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樓蘭古國有遺址嗎

樓蘭古國有遺址嗎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5 10:43:09

如果不是唐朝詩人王昌齡詩歌中,那句氣勢磅礴的“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可能時至今日,我們并不認識這個在曆史上,僅僅存在了幾百年的西域小國。事實上,得益于西漢時期絲綢之路的開辟,建國于公元前176年的樓蘭國,由于位于中西貿易的咽喉要道,曾經非常繁榮富庶。

但是僅僅在五百多年後的公元450年左右,西行的高僧法顯經過這裡時,此地卻已經變成“上無飛鳥,下無走獸,遍及望目,唯以枯骨為标記耳”的一座空城。

按考古專家們的說法,除了瘟疫和戰争外,塔裡木河改道,造成城中生活用水逐漸斷絕,也是樓蘭古城最終被棄的根本原因。

樓蘭古國有遺址嗎(曾經的樓蘭古國)1

(樓蘭古城遺址)

為了生存,城中的居民們不得不棄城而出,以尋找适合生活和種族延續的新居住地,而樓蘭城,最終也被滾滾的黃沙所淹沒,直到1900年瑞典人斯文·赫定發現了它,古城才得以重見天日。

轉眼間1500多年過去了,人們不禁要問,當年那些不得不背井離鄉的樓蘭人後裔們,如今又在哪兒呢?

一、被遺棄的樓蘭古城

曆史上的樓蘭古國,由于其位于西漢邊境和西域諸國之間的咽喉要道上,為了生存,隻得在匈奴和漢朝之間左右搖擺,當年張骞出使西域時,本欲以這裡為紐帶,與大宛諸國通好,可在單于的威逼下,樓蘭不僅多次将漢使的路線透露給單于,使得出使隊伍多次被劫,其軍隊甚至還直接沿途攻劫漢使王恢等,讓渴望打通絲綢之路的西漢苦之久矣。

等到趙破奴和王恢率領的漢軍攻破樓蘭,樓蘭隻得歸順漢朝,這下匈奴又不高興了,也派兵攻打樓蘭,于是當飛将軍李廣借道樓蘭攻擊大宛時,樓蘭隻得依匈奴之意,又在漢軍背後跟蹤盯梢,漢朝終于忍無可忍,于是派傅介子前往,刺死樓蘭王,将其質押在漢朝的兒子派回來擔任新王,并将國名改為鄯善。

樓蘭古國有遺址嗎(曾經的樓蘭古國)2

(瑞典人斯文·赫定)

按《水經注》記載,進入東漢以後,由于上遊塔裡木河中遊的孔雀河改道,注入羅布泊的水量劇減,導緻原本碧水繞城的樓蘭城嚴重缺水,為此敦煌的索勒率1000人,與鄯善、焉耆、龜茲三國的3000人一道,隔斷河流以引水到樓蘭城,但是盡管付出了大量努力,樓蘭的缺水問題卻并未解決。

除了缺水,突然爆發的瘟疫,也給了樓蘭最為緻命的一擊,由于地處中西咽喉,來往商賈如雲,一種被稱為“熱窩子病”的急性傳染病,突然在城中爆發,大量家庭遭受滅頂之災,而尚未感染者則拖兒帶女連夜逃亡,樓蘭很快淪為一座空城,被淹沒于漫天黃沙之中。

二、哈密境内的拉博喬克古城

逃出樓蘭城的樓蘭人,又去了哪兒呢?據《魏書·鄯善》記載,南朝宋武帝永初三年,即公元422年,當時的樓蘭城鄯善王比龍的太子帥,率領僅存的4000鄯善國臣民,棄城而出後,在庫木塔格沙漠北羅布泊邊緣,一處名叫蒲昌的綠洲定居下來,他們以打魚和狩獵為生,将這裡作為鄯善國新的領地。

樓蘭古國有遺址嗎(曾經的樓蘭古國)3

(樓蘭古城原貌)

按《後漢書•西域傳》記載:北魏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人少勢微的鄯善國被丁零人所滅,樓蘭人隻得再次逃亡,他們其中一部分人翻過天山,向北進入伊吾,建起名為納織的城池,如今它則是哈密五堡鄉四堡村境内的拉博喬克古城遺址。

哈密幹燥的氣候,以及荒灘戈壁上的農耕生活,讓樓蘭人非常不适應,他們念念不忘昔日閑适的漁獵生活,渴望回到水草豐美,魚兒和飛禽捕之不盡的羅布泊。

大約經曆了五代人之後,這些樓蘭人最終放棄了納織城,整個部落再次回到了羅布泊,但是他們發現由于羅布泊的水面不斷縮減,昔日的綠洲已今非昔比,而且已經熟悉了耕種的他們,對于向往已久的漁獵生活卻是那麼生疏,無奈之下,他們隻得重新回到納織,從此安心定居,将這裡當成自己的家鄉。

樓蘭古國有遺址嗎(曾經的樓蘭古國)4

(迪坎村)

如今的四堡村,隻是一個有着300多戶人家的維吾爾族村落,已經完全沒有了昔日樓蘭的影子,村後當年樓蘭人定居的拉甫喬克故城,早已破敗不堪,關于這座城的曆史,村裡人也幾乎無人知曉。

在與故城一牆之隔的一戶人家中,一名老者告訴我們,這是“卡拉瑪克人”的舊城,傳說城中埋藏有金子,多年以前曾有人進去挖過,結果金子沒找到,倒是挖出了死人的骨頭和破羊皮等物,那口氣,仿佛這些與他毫無關系。

三、逐水而居的羅布人

鄯善國被滅後,除了北逃伊吾的一脈外,另外的樓蘭人中,隻有極少數進入中原,融彙于漢人不知所蹤,其它原本遊弋于羅布泊岸邊,被稱為羅布人的樓蘭人,選擇繼續在湖邊過着悠閑的漁獵生活。他們與世隔絕獨來獨往,世代追随着羅布泊的變遷傍湖而居,所聚居的村莊名叫“阿不旦漁村”,下湖捕魚乘坐的獨木舟俗稱“卡盆”,以蘆葦搭建而成的草屋名叫“薩托瑪”。

樓蘭古國有遺址嗎(曾經的樓蘭古國)5

(鄯善縣樓蘭老街)

數百年來,“阿不旦漁村”的樓蘭人後裔,依靠捕魚和獵殺野鴨,過得悠閑而豐足,他們捕獲最多的,當屬羅布泊特有的大頭魚,這種魚身體呈梭狀,體長一米,體表無鱗,一般能長到50公斤左右,是當地樓蘭人的主要食物。

而随着上遊的孔雀河和塔裡木河改道,羅布泊湖逐漸幹涸,阿不旦漁村的樓蘭人後裔再次面臨生存危機,他們隻得棄船上岸,開始了并不擅長的牧民生活,定居在辛地、辛格爾等地,并于上世紀六十年代,遷到鄯善縣的迪坎村。

英國作家約翰•海爾在寫作《迷失的駱駝》一書時,曾到迪坎村采訪過這批樓蘭人後裔,其中的葉赫亞沙依木,便是1901年時,與奧爾得克一起為斯文•赫定找尋樓蘭古迹時,擔任向導的獵人阿不都熱依木。

樓蘭古國有遺址嗎(曾經的樓蘭古國)6

(迪坎村的羅布人)

葉赫亞沙依木老人表示,聽家族的長輩們說,他的祖先們經曆了樓蘭、羅布泊、辛地、辛格爾的遷徙變遷,1950年,不少和他們一樣的樓蘭人後裔家庭,從辛格爾搬遷到吐峪溝鄉洋赫村,但六年後他們又遷回辛格爾,1961年,由于辛格爾被列入軍事禁區,他們一家再次遷到了鄯善縣迪坎村,而這也是他們的最後一次遷徙。

如今,類似葉赫亞沙依木老人這樣的樓蘭人後裔,尚有萬人之多,他們分布在阿爾金山腳下的料蘭、若羌、鄯善、洛浦等地,或耕種或放牧,終日勞作不辍,依靠勤勞的雙手,不斷創造着愈加美好的生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