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一批重磅公司的财報密集出爐,總會引起探讨,比亞迪就是其中之一。
3月29日晚,比亞迪(002594.SZ)昨晚公布了2021年的成績單。
1)年度營收突破2000億大關,達到2161.42億元,再創新高,同比增長38.02%;
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30.45億元,同比下滑28.08%;
營收增長還算令人欣慰,與市場預期基本一緻,需要強調的是,千億體量還能維持近40%的增速,也隻有龍頭企業了,但看到利潤,難免會有些人不淡定了,市場上也有一些質疑聲。事實,果真如此嗎?
利潤去哪了?
比亞迪的業務組合多元且豐富,涵蓋汽車、手機部件及組裝、二次充電電池及光伏等業務,其中汽車業務是“主心骨”(含動力電池),也是估值的核心,而汽車業務的核心在于新能源車業務。2021年,比亞迪新能源車銷量占比全系銷量已高達81%,較上一年翻番,且在國内新能源車市占率達到17.7%,是不可忽視的存在。
相對應的,在二級市場中,比亞迪有三家上市公司,分别為比亞迪(002594.SZ)、比亞迪股份(01211.HK)及比亞迪電子(00285.HK),其中比亞迪電子是比亞迪/比亞迪股份的子公司,主要承接手機模組及部件組裝等消費電子闆塊。因此這部分對于整體業績影響較大,因此,剔除該分部之後的非手機業務,大緻可等同汽車業務闆塊的表現。
首先,剔除比亞迪電子闆塊之外,非手機相關業務2021年的毛利率在17.40%,這在汽車行業屬于不低水平。從季度表現來看,下半年開始有所下降,拖累全年,這在去年上遊原材料瘋狂漲價的背景下早已在預料之内,而且比較“拉胯”的四季度環比下降了0.83個百分點,其實也是好于同業的。這至少反映出:比亞迪汽車闆塊的發展是足夠健康的。
(數據來源:公司财報&公開資料)
看完毛利率後,接下來,不妨再來看三費支出的變化:
此刻正處在高速擴張階段的比亞迪,大規模擴建團隊,并相比上一年多出15.6億元的薪酬支出。财報顯示,2021年末,比亞迪共有員工288186名,解決超過28萬人的就業,比2020年末多出了超過6萬人,這在當下經濟環境之下顯然是非常難得的了。
(數據來源:公司财報&公開資料)
再者,在A股上市公司中,醫藥公司、生物制藥、科技公司、汽車類公司研發費用資本化的不在少數。2021年比亞迪的研發投入資本化水平盡管呈向上趨勢,但還是明顯低于其他自主品牌。這裡至少隐含着比亞迪存在提升的空間。
最後,2021年比亞迪還有12.45億元的信用減值 資産減值損失,而這類非現金性項目并未發生現金流流出。
所以,粗略分析來看,比亞迪的盈利能力顯然并非表明看上去那麼“不濟”。
除了強勁的訂單與交付量之外,比亞迪去年表現還有何亮點?
經營杠杆凸顯,費用率降低
同樣,在剔除掉比亞迪電子闆塊之後,不難發現,比亞迪去年繼續加碼三費支出,但整體費用率卻相比上一年有所下降,從2020年的15.5%降至2021年的11.7%,下降了3.8個百分點,經營杠杆凸顯。具體來看,其中研發費用率下降最為明顯,從2020年的4.7%降至2021年的3.6%,這主要與研發周期相關,公司刀片電池和DM-i平台的研發投入期在2019-2020年,而2021年的研發壓力相對緩解。同時,去年銷售費率和管理費率也都有小幅下探。
需要強調的是,比亞迪汽車業務闆塊費用率的下降主要來自龐大的收入體量優勢,這一點是新勢力所無法企及的。
另外,除了常規的三費之外,比亞迪的财務費用壓力也在緩解,2021年下半年的财務費用率已經降低至1%以下。這主要得益于資本市場對公司的認可及業務的好轉。
未來展望
最後,對于盈利的質疑,或許可以轉換成對于比亞迪未來能否順利通過高端化品牌戰略的落地,打開高端市場,從而提升利潤率水平的擔憂?個人認為大可不必過慮。
首先,在交付量為王的現階段,比亞迪的汽車産品力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混動路線屬于絕對領先的優勢,是拉動國内新能源車的重要增長極。
今年是比亞迪的産品大年,新車型隻多不少。按照公司此前計劃,今年将推出不少于20款新車,包括海洋系列和王朝系列。其中海洋系列會上市海豹、海鷗以及海獅三款車型。
這意味着今年不僅會在車型數量上在上台階,在品牌定位上也将進一步拔高。根據規劃,比亞迪高端品牌預計産品售價在50-100萬元以上,首款車型為硬派越野車,将于今年發布。
比亞迪能否最終成功打開高端化之路,尚且未知,但從過往“向上”的發展路徑而言,還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從今年的布局來看,不論是銷量、單車均價和毛利方面,相比2021年大概率都會更好。比亞迪在新能源車滲透率上的絕對領先,也将助力其順利坐上通往智能化時代的頭等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