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了,大家是不是都回到家了呢,親朋好友之間最流行的應該就是建一個家族群,由長輩開始,帶頭給大家發紅包,搶紅包了吧。
圖片來源網絡
現在過年,作為家裡的長輩,總是會有許多比自己輩份小的小孩子過來笑眯眯地和你讨要紅包,手機的普及讓原本想要裝窮推脫的你用身上沒帶現金都躲不過,直勾勾将你逼到角落,亮出一個收款二維碼,十分體貼地堵死了你所有的後路。
于是在被洗劫一空之後,原本就不富裕的錢包更加雪上加霜,隻能心疼地抱抱自己,然後開春就做好了吃土的準備。
各位是不是都有這樣的困擾,尤其是在大家都喜歡攀比炫耀紅包的時候,給多給少都是一門技術活。
正所謂,有紅包的孩子笑嘻嘻,發紅包的長輩慘兮兮,人類的悲歡并不相通。
圖片來源網絡
那麼今天就來了解一下,紅包的由來吧。
在古代,紅包最開始叫做“壓歲錢”,主要用途是壓邪祟,保佑孩子平安健康,在新的一年裡無病無災。
而這個歲,其實正确說法,應該是鬼鬼祟祟的那個祟。
圖片來源網絡
古時候,有一種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來用手去摸熟睡着的孩子的頭,孩子往往吓得哭起來,接着頭疼發熱,變成傻子。
因此,家家都在這天亮着燈坐着不睡,叫做“守祟”。
這裡還有一個小故事,說有一家夫妻倆老年得子,當成心肝寶貝似的疼愛,到了年三十夜晚,他們怕“祟”來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銅錢給孩子玩。孩子玩累了就睡着了,他們就把八枚銅錢用紅紙包着放在孩子的枕頭下邊。夫妻倆不敢合眼,可是他們不知不覺也睡着了。半夜裡“祟”化作一陣陰風吹進房門,吹滅了燈火,“祟”剛準備好伸手去摸孩子的頭,枕頭邊就迸發出一道閃光,吓得“祟”逃跑了。第二天,夫妻倆把用紅紙包八枚銅錢吓跑“祟”的事告訴了大家,以後大家學着做,孩子就太平無事了。
另有一說源于古代“壓驚”。說是太古時有一種兇獸叫“年”,隔365日後之夜,就要出來傷害人畜、莊稼。小孩子害怕,大人則以爆竹響聲驅“年”,用食品安慰小孩,即為“壓驚”!
用途都是差不多的,都有祈禱平安的意思。
圖片來源網絡
而紅包的形式也有兩種。
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于床腳,此記載見于《燕京歲時記》。
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着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後當衆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時,由家長悄悄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
圖片來源網絡
在不同的朝代,壓歲錢也有不同的地方,比如漢朝,人們喜歡在銅錢上面印上各種吉祥如意的圖案。而到了唐朝,散錢的習俗盛行,到了開春,人們就要互相拜訪,發紅包。到了清朝,銅錢用繩子穿成一串來發。到了現代,早些年的時候還有些講究,喜歡各種面額的都來一點,對金額沒有要求,更多的是圖個吉利,讨個好彩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