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楚漢傳奇那段波瀾壯闊的曆史,鴻門宴絕對是怎麼都繞不開的一個話題,太史公司馬遷寫的太精彩了,不足兩千字的小作文,各色人物精彩紛呈,各種謀略同台競技,雙方人物大比拼,很多人似乎覺得,項羽怎麼就這麼傻?要是聽了範增的,宴會之上,就幹掉劉邦,哪裡還有後來那麼多事?範增真是智的升天,項羽卻是蠢得着地。
可一代文豪蘇轼在《範增論》中,卻發出了這樣一句驚世駭俗之論,“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殺增。獨恨其不早爾。”其實,鴻門宴上,範增的計謀,稱不上多麼的智,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坑了項羽,這是他們不同的理念造成的,而這,也決定了,越往後,如果雙方沒能彌合戰略上的分歧,他們隻會像三國時期荀彧與曹操一樣,最終決裂。
鴻門宴上,劉邦為何逃過一劫?是張良的睿智,樊哙的勇猛,項伯的庇護嗎?這些都有影響,但核心因素還是,項羽從來就沒有下定決心殺劉邦!而範增的一系列騷操作,卻一步步讓項羽陷入了十分被動的局面。
我們首先看看,劉項二人,在鴻門宴上算是第二次見面了,第一次是在魯國的薛城,那次劉邦的老巢被人端了,跑過來找項羽的叔父—項梁借兵,那次,劉邦的馬屁拍的十分好,稱贊項羽天下奇男子,項羽聽的飄飄入仙,兩人簡直親如兄弟。而第二次,就是鴻門宴,宴會前,聽到曹無雙和範增的一番說辭,才對劉邦動了點怒氣,他們倆的意思其實很一緻,那就是劉邦這個人有野心,所以必須及早動手除掉。
關鍵是,昨天還親如兄弟,接受義帝領導,在統一戰線上,為誅滅爆秦,戮力同心并肩而戰,一下子就說要殺了劉邦,以項羽的出身,他的為人,你讓他怎麼過自己心裡這一關?我們看,無論是項伯,還是劉邦,亦或是後來闖入的樊哙,其說辭,在道義上,不但完全站得住腳,而且還能占據制高點,先入關中者王之,劉邦有大功,而且秋毫無犯,籍吏民,封府庫,以待将軍,誰能比他做的還好?唯一的缺陷是,你為何派人把守個關隘?而這個也被闖入的樊哙以“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完美地遮掩過去了。
我們看,劉邦一聽到項羽起了疑心,其智囊團就馬上商議對策,并在親密部署之後,親自前來項羽軍營化解矛盾。範增看出了劉邦将是未來項羽未來的主要威脅,可問題是,你有沒有讓項羽深刻認識這個問題?就一句劉邦有野心,就勸項羽除掉,以什麼理由,什麼借口,什麼具體的方式和計謀,動用那些可靠的人去除掉,他有一個完整而周密的計劃沒有?很顯然,就一句“人家有野心,所以必須除掉!” 問題是,當時天下,各路諸侯,各色将領,哪一個沒野心,何況此時的劉邦,不但立有大功,還聽話乖巧,一聽到你聽信人言,對他起疑,還以如此誠意,親自過來賠罪,你利用這個時機,暗下殺手。
威風凜凜的西楚霸王,剛取得了反秦的輝煌勝利,就到了要采用如此下三濫的手段的地步了嗎?搞出這麼一出殺機四伏的鴻門宴,請問你該如何向天下交代?若是平時,或許還好說一些,可現在是反秦已成,項羽對天下掌控還極其不穩固的時期,劉邦這個大功臣,都恭順到了這個地步,還遭次劫難,天下各路諸侯會怎麼看項羽?剛剛草創的西楚,其道義基礎在那裡?不是說,陰謀對付劉邦,不是不可以,而範增這個手法,實在是太拙劣。
真的有智慧,有謀略,不應該是謀定而後動嗎?共識不存在,政策一定是充滿矛盾和分歧的,若是沒說服項羽,為西楚前途和事業,自己單幹,先斬後奏,自己去承擔責任,也不是不可以,然而,我們仔細品味曆史,竟然發現,在這一點上,範增做的其實也不咋地,明知項羽沒同意,在宴會上,一再舉玉佩舉“玉玦”行嗎?這不是打草驚蛇,讓劉邦他們進一步心生警惕嗎?眼看項羽還是默不作聲,範增又立刻實行了B計劃,出去召集項莊,想讓他借口“舞劍”殺掉劉邦,可怎麼看,這也不像是一個連環局,反倒像是臨時性的,既沒有策劃前的動員與準備更談不上一遍又一遍的演練,更緻命的一點是,竟然放在殺機已漏,對方心生警覺之後,這玩的是哪一出啊,完全是在侮辱對方的智商。
一些見不得光的事情,領導不同意,你要單幹,就要組織和策劃好,将領導完全撇開才行啊。比如說,既然項羽想占據大義,那好,他就本色出演,叙叙兄弟情義,聊聊人生,談談理想,喝喝小酒,看看戲劇啊,看看美人歌舞啊,讓他們放松再放松,若是能将劉邦身邊的人,支開一兩個那就更好了。一開始就暴露自己的殺人意圖,吾未見其明也!最後還讓劉邦跑了,可以說,範增的謀略完全是混亂的,劉邦喝那麼多酒,難免會如廁,難免會開溜,他怎麼逃,走那條路,這點範增先生居然沒做任何預判,不得不說是重大失誤。
唐代有一位叫做張光晟的人,曾說過,一不做,二不休!意思是要做得幹淨利落,否則還不如不做。你看,範增弄的這一出鴻門宴,劉邦最後跑了!他氣得大罵項羽,問題是,他始終沒意識到,項羽一開始就不是很贊同,要替領導分憂,難道不是自己手腳利索地将事情做好,自己承擔一切嗎?怎麼就成了,一切都推給了項羽?要知道,你策劃殺劉邦,結果計劃如此拙劣,劉邦跑了,你的陰謀也随之曝光了,傳出去之後,這對西楚和項羽的形象打擊該有多大?這一切都是需要項羽來承擔的?各路諸侯咋看項羽,項羽召集,他們敢來嗎?不但不敢來,他們更有充足的理由,結寨儲招兵自保甚至合縱連橫自保!
别忘記了,曆史上,給領導幹髒活的人,如果做不到幹淨利索,惹出來的亂攤子,往往是要自己來收拾的,遇到一些腹黑的領導,為應對可能出現的于己不利的情況,還會仍幾個替死鬼出去,撇清關系,很顯然,項羽為人還算厚道,沒怎麼追究範增,可不信任的種子,或許就在此時悄然埋下。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蕭玉南
參考資料:司馬遷《史記 項羽本紀》 、 蘇轼《東坡文集 範增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