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科創50放量大漲

科創50放量大漲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15 05:16:54

科創50放量大漲?A股開年以來的回撤趨勢還在持續演繹,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科創50放量大漲?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科創50放量大漲(550天波折後回歸原點)1

科創50放量大漲

A股開年以來的回撤趨勢還在持續演繹。

4月11日,上證綜指、中小闆、創業闆為代表的滬深三大股指分别下跌2.61%、3.69%和4.20%,全市場出現下跌的個股高達4000多隻。

指數全面承壓的背景下,科創闆塊似乎更加受傷——當天收盤,持續運行了兩年多的科創50(000688)指數跌至988.76點,已然跌破了指數開啟時的起始點位。

經過了不少于550個交易日的拉升與震蕩,科創50指數最終回到原點,這不僅是作為新興闆塊的科創闆估值從“吹泡沫”再到“擠泡沫”的一個過程,同樣也是市場資金偏好逐漸從科創向其他題材乃至其他資産配置類别轉移的周期性結果。

但在科創50估值持續走低的背後,大部分科創闆公司業績并未出現大範圍下行,甚至大多數公司仍然保持了高速增長态勢。

Wind統計顯示,截至4月11日已經披露2021年業績的164家科創闆公司中,僅有44家出現了下滑,而其餘120家科創闆公司仍然實現了正增長。

其中歸母淨利潤增長超過一倍的公司有35家,超過50%的達67家,超過20%多達91家。

在業内看來,相比于不少公司高成長的基本面,科創50指數下行的負相關現象,更多是近兩年來市場對科創闆懷有更高估值期待的一種正常回歸。

權重的估值回歸

市場景氣度在不同題材之間的切換與變化,也讓一些科創50成分股受到拖累。

例如2019年在全市場盛極一時的半導體企業,雖然近兩年來基本面及業績都保持了高位成長,但相比價格而言更多隻是起到了消化估值前高的作用,圍繞半導體企業的交投活躍度也無法追及其市值規模。

以科創50指數最大權重股中芯國際(688981.SH)為例,作為科創50指數的最大權重股,中芯國際的權重比接近10%,截至4月11日中芯國際總市值、流動市值分别高達1615億元、798億元。

但這家哪怕是科創闆中的“市值一哥”,卻并非是交投最為活躍的闆塊個股。

交易數據顯示,2022年一季度中芯國際日均成交額僅為6.95億元,僅在科創50成分股中排列第五,而前三位則分别被天合光能(688599.SH)、君實生物(688180.SH)和容百科技(688005.SH)所占據,即2家新能源公司,1家生物醫藥公司,季度内日均成交額均分别達15.68億元、14.51億元和10.59億元。

中芯國際上市于科創50指數運行的半年後2020年7月16日,彼時股價、估值幾乎“上市即巅峰”。

雖然在IPO階段可以依托前期半導體市場熱度而獲得更大的市值後,當市場情緒從半導體向新能源闆塊切換後,中芯國際自然要承受估值回歸的宿命,甚至更多資金也在押注這一趨勢——截至4月11日收盤,中芯國際融券餘額高達24.34億元,為排名第二的滬矽産業-U(688126.SH)的兩倍還多。

作為第一權重股,中芯國際的持續陰跌也勢必會拖累科創50整體下行。

在科創50指數的前十大權重股中,除天合光能和中微公司(688012.SH)外,其餘8隻在近一年(250個交易日)中出現了明顯回撤,其中傳音控股(688036.SH)、金山辦公(688111.SH)、中芯國際的回撤幅度分别達56.54%、46.39%和21.56%。

與之對應的是,傳音控股、金山辦公今年一季度内日均成交額分别僅為5.14億元和3.23億元。

市值與成交額的不匹配現象,其實在其他闆塊也廣泛存在,但在投資者門檻高達50萬元的科創闆市場,流動性的冷暖轉換,顯然對邊際價格、估值中樞有着更強的影響作用;而資金根據市場熱度在不同科技題材間的快速切換,無形中又加劇了指數波動。

“指數權重很多時候依托于市值,但科技股的一個特點是,市值規模的大小很多時候是景氣度、市場熱度決定的,不一定是說企業規模有多大,因為估值邏輯已經不依托于傳統的PE或PB了。”北京一家私募機構投資經理表示。

“當景氣度切換的時候,會造成的結果一方面是之前的大市值企業流動性減弱,股價陰跌消化前期高估值,另一方面不同題材之間市值大小出現‘反轉’時,指數的調整本身也會加劇這種波動。”上述投資經理指出。

價投新起點?

在業内看來,科創50指數的破位是疫情防控形勢升級、境外資金偏好調整和市場恐慌情緒升溫等多重因素共同交織的結果。

但是伴随未來偶發性因素影響的下降,以及市場情緒的釋放,科創闆市場中長期而言仍然具有較好的投資機會。

“目前是短期資金流出和市場情緒所帶來的估值下行,市場是否見底是很難判斷的,但從另一個角度看,估值的合理化也在釋放更多的投資機會。”一家中型上市券商策略分析師

Wind數據顯示,科創50指數當前的滾動市盈率為35.41倍,同期曆史中位數為73.01倍,已大大遠離79.11倍的危險值區域,甚至也遠低于58.83倍的機會值。

“科創闆的估值水平正在越來越合理,并逐漸擺脫此前動辄百倍PE的高估值标簽了。”上述策略分析師指出,“核心點在于科創闆公司的基本面不出問題,過去的估值會被持續消化掉,而未來的估值可能還會被日後的業績所支撐。”

2021年,科創50指數成分股中的絕大多數選手獲得了快速的業績增長。

信風(ID:TradeWind01)統計發現,50隻科創50成分股中已有多達49隻披露了2021年業績,其中多達38家公司2021年的歸母公司淨利潤出現正增長,當中更有不少于33家公司的歸母淨利潤增速超過20%。

而在市場的一緻性預測中,多達46隻科創50成分股未來3年淨利潤符合年增長率将實現正增長,其中複合增長率超過20%的公司将多達43家,占科創50權重股總數的86%。

雖然如此,但影響市場對科創50指數判斷的另一因素,則來自于上海疫情防控形勢的變化。

從數據上看,上海是貢獻科創50成分股最多的地區——統計顯示,在科創50指數成分股中,有包括中芯國際、中微公司、瀾起科技等在内多達17隻個股的實際辦公地址位于上海市,4月11日收盤時,17隻個股合計市值達7281.86億元,占同期科創50總市值比重的接近40%。

“科創50‘含滬量’比較高,自然也就影響了市場對指數成分股基本面的判斷,但從過往經驗來看,偶發性的黑天鵝事件往往會導緻行業或區域内出現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馬太效應。”上述策略分析師稱,“科創市企業往往已經具有一定體量和優勢了,這種時候反而有可能形成低估的價值投資機會。”

本文來自華爾街見聞,歡迎下載APP查看更多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