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産背景
直接原因是受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索姆河會戰的影響(1916年 6月24日到11月18日間,英、法兩國聯軍為突破德軍防禦并将其擊退到法德邊境,于是在位于法國北方的索姆河區域實施作戰。雙方傷亡共計130萬人,是一戰中最慘烈的陣地戰, 因此殘酷性被稱之為“索姆河地獄”),也是人類曆史上第一次把坦克投入實戰中。英國采用的是“馬克l型坦克”。這是戰争史上第一次使用坦克,對守備方的德國步兵産生了心理震撼,使他們放棄陣地。
索姆河戰役中的英軍坦克
二、生産始末
1916年11月,德軍總參謀部提出了德國坦克的技術要求,委托第7交通處制定坦克的設計方案,并由此定名為:A7V(A7V的全名是Allegmeine-Kriegs-Department 7,意思是“第七統戰部交通分部”)戰鬥坦克。
由于戰争的需要,加上采用現成的“霍爾特”拖拉機的底盤,因而設計工作進展相當快,1917年夏天制成了樣車,1917年10月正式生産出第一輛A7V坦克。原計劃制造100輛,但是由于鋼鐵的短缺和帝國整體工業的優先級考慮,直到1918年9月,德國僅生産了22輛,17輛用于實戰。其餘的一部分,制成了A7V-R戰場輸送車。
A7V
三、性能綜述
技術參數:
車長:7.35-8.00m
車高:3.40-3.50m
車寬: 3.10-3.20m
推進系統:2台戴姆勒直列4缸、水冷汽油機動力裝置最大功率為100馬力
速度:公路速度9-15公裡/小時;越野4-8公裡/小時
最大行程:公路60-80公裡,越野30-35公裡
武器配置
A7V坦克的武器系統,可以用“一炮六槍”來加以概括;
坦克上的主要武器:1門57毫米低速火炮,身管長為26.3倍口徑,1 504毫米;火炮全重為193千克。
炮彈的彈藥基數為180發(後增加到300發),堪稱“世界之最”。
火炮的高低射界為±20度,方向射界為左右各40度。發射減裝藥彈時的初速為395米/秒,射程為4 000米;發射全裝藥彈時的初速為487米/秒,最大射程為6 400米。
輔助武器為6挺“馬克沁”7.92毫米重機槍,車體兩側各2挺,車體後部2挺,彈藥基數為18 000發,由12名乘員來操縱這6挺機槍。因一戰期間主要以步兵為主(坦克數量較少),所以坦克武器以機槍為主。A7V的火力系統綜合方面優于英國的英國的Ⅰ型。
A7V武器配置
乘員配置
A7V坦克的最大特點是:它是世界上乘員人數最多的坦克。
國内的一般資料稱,“A7V坦克的乘員人數為18人”,其來源為Foss主編的英文版《坦克裝甲車輛百科全書》。
18人的布置除了車長、駕駛員、炮手、裝填手外,機槍手有整整12人,另有2名機械師。
這18名乘員根據工作不同,人員是從不同的部隊抽調來的,車長為軍士或軍官,駕駛員和機械師抽調于工兵部隊,炮手和裝填手抽調于炮兵部隊,12名機槍手抽調于步兵部隊。
A7V坦克的乘員人數是不固定的,可在一定範圍内浮動,而18人是典型的乘員配置。
另一個版本給出的是23名乘員的布置圖,增加了副駕駛員、通信員、信号員、信鴿員和瞄準手等。
坦克内部人員配置
裝甲防護
A7V坦克的整個車體為鉚接結構,但是,它隻采用抗彈性一般的普通鋼闆,而不是裝甲鋼闆。前甲闆的厚度為30毫米,側甲闆的厚度為15毫米,底裝甲為6毫米。
作為對比,英國的Ⅰ型坦克的裝甲厚度隻有6~12毫米,也是普通鋼闆。看起來A7V的防護性能要優于Ⅰ型坦克。
在戰鬥中,發生過英國的Ⅳ型坦克以3發炮彈命中一輛A7V坦克,但那輛A7V坦克仍能繼續戰鬥的事件。
四、缺點綜述
A7V坦克為典型的箱式結構的坦克,拿現代的觀點看,它更像一輛裝甲輸送車。方方正正的殼體,衆多的武器,活像一個“活動堡壘”。
A7V的不足之處:
1、車體高大笨重,機動性差;
2、履帶長度和履帶中心距的比值較大,轉向困難;
3、車底距地高太小,坦克容易“托底”。
4、乘員太多,為整車的指揮和協同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A7V坦克
五、結局
現存世唯一一輛A7V坦克,存放在澳大利亞現存昆士蘭博物館。
澳大利亞修複的A7V坦克
六、曆史意義
雖然A7V坦克問題百出,但不可否認的是該坦克 低于車體的履帶、前置的主炮、四周的觀察孔設計思路為以後坦克發展做出重大貢獻。
(注:以上圖文部分來源于網絡,侵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