修都江堰的李冰)外,還供奉有福祿财三神。據說鎮江閣一帶最初是宜昌最早的街區。閣下原為宜昌古城五處水運碼頭之一的鎮川門碼頭(另四處碼頭為大南門、中水門、小南門、小北門),很顯然修建鎮江閣的目的意在鎮住水患。清同治七年(1868年),又在鎮江閣右側擴建了一棟磚木結構、硬山頂式的房屋,專門交易通過長江船運來的四川和湖南的糧食,門額上嵌镌刻的“糧食行公所”石匾額,該所為交易水運糧食的“湖南幫”修的。1955年擴建城區沿江大道時,鎮江閣随同周圍建築(包括糧食行公所)一并被拆除。1987年在今址重建。2006年12月修繕。
鎮江閣為仿古建築。占地536平方米,建築面積1336平方米,閣分四層,飛檐翹角,金瓦銀脊,高26.29米,上有34根盤龍柱,下為青石雕龍須彌壓,有漢白玉雕欄。登閣遠眺,葛洲壩和宜昌城區美景曆曆在目。
有意思的是,鎮江閣匾額中的“鎮”字三橫少了一橫,乍看以為是個錯别字。據說該匾額是從北宋書法家米芾的法帖中集字而成。因米芾寫的是行書,行書可以簡省筆畫,故三橫寫成兩橫是允許的。更有甚者,聯想到兩橫之‘鎮’字卻冥冥之中暗合了葛洲壩、三峽大壩鎮鎖長江之事,可謂陰差陽錯的巧合。
知識鍊接
濱江公園位于宜昌市城區中心,長11.3千米(一說10.47千米),寬65米,占地面積35公頃,其中綠地面積12.5公頃,是一座綜合性開放式公園。主要景點有鎮江閣、屈原塑像、雙亭廣場、南檄盆景園(占地面積1.35萬平方米)、步行道等,被譽為“萬裡長江第一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