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論語裡仁其一

論語裡仁其一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5 11:08:38

論語裡仁其一(子罕言利與命與仁)1

本文開始品讀《論語》第九篇“子罕篇”,本篇主要核心是告訴人們安心立命的知識。

在上文品讀了“《論語》:禹,吾無間然矣 ”,談到了孔子認為真正的人才難以獲得,很是稀缺。

舉例了“舜君”治理天下時,也隻有五位人才在身邊協助。

還舉例了“周武王”擁有三分之二的天下,身邊不過也隻有十人,還有一名女性,實則九人。

孔子認為在堯、舜以及周武王的時期是人才最旺盛的時候,是最多的時候。而身邊可用的人才,也不過才幾位。

後面孔子又誇贊周武王品德已達到極緻,武王得了天下三分之二,可他照樣帥各國諸侯服侍纣王,照樣俯首稱臣。

孔子說周朝的德行可以說是已經到了極緻了。

孔子好古,特别喜歡古代,所以對堯舜禹,周武王這些都給了特别高的稱贊。

孔子說的極緻,也隻是對古人的隻一種尊重,并非真的是極緻,時代不斷發展,肯定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才和品德至高之人。

誇完周武王,又談到了“禹”。

孔子誇贊禹有大公無私的仁德之心,甯願自己吃得簡單,穿得簡單,住得簡單,對待祭祀卻不簡單,對百姓也很感慨。

孔子認為他對于“禹”,沒有任何可挑剔的地方。

接下來,開始進入《論語》的第九篇“子罕篇”。

本篇共三十一章,從各個角度記述了孔子的德行,除了孔子本人的言論,也有很他人對孔子的評說。

内容很是豐富,孔子的政治理想、為人、學識等都有所涉及。

深入閱讀分析,可以看到本篇主要核心的内容則是如何在一個變化萬端的社會中安身立命的問題。

孔子重視把握人類發展規律,并嚴格掌控自我以适應客觀規律,正是這樣,他始終保持着高昂的人生态度,也正是這樣,才使得他的言行能夠超越内在的思想局限,對後人長久遠地發生着影響。

本篇首章提出的論點是學界讨論較多的一個問題。

孔子“罕言利”是不言而喻的,在《裡仁篇》,孔子說:“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這表明了他重義輕利的基本态度。

而孔子并非絕對地排斥利,關鍵在于利的獲得不能違背道義。

至于孔子罕言“命”與“仁”的問題,則衆說紛纭,,甚至有截然相反的解釋,難以取得統一。

開始進入“子罕篇”的第一篇:

子罕言利與命與仁。

罕:稀少,很少。與:贊同、肯定的意思。

孔子很少談到利益,卻相信天命、贊許仁德。

孔子很少談論私利,他比較願意讨論的話題是“命運”和“仁道”。

這段話的争議比較大,而主要的争議在于孔子是否很少談論命和仁。

很明确表明的就是很少談“利”,而“與”是贊同的意思,在《論語》中總體出現的數據和孔子的立場來看,孔子還是比較多談到“命”和“仁”。

古文基本是沒有句号句點的,所以很多文段很難分出前後。

從孔子整體的思想出發點來看,“子罕言利與命與仁”,應該有個逗号“子罕言利,與命與仁。

就是孔子很少談論“利”,但願意談論“命”與“仁”。

在孔子的角度來看,能給人生帶來驅動力的絕對不是“利”。

如果一個組織和個人都是以利為驅動,做什麼事首先考慮的是利益,做這事能有多少錢,但這件事是很難做得長久的。

孔子說“放于利而行,則多怨”,凡事都用利益來衡量,必定會招來很多怨恨。

對于孔子來講“命”和“仁”才是更重要的事情。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