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弘揚科學精神做好科技工作

弘揚科學精神做好科技工作

科技 更新时间:2024-12-03 13:05:07

《關于新時代進一步加強

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意見》解讀④

“在一次某大學的科普活動上,地質專業的學生居然向我提出‘瑪雅文明的預言是不是真的,地球是不是要毀滅了?’的疑問,着實讓人震驚不已。”9月24日,中國科學院院士翟明國在主題為“推動新時代科普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格緻論道講壇上感慨,科普工作是科教興國的“學前教育”,也是告别愚昧的一個重要手段,科普要做的是給公衆講科學的思維方式,從而提高公衆應對社會變化的判斷能力

弘揚科學精神做好科技工作(解讀講好科學故事)1

翟明國

其實,科普工作也是科研機構和廣大科技工作者必須承擔的社會責任。日前出台的《關于新時代進一步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出,廣大科技工作者要增強科普責任感和使命感。發揮自身優勢和專長,積極參與和支持科普事業,自覺承擔科普責任。應積極弘揚科學家精神,恪守科學道德準則,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作出表率。

格緻論道論壇邀請多位院士、專家從各自不同的科研領域,講述了做科普的心得感悟,以及對科普事業未來發展的看法,共同探讨了新時代科普工作中科技工作者該如何作為。

科普難做,但很受歡迎

科普向公衆傳遞科學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推動着我國科學素質水平跨入新的發展階段。據統計,2020年我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10.56%,是2005年1.6%的6.6倍。15年成績斐然,但科普工作并不好做,即便是科研機構和科技工作者等科學知識的生産者也這麼認為。

中國科學院院士汪景琇1981年研究生畢業到北京天文台工作,直到1989年才在查閱了大量資料後第一次寫了科普文章。“首次做科普明顯就感覺到,科普工作并不好做。”汪景琇說,“但好在堅持下來了,并且越來越喜歡。”

弘揚科學精神做好科技工作(解讀講好科學故事)2

汪景琇

回憶起自己的科普經曆,汪院士滔滔不絕,但他印象裡最有趣的一次科普活動是參與1997年3月9日的日全食科普直播節目。“三個小時的直播讓我有充分的時間來做關于日全食的科普,這次科普在全國引起很大的反響,之後經常有公衆在大街上攔着我問關于日全食的科普知識。”

弘揚科學精神做好科技工作(解讀講好科學故事)3

日全食 圖源:視覺中國

科普工作難,但确實受公衆歡迎。

至于如何讓自己的科普活動廣受歡迎,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員張雙南總結出科普四抓手:

是講故事,需要在不同場合講不同的科學故事,讓公衆了解和學習科學家的思維方式;

是要接地氣,針對當前僞科學、謠言的流行,科研工作者需要針對這些做接地氣的科普,選擇好的平台做好的科普傳播;

要抓熱點,跟随着公衆關注的熱點做科普,更有利于科學知識的傳播;

是要有個性,科普不能太平庸,有個性的科普傳播才能更受公衆歡迎。

弘揚科學精神做好科技工作(解讀講好科學故事)4

張雙南

“科普要想做得深入人心,讓大家對科學有一個正确的科學态度和認識很重要。”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潤生認為,科技工作者将自己認為正确的研究傳播出去,要保證科普的正确性,做好科學知識的引導,而隻有把科研做得深入了,科普的切入角度才能有自己獨特的一面

弘揚科學精神做好科技工作(解讀講好科學故事)5

陳潤生

科學界應承擔起社會責任

汪景琇認為,做好科普是科技工作者的責任,科普離不開科技工作者支持,科技工作者是最有條件把科學知識說清楚的傳播者。“做科普就是應該把公衆和青少年引到科學的前沿。科學家其實應該要讓公衆知道他們在想什麼和做什麼,這樣做其實并不困難,因為科普要告訴公衆的是科學的思路,是對科學問題的思考,而不是去講解和解決具體的科學問題。”

翟明國也認為,公衆對知識的渴望貫穿于各個年齡階段,特别是青少年群體的求知欲是可以引導的,科研機構和科技工作者應該引導他們去了解和熱愛科學,這樣對孩子的成長将更有幫助。“我們應該抓住公衆對科學知識的需求和好奇心來做科普。如果公衆隻是執着地追求一些問題的答案,往往會被一些謠言、迷信甚至僞科學所誤導。”

弘揚科學精神做好科技工作(解讀講好科學故事)6

圖源:視覺中國

汪景琇提醒有意做科普的科技工作者,沉下心來做研究的人往往會處在一個很小、很專業的“峽谷”裡,對其他學科的了解并不是很深,所以需要清楚自己知識的局限性,避免偏執,科普工作中應該做到孔子提倡的“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不能主觀臆斷地把自己還沒有貫通的科學知識科普給公衆。“此外,做科普要講好科技成就,但也要講清楚問題和困難。講成績是為了讓年輕一代更加自信,說問題和不足,則是為了激發青少年的鬥志,投身科學。”

進入新時代,科普事業肩負着我國科技創新發展的重要使命。《意見》提出,到2025年,我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比例超過15%;到2035年,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比例達到25%。達成這一目标,必然離不開科研機構和科技工作者的參與和努力。

“對于做科普,科研機構肯定沒有問題,科技工作者因為是科學知識的創造者,對做基于知識分享的科普工作也沒有太大的障礙。”翟明國強調,但科普工作更需要從國家層面由上往下抓,需要改變很多教育理念,拿出更多的資源和時間來支持科普工作。

張雙南認為,2016年提出兩翼理論,到現在《意見》的出台,科學普及跟科技創新同等重要更加具象化了。“可以說,我國藉此已進入到第四次科學啟蒙的重要時期。這一次,我們不能隻教授科學知識,更要普及科學史、科學精神和科學方法的教育,唯有如此,我們下一代才會更具有邏輯思維辨别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和主動學習能力,才不會學了一輩子的科學知識,到最後都不知道去哪了。”

來源:科普時報

作者:陳傑

供圖:格緻論道組委會

編輯:吳瓊

審核:王飛

終審:陳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