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地圖推演諸葛亮的最後一次北伐

地圖推演諸葛亮的最後一次北伐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2 08:51:13

曹丕掌權後,剝奪了漢獻帝的皇帝權力,并成為了魏文帝,也因此,東漢王朝徹底淪為曆史,曹丕篡漢與王莽篡漢沒有本質區别,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多年的成果,但漢獻帝能得善終,也讓曹丕不至于背上王莽的罵名,但曹丕的舉動也為日後司馬氏篡權開了先例。

地圖推演諸葛亮的最後一次北伐(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1

當時的天下三分,西南邊的諸葛亮、東南邊的孫權都是虎視眈眈盯着曹魏,而東吳這個政權一直以來都是“利己主義”,隻要自己國家過得好、占得便宜多,什麼匡扶漢室、維護正統這些統統和東吳無關。

曹魏就是典型的篡權主義者,那麼漢室的延續,也就隻能靠着西南邊的蜀漢政權維持,從這個時期我們幾乎可以看出三個政權的政治目的,曹魏目的是建立魏王朝而蜀漢的目的是重塑大漢王朝,而東吳的目的就是偏安

也因此,三國前期到中期的時間段上,基本上都是蜀漢和曹魏作為主戰場,東吳和曹魏戰争為分戰場,曹魏和東吳心照不宣的在東部地區搞持久戰,彼此兩家大戰小戰不少,可是就沒有一場是下定決心征服對面的。

地圖推演諸葛亮的最後一次北伐(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2

提到蜀漢,之所以能夠三分天下成三國鼎立的局面,這與神機妙算,運籌帷幄的諸葛亮是分不開的,諸葛亮的功績,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被感動後,決定為匡扶漢室為己任,先帝托孤後,諸葛亮更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後人贊譽諸葛亮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由此可見諸葛亮在蜀漢鼎立三國中的作用。但在諸葛亮出山從政的一生中,他最大的失敗,卻為蜀漢的滅亡拉開了序幕,這就是他的用人失策。

地圖推演諸葛亮的最後一次北伐(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3

諸葛亮北伐失敗,源于用人失策

反觀蜀漢,國家雖小,但每一場戰争都是目的性很明确,我要征服你;曹魏的主要精力也是放在了蜀漢身上;多次北伐戰争成就了一代軍事家諸葛亮,但諸葛亮頻繁北伐失敗,原因有很多,曹魏實力過強,文臣武将衆多;蜀軍長途跋涉,後勤供給不上;蜀軍兵力分散,難以互相呼應,導緻關羽敗走麥城,夷陵之戰的慘敗;但主要原因還是諸葛亮在用人方面的失敗。本篇文章,就為大家分析一下諸葛亮的用人之道。

東漢末年到三國時期,諸葛亮出山後,用的最多的武将就是趙雲,這又是什麼原因呢?為何不用關羽、張飛?先不說這倆人存在的性格缺陷,這倆人名義上可是劉備的義弟,稍微不順他們心,他們就不服從你的管理,對于這倆人,諸葛亮很少用他們,不到必要關頭,諸葛亮用的最多的就是趙雲。

地圖推演諸葛亮的最後一次北伐(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4

趙雲武力值高是将才,而非最佳帥才

那麼為什麼偏偏用趙雲?第一是趙雲十分勇武,并且忠肝義膽,這種人隻會服從命令,不會還挑刺;還有一點趙雲性格特别好,也很好說話,諸葛亮來到劉備軍中時候,趙雲那時候也年輕,諸葛亮也是小夥子一個,兩人脾氣相投,就處到了一起,這也是為什麼後來趙雲能夠進五虎将的一個原因,(趙雲本來是沒資格進五虎将的,一直都是諸葛亮在提攜,趙雲一定意義上是是屬于諸葛亮陣營的。)

但諸葛亮很多時候用趙雲并不是最佳方案,因為趙雲武力值很高,但戰略思想和作戰技巧根本不是關羽、張飛一個檔次,可以說五虎将中,趙雲和黃忠隻能當武将,而馬超、關羽、張飛都是有元帥之才的。

地圖推演諸葛亮的最後一次北伐(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5

  • 趙雲能勸谏劉禅,坐鎮成都,起到威懾作用

可是諸葛亮就得多次用趙雲去領兵作戰,《三國志》中趙雲帶兵作戰除了幾次勝利外,大部分都是失敗告終,因此,諸葛亮在用趙雲上其實是無可奈何,同樣也折射出劉備陣營能打仗的也就那幾個人,其餘的人就是一個将領級别。

蜀漢北伐戰争中,趙雲大多數時間都是留在蜀漢成都,這又是為什麼呢?其實因為趙雲是劉禅最親近的将領級别的叔叔,趙雲說啥,劉禅是會聽的,諸葛亮不在成都,那麼一些奸人就會蠱惑劉禅,而趙雲在至少劉禅不會做得太過火,趙雲的震懾意義的确起到了作用。

地圖推演諸葛亮的最後一次北伐(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6

但是趙雲實在是不懂政治鬥争,導緻多次被蜀漢朝中一些奸臣一再污蔑,并且還失去了劉禅的信任,後半輩子趙雲一直都是郁郁寡歡,趙雲本就應該去戰場厮殺,但諸葛亮卻将他放在了最不擅長的朝政上,這也是導緻趙雲老年時期郁郁寡歡的一個重要因素。

蜀漢占據天時、地利,諸葛亮用人纰漏,功虧一篑

諸葛亮在戰略上部署的非常成熟,《隆中對》的戰略實施上,如果完全按照上面的步驟實施,曹魏是一定會被蜀漢滅掉的;可是《隆中對》在赤壁之戰後,劉備掌握了其中天時、地利、人和。

所有因素全部都在劉備手中,但唯一的纰漏就是諸葛亮在荊州的用人,關羽總管荊州是諸葛亮提出的,但諸葛亮給關羽配的謀士完全管不住他,而諸葛亮給關羽配備的後路,新城劉封和糜蘭卻是貪生怕死之徒,就因為關羽這個關鍵點,全盤皆輸。

地圖推演諸葛亮的最後一次北伐(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7

關羽水淹七軍後極度狂妄,直接以一州之力對抗東吳和曹魏,最終被東吳白衣過江給滅了,而諸葛亮留的後路呢?如果換作别人是荊州都督,比如張飛、黃忠,那麼糜蘭劉封一定會救。

把關羽安置在荊州是諸葛亮用人最大失策(錯信關羽)

可是關羽這個人法大于情,荊州危機時候,不是劉封不帶兵來救,而是沒法救,他們被曹魏牽制了,并且關羽還放話:“誓殺劉封、糜蘭小兒。”這句話直接把人家的心都涼透了,這也不能怪人家不救你,而是你太狂了,關羽就這樣丢掉了荊州,也丢掉了劉備的前程功業。

地圖推演諸葛亮的最後一次北伐(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8

荊州是蜀漢一統江山的關鍵跳闆,安置關羽是諸葛亮用人最失敗的一點;而當初諸葛亮托付給關羽荊州時候,關羽說了一句話讓諸葛亮心裡十分不安,他說:“大丈夫既領重任,除死方休。”這句話是統帥的大忌,因為這句話意味着統帥不懂得變通,一個合格的元帥不僅要有遠大志向,還必須有圓滑的思路,關羽就屬于那種不懂思路拐彎的人,這直接導緻了荊州的丢失。

諸葛亮用人“德才兼備”局限性很大

諸葛亮用人局限性非常的大,他不像曹操用人,隻要你有才,你就算品德不好,我也給予你重用;這也是曹操能做大的原因。很多時候在亂世中,你不能要求手下們都是德才兼備的人,那麼你走不長遠的,劉備也看出這一點,他是一個很有道德操守的人,但在用人上,劉備一直奉行多多益善,不講究你品德好不好。

諸葛亮就不一樣,嚴格意義上講,諸葛亮有些世外高人的清高和守舊,他用人看德行和才能,這直接就局限了諸葛亮的用人方向,畢竟荊州、益州能有多少個人才,你再一篩選,那麼能有幾個人可以用?

地圖推演諸葛亮的最後一次北伐(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9

看别人德行和能力兼備,這人家曹魏用這招還差不多,畢竟大多數的人才都在中原地區,可是人家曹操、曹丕到曹叡都是隻看你才能,所以曹魏到了後期依舊是人才濟濟。而蜀漢呢?諸葛亮一死,整個蜀漢就一個姜維可用,姜維一個人也扛不起整個蜀漢啊!

諸葛亮錯用馬谡,導緻失去北伐最佳時機

諸葛亮用人還有一個失誤就是用了馬谡,馬谡這人隻可以當謀士,絕不可以領軍作戰,這一點與戰國時期紙上談兵的趙括很相似;劉備早就看出馬谡的能力,但可惜他走的早,沒能阻止諸葛亮用他,馬谡的失敗直接導緻了蜀漢最佳北伐機會的流失。

大家别小看馬谡街亭問題,街亭是一處十分重要的戰略關卡,曹魏的糧食必須從這裡走,不然根本走不通;馬谡這憨憨怎麼做,他把軍隊調到山上,想的是直接沖擊曹魏,但曹魏将領張郃是個狠人,他不打,就把你給困到山上去,然後餓死蜀軍,就這樣馬谡失敗了。

地圖推演諸葛亮的最後一次北伐(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10

馬谡的失敗證明了諸葛亮用人德才兼備的理想是不現實的,畢竟有真材實料的人,一般都是有一些古怪的脾氣性格;有真才實學的人,不一定品德就一定好,而品德好的人,不一定有真才實學,對于蜀漢時期,能力的考核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學學戰國時期,秦昭襄王用殺妻求将的白起,劉邦用陳平,諸葛亮北伐失敗不至于那麼慘。

諸葛亮錯殺魏延,導緻蜀漢失去翻盤機會

而蜀漢後期,諸葛亮還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那就是殺掉了魏延;真實的曆史對魏延更多的是帶有批判眼光看待他,但魏延卻是有真材實料的,魏延這個人是典型的利己主義者,他隻會做有利于自己的事情;在表面上看,諸葛亮死前除掉魏延是除掉蜀國的大害,但其實深層次上看,當時的局面也就隻有魏延能夠領銜蜀漢翻盤。

地圖推演諸葛亮的最後一次北伐(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11

魏延的軍事才能非常了得,但他不太懂得陰謀詭計,在戰略指揮上,還真沒幾個人比得上他;并且如果從魏延本人的利益來分析,如果魏延掌握蜀漢軍權,那麼他隻會是為蜀漢未來着想,這又是為什麼呢?

  • 魏延不死,必定誓死為蜀漢效力

給大家幾個方向,魏延掌權後有幾個可供選擇的,第一推翻蜀漢自己當漢王,這個是極為不現實的,魏延是荊州人士,荊州派的大佬諸葛亮都倒了,諸葛亮在世的時候都搞不定益州派,魏延更搞不定,這一定魏延心知肚明,想自立為王基本不可能,光占據漢中,遲早得完蛋,不是被曹魏滅,就是被蜀漢滅。

第二投降曹魏,這個更不現實,魏延知道曹魏目前政治局勢十分複雜,并且極度排斥投降将領,很多投降的将領都不得善終,看看“三姓家奴”呂布的下場就知道了。

地圖推演諸葛亮的最後一次北伐(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12

第三投降東吳,這個更不實際,東吳就是一個偏安的國家,沒有什麼前途;也因此,魏延隻能夠努力去為蜀漢建功立業,蜀漢的命運和魏延命運是一體的,蜀漢統一全國,則魏延才可能稱帝。

後記

諸葛亮其實也想到過這一點,他明白魏延絕對是最适合接替自己的将領,但魏延的品德讓諸葛亮十分的不爽,就這樣除掉了最具價值的蜀漢将領,諸葛亮殺魏延,縱然能找出多種理由,恐怕最大的理由還是諸葛亮不信任魏延,為了自己的懷疑,而殺一名具有中流砥柱作用的大将,這不得不說,諸葛亮的胸襟跟劉備差遠了。

諸葛亮一生極度輝煌,在高超的能力和優秀道德上,很少有人能夠達到他的要求,這也注定了諸葛亮死後,後代一定繼承不了他的理想,諸葛亮六次北伐失敗之後,也注意培養繼承人,他将目光投向了文武全才的姜維,哪知姜維根本就沒有經邦治國的才幹,當魏國伐蜀時,姜維中了反間計,客死他鄉,蜀漢也因為諸葛亮的離世和繼承人的無能,開始了滅亡倒計時。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