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武岡市特色産業發展規劃

武岡市特色産業發展規劃

科技 更新时间:2024-06-22 04:24:05

武岡市特色産業發展規劃(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1

《郴州日報》2022年08月24日封面

武岡市特色産業發展規劃(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2

《郴州日報》2022年08月24日A2A3版

黨的十八大以來,臨武縣牢記殷殷囑托,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全面實行綠色生态發展,不斷打造高新科技産業新高地,全縣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了新突破、新發展。

鄉村振興篇

在臨武縣西瑤鄉大嶺背村易地扶貧搬遷點,一棟棟房屋整齊劃一。2018年,大嶺背村49戶190名貧困戶順利搬進新房,開啟新的生活。如今,百姓的日子越過越好,越過越紅火。搬下來也要穩得住,大家一起商量如何發展村集體産業,為未來的鄉村振興想辦法、出路子。8月19日一大早,村支書雷淩峰開始張羅着在家的村民一起謀劃未來的發展。

武岡市特色産業發展規劃(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3

幫扶責任人與村民進行交流

“希望大家暢所欲言,不要不好意思。”雷淩峰将鄉親們召集在一起,聽聽大家對鄉村振興和村子未來的發展規劃有什麼意見。話音一落,鄉親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讨論起來,有說搞茶産業的,有說搞養殖的,一時間衆說紛纭。“鄉村要振興,離不開百姓的參與。”雷淩峰說,鄉村振興事關百姓的集體建設與發展,要多聽聽他們的意見和想法,針對大嶺背村的實際情況,研究确定切實可行、可操作的集體經濟項目。

十年前,大嶺背村還是一個連綜合樓都沒有的小山村。全村31個自然村分布在大山各個角落,村民住的是土坯房,走的是泥濘的山路,經常吃不飽、住不暖。依托精準扶貧的好政策,現在家家戶戶有房子,村民們的衣食住行也都改善了很多。

“現在的日子比以前好多了。”村民雷能财滿臉笑容地說,“以前住在山裡,現在搬進了集鎮區的新房子,交通方便、信息暢通,買什麼都方便了許多。”

武岡市特色産業發展規劃(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4

萬水鄉盧市村村民王玉光祖孫三人歡喜地住進了改造後的新房

黨的十八大以來,臨武縣精準施策、因地扶貧,全縣累計投入扶貧專項資金3.5億元,共創建“1 1”産業扶貧示範基地26個,獎勵扶助符合标準的農村專業合作社53個,實施安置易地搬遷938戶3346人,全縣27個省級貧困村全部出列,6350戶19582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摘帽,脫貧率達100%。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過去的十年,臨武砥砺奮進、笃定前行,脫貧攻堅的成果是為鄉村振興埋下的種子,綠色的藍圖已經繪就,鄉村振興的畫面正徐徐鋪開。

生态環保篇

戰貧困保環境,臨武始終堅持生态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在萬水鄉門頭村,每隔一段時間,當地林業部門工作人員都會來村裡核查該區域礦山複綠成效。過去,這裡屬于臨武縣三十六灣礦區核心位置。十年前,這裡聚集了非法礦點1100多個,非法選廠5000多家,濫采亂挖導緻植被破壞、污水橫流,整個礦區千瘡百孔,直接影響了周邊5個鄉鎮老百姓的生産生活。

武岡市特色産業發展規劃(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5

滴水源大門(周開發 攝)

黨的十八大以來,臨武縣痛定思痛,先後開展三十六灣重金屬污染治理、山水林田湖草礦山修複、土壤修複以及河道治理等項目,按照河道治理為主、生态修複兼顧的理念,對水體進行“物理療法”、礦渣填充覆土。如今,甘溪河水質得到明顯改善,三十六灣礦區舊貌換新顔,山體實現了大變樣。原本荒涼一片的癞子嶺礦區也成為新的旅遊打卡地。

“以前這裡連草都長不出來,現在你看這些樹長得多漂亮!”萬水鄉門頭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資劍鋒總是和父親說,他現在在門頭村管理樹木,比父親以前挖礦更加有動力。

從資源縣向科技縣轉型,這十年,臨武縣促産業、優服務,依托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資源優勢,吸引了一大批新型高新企業入駐臨武,實現了多元化發展、多元素融合、多産業并進的大好勢頭,正以臨武“加速度”融入粵港澳大灣區。

園區變革篇

久森新能源有限公司的湖南展廳裡,陳列了該企業近年來新研發的各類電池産品。據企業負責人介紹,今年該企業自主研發的啟動電源電池持續放電可達100C,處于國内頂尖水平。湖南久森新能源有限公司是首批入駐臨武的電池企業,企業産品廣泛應用于兩輪車、儲能、應急啟動電源、無人機等領域,産品整體性能和技術指标已達到國内先進水平,遠銷歐美等國家和地區。

“今年我們的一期、二期是滿負荷生産,預計産值在10億元左右。”湖南久森新能源有限公司生産負責人昝加波說,同比去年增長了一倍左右,預計稅收在3000萬元左右。

武岡市特色産業發展規劃(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6

通天山(周開發 攝)

近年來,臨武縣通過以商招商、以鍊延鍊的工作形式,不斷優化園區營商環境。目前,以湖南久森新能源有限公司為首,整個湘粵(臨武)電池産業集聚區已經有沃爾頓、盛武、森林風等19家電池企業簽約入駐,為郴州打造“電池之都”打下了堅實基礎。

“集聚區的打造,為我們大幅度降低了生産和科研成本。”昝加波說,“此外,在引進锂電池行業專業技術人才的同時,也極大提升了銷售渠道的影響力,促進了整個锂電池行業整體提升。”

讓效率變效益,短短十年,臨武縣産業開發區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單一到多元的變遷。湘粵(臨武)電池産業集聚區、電子電容産業集聚區、寶玉石文化産業集聚區、湘粵農特産品加工鄉村振興産業集聚區、碳酸鈣加工産業集聚區等五大産業集聚區初顯規模。

如今,臨武縣産業開發區入駐企業達232家,帶動就業2.3萬人,2021年技工貿總收入190.3億元,同比增長29.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22億元,累計增速12.2%,占全縣比重65%;實繳稅收5.5億元,同比增長49.3%。

人才培育篇

産業的發展,源于人才的不斷輸入。黨的十八大以來,臨武始終把教育放在民生事業首位,加快推進專科教育、高等教育的步伐,讓教育與産業發展相融相合。

在臨武縣新建的職業中專一号實訓樓的玉石加工廠内,玉石打磨機的聲音此起彼伏,20多名學生正在清洗、打磨他們手中的玉石。2019年以來,臨武縣把玉石加工廠開在學校裡,由學校免費提供場地,企業聘請專業教師、提供專業技術對學生進行專業培訓,讓學生畢業即可就業。

武岡市特色産業發展規劃(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7

臨武縣政務服務中心

“我已經畢業4年了,一直在寶玉石産業園這邊工作,每個月工資4000元左右。”臨武縣職業中專畢業生郭義兵說,“這樣的教學模式讓我不僅掌握了一門技能,也謀到了一份好職業。”

近年來,臨武縣大力發展職業中等專科教育,不斷補齊專科人才短闆,先後完成職業中專改擴建工作,增設首飾設計與制作、機電一體化、電子技術應用等專業課程,為當地輸入專業人才2000餘人。十年來,臨武縣先後投入18.5億元資金改造升級(新建、改擴建)學校56所,各類民辦教育機構發展到72個;截至2021年下半學年,共有在校學生17043人、從業教師1154人。

城區提質篇

近年來,走進臨武縣城,随處可見翻天覆地的變化。武水河穿城而過,人在景中、城在綠中,擡頭見花、舉足親水;道路更加通暢,背街小巷提質升級,城市生态綠地系統日益完善,讓人切實感受到這座“國家衛生城市”“湖南省文明縣城”的城市魅力。這一切,得益于近年來臨武縣委、縣政府以項目為抓手,開展城市建設與管理提質活動,全力推進城區建設。一系列舉措,讓城市更美麗更宜居,讓這座魅力之城活力四射。

臨武依托山水優勢,做活山水文章,打造宜居之城;依托區位優勢,做足産業文章,打造宜業之城。圍繞打造“山水宜居城市”名片的主題,縣委、縣政府堅持規劃引領,基礎先行。

該縣聘請專業團隊對縣城總體規劃進行調整修編,突出城市景觀風貌特色,實施“東綠西延、南擴北提”,縣城規劃面積擴大到10平方公裡,完善了“四縱四橫一環線”的城市道路框架,确定了“三區三園一場一圈”的城區總體規劃布局結構,形成了武南片區、武北片區、沙溪片區“三足鼎立”的城市發展空間格局。

武岡市特色産業發展規劃(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8

西瑤綠谷 (周開發 攝)

該縣充分結合臨武實際,依托縣城依山傍水的優勢,利用“兩河四岸”的自然條件,精心規劃了“64321”城市生态系統和城市綠地系統,在縣域内構築“一軸連一環、多環繞綠心、兩河纏三廊、森林映城鎮”的綠地空間布局框架。“64321”即六個公園——廻峰公園、舜峰寨公園、挂榜山公園、大江山公園、黃龍山公園、西瑤綠谷國家森林公園;四個遊園——河濱花園、沙溪遊園、韓張遊園、李子山遊園;三個廣場——舜峰廣場、文體廣場、廻峰廣場;兩條綠帶——武水河綠帶、沙溪河綠帶,一個城市外圍生态圈,充分展現城區綠化的濱水特色和山水相間的宜居環境。

“東擴新城、西建新區”“産城融合、宜業宜居”已成為臨武城市建設的新形象。

曾說:“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在新的趕考之路上,臨武必将赓續時代使命,迎難而上,踔厲奮發,笃行不怠,努力推動“五個臨武”建設,讓繪就好的藍圖,變成老百姓看得見、摸得着的現實。

臨武縣委書記劉楊表示,臨武縣将始終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記考察湖南、考察郴州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全面落實省委“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六屆四次全會精神,以“十大重點工作”為總抓手,搶抓機遇、砥砺奮進,全力推進“五好”園區建設,發展壯大新能源電池、電子電容等新興産業,高品質推動産城融合,加快實施鄉村振興“十大行動”,開啟臨武高質量發展新征程。

數說臨武

這十年,地區生産總值(GDP)由2012年的73.90億元躍升至2021年的163.66億元,年均增長8.8%。

這十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2012年的20.23億元躍升至2021年的49.34億元,年均增長10.7%。

這十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和固定資産投資分别年均增長9.7%和17.5%。

這十年,重點項目由2012年的101個項目總投資293.6億元躍升到2021年的117個項目總投資758.94億元。

這十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17966元躍升至2021年的33929元,年均增長8.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 2012年的7102元躍升至2021年的16916元,年均增長12.1%。

這十年,公路通車裡程從2012年的911公裡到2021年的1015公裡,增長了10%。

這十年,新增學位21460個,義務教育大班額全部消除,城鄉師資配置實現基本均衡。

編輯:謝莉娜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