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衆網·海報新聞茌平10月12日訊(見習記者 牛怡然 王通)在茌平北八裡處,有個王家八裡莊,始祖王琪,本為河南中州人,是元進士授将士郎茌平縣尹,720年前,在茌任縣尹期間,舉家遷至于此。
2018年5月份,王琪後裔在修繕祖墳時,意外将刻有始祖王琪墓志銘的墓碑挖掘出土。該墓碑高78cm,寬40cm,厚12cm,四側刻有祥龍駕雲、荷花,正文印刻“始祖元進士授将士郎茌平縣尹,曆任郓城、平陰管民官,遷同知泰安州事,轉參幕府主畫,諾大理評事,樞密院知法,無棣縣尹,諱字:琪,仲文神位”字樣。
2018年出土的刻有元朝進士王琪墓志銘的墓碑
由于年代久遠,對王琪的記載少之又少,但此次出土的刻有王琪墓志銘的墓碑,填補了茌平乃至聊城的元朝曆史文物的空缺。
後人為始祖王琪立的7米多高的墓碑
清朝初期,王琪的第十五世賢孫中出了一名翰林大學士,姓王,名曰高,字登孺号北山,明懷宗戊辰年(1628)四月八日生。王曰高自幼天資聰慧,刻苦讀書,做得一手好文章。
茌山公園景區内王曰高石像
戊戌年(1658)殿試,王曰高考中二甲十七名,入翰林院庶吉士,辛醜年(1661)晉升征仕郎,來年又改任工科右給事中。在此期間被選作康熙的啟蒙老師,任教期間一絲不苟,對康熙要求很嚴。 有史料記載,當時康熙隻有五歲,背不會詩文,便罰康熙跪,王曰高也陪跪,有一天康熙母親去看望兒子讀書,恰巧碰見兒子被罰跪,她心疼難忍,上前将康熙拉起,生氣的說:“走,咱不念書了,念書做皇帝,不念書也做皇帝!”王曰高當即據理駁斥:“念書做堯舜,當明君,不念書做桀纣,當昏君。”康熙母一聽句句在理,又把兒子按倒,并說“你跪下,老師什麼時候讓你起來,你再起來。”明君嚴師,給年幼的康熙注入了儒家思想,道家文化,使康熙終成一代明君。
癸卯康熙二年(1663),王曰高任江南主考,慧眼識才,鄉試中試的七八十學生都是家境貧寒之人,其中出了兩名鼎甲,五名尚書,三名大學士,王曰高的聲望也随之逐漸提高。期間王曰高的母親生病,王曰高便請假回家照料母親,在家時修複了茌平縣志,重修縣學院,還出資重修了魯連祠,并将魯仲連的故鄉命名“望魯店”。 相傳,王曰高正當忙于扶佐朝廷之時,王曰高左耳長疖子,久治不愈,星相大師看了說,需要派人回家鄉三山正神炳靈公廟裡看看,回來的人到炳靈公神像前看到炳靈公左耳唇下長了個螞蜂窩,便叫當地的小孩把他打掉,回京後,王曰高的疖子也不治而愈,此後傳說王曰高是炳靈公轉世,王曰高複修了炳靈公廟,還為當地的村民打了井。
王曰高在朝為官二十年,生前著有《槐軒集》和《槐軒小草》,後列入國家四庫全書。王曰高去世後,王曰高的學生、清狀元張英為老師寫下墓志銘,并立龜馱碑三座,大清皇帝康熙為老師立蛟龍碑并禦題碑文“忠孝賢良老,文章德業人”。
老年善事協會發起人共同研究王氏族譜
鬥轉星移,世事滄桑。北八裡村的先祖墓被毀,北八裡莊王氏後人王開成、王洪生、王玉棟、王玉玺、王吉文等叙舊時懷念先祖功德,成立了北八裡莊老年善事協會,自籌資金,重修祖茔,重立祖碑。在該村西南500米處,道路的西側綠化帶内有一座王氏祖瑩,祖瑩前立着一塊相當精緻的墓碑,遺憾的是挖掘時隻找到碑身的下半部分,上有“鄉賢王公諱曰高神位”字樣。
保留至今的王世家譜
在北八裡莊,還保存着一冊非常完整的家譜,“我們這本家譜曾經拿到北京去展覽過,當時,除了孔孟家的,隻有我們村這本保存的比較完整”,王洪生告訴海報新聞記者,這本家譜是被族人藏到房梁上才留存下來的,現在是全村的寶貝。 為弘揚傳統文化,打造名人文化,不讓村子的曆史被年輕一代所遺忘,在村兩委的大力支持下,老年善事協會在祖茔上修建了臨門和十八羅漢、十二生肖的石像。下一步,還要将王氏先賢的曆史文化挖掘整理,以美麗鄉村為主線、努力打造進士旅遊文化景點,為建設一個富裕、美麗、文化、文明的新農村添磚加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