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的《離騷》是楚辭體詩歌的代表作,也是古代詩歌史上第一首實名制的個人作品,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名垂千古。《離騷》之所以名氣大,是因為《離騷》對後世文學創作有深遠影響。本文,小編為各位普及一下,都是必須要知曉的内容,看好啦哈
概而言之,《離騷》對後世文學創作之影響,可分為思想主題、文學形式、表現手法和文學風格等三個方面:
一、思想主題。《離騷》的主旨是忠君愛國。在這篇兩千餘言的長詩中,詩表達了對楚國黑暗政治的憤慨,對楚國人民疾苦的同情及熱愛祖國并願意為之效力的赤誠之心。盡管以憂國憂民為題材的作品,在《詩經》中已見萌芽,産生于西周末年的怨刺詩即可視為早期的具有愛國主義性質的作品,主要存在于《詩經》的“雅”和“國風”中。但是,像《離騷》這樣集中而又深沉的表現愛國主義情懷的作品,之前并未出現。屈原因此被譽為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至此屈原亦為中國文學開創了一個新的表現題材——愛國主義題材。從此,愛國主義題材已成為文學創作的一個永恒的主題,愛國主義文學作品更是煥發出長盛不衰的生命力。
二、文學形式從篇題上看《離騷》以前乃至包括《詩經》在内的絕大多數詩篇,都無标題或以開篇二字為題,《離騷》開始重視篇題的作用。從篇幅上看《離騷》是我國古代文學史上第一抒情長詩,其宏大嚴密的結構,其新穎獨特的形式,為後世抒情詩的創作,奠定了基礎,提供了借鑒。從句式上看,《離騷》突破了《詩經》以四言為主的句式,而變為七言(八言去“兮”或六言加“兮”),少兼雜言。七字句,音節、音部、語調變得曲折跌宕,悠揚動人,便利于詩人對景物的描繪和情感的抒發。這是《詩經》以來韻文的大進步,從而促成了七言詩的産生。
三、表現手法。離騷》是中國文學史上積極浪漫主義的創新傑作,其典型的手法便是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相結合。全詩可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從開頭到“豈餘心之可懲”)詩人叙述自己身世、政治理想、高貴品格及遭讒言見疏的經曆和甯死不屈的決心,是乃實寫之筆。以下文章,開始用浪漫的筆法漸入缥缈想象之境,詩人詳細叙寫了自己上天入地的三次飛行遨遊,這些充滿奇思妙想的神來之筆,正是典型的浪漫主義手法。後世直接受這一創作手法影響并取得重大成就的詩人當首推李白。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别》、《蜀道難》、《遠别離》等作品,都可視為融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于一體的傑作。
《離騷》還首創“香草”、“美人”的獨特詩歌意象。“香草”作為象征物,可指代人的品德和人格;“美”人則是自喻。這種意象在後代的詩詞創作中成為一種傳統被予以繼承,影響深遠。如曹植《白馬篇》以“美女”的盛年不嫁,比喻自己懷才不遇。郭茂倩《樂府詩卷集》第六十三評《美女篇》雲:“美女者,比 喻 君子;言君子有美行,願得名君而事之。” “美女”意象的運用與《離騷》可謂是異曲同工。
好啦,小編的講解到此結束。如果對小編的講解滿意,請點個贊,關注我。本号将長期發布類似文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