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從古代官服演變看封建等級的發展

從古代官服演變看封建等級的發展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05 04:03:07

從古代官服演變看封建等級的發展(官服的出現就是等級的劃分)1

古代為了加強軍權統治,不同階層的人或者不同官職的職員,都穿着不同樣式的衣服,來方便區分身份的大小。

雖然官服的出現就是為了方便辨别身份而出現的,但是到了唐宋明清時期,已經非常注重等級的劃分,對于服裝更是有嚴格的要求,是為了彰顯官員與平民百姓的不同,也是加強權力的權威性。

一、青袍學士,皆有華貴

在古代的服裝制度當中,官服的存在就是反映了中國封建社會等級制度的縮影,官員們因為等級和階層不同,身上穿着的官服也會有很大的差異。

一般人一眼就能辨别出差别,按照等級要求,每位官員都必須穿着與自己官職相同的衣服,不能有逾越,一旦有違反就有可能面臨殺身之禍。

從古代官服演變看封建等級的發展(官服的出現就是等級的劃分)2

1.不同等級不同色

唐朝的官府符合儒教中陰陽五行的說法,把青、赤、白、黑、黃當做"五方正色"即不同的方位分别代表不同的顔色:

黃色作為尊貴的象征,也隻能由皇親國戚才能使用,其他等級的官服,也用除黃色以外的顔色進行使用。

唐朝官員的品級是官員的等級制度,唐朝官員的品級依次從正、從、上、下分為九品三十六級、列如三品以上的官員都穿紫色袍。

五品以上的則是绯袍,五品官員則是淺绯袍、六品官員穿着的則是綠色官府,八品官員和九品官員分别穿着的是深青色和淺青色。

不同之間的顔色劃分,都出自唐代的《武德令》,其中對服裝顔色的規範做出了規定,朝人利用官服制度進行區分官職。

宋朝的官府則是三品及以上穿紫色袍服,五品以上的穿朱色,七品以上穿綠色,剩下的官職就與唐代相似,宋服的官府相比唐代而言,沒有太多繁瑣的顔色,而是采用三品一色的方式進行簡化。

從古代官服演變看封建等級的發展(官服的出現就是等級的劃分)3

到了明代官職還是變成九品,一品到四品則是绯色,五品到七品則是青色,八品到九品是綠色,根據顔色的不同,就很容易分辨出官員們品級的大緻範圍。

到了清朝,一品則為純紅、二品為雜紅、從曆史官府顔色的發展來看,人們逐漸減少顔色帶來的等級劃分,但是卻不能夠知道他們是幾級官員,為了更加精緻的區分,就開始在官服的圖案上進行區分。

2.等級不同,圖案也會不同

在官服上用來區分等級的不單單隻有顔色一個區分,唐朝在官服上的圖案,也代表着不同等級,同時不同袍服的質地、花紋、圖案都會有區别。

例如在唐朝七品以上的官員則繡有花紋绫、五品以上官服袍服的紋飾團則是、雕、魚、鷹花草等圖案,諸王繡有盤龍和鹿的紋樣,宰相則是鳳池、尚書繡的是雁、左右将領繡的則是麒麟。

圖案和顔色一樣,都是不能随意進行篡改的,隻能繡有符合自己身份的圖案。

從古代官服演變看封建等級的發展(官服的出現就是等級的劃分)4

宋朝則是穿着紫色袍服的要佩戴官銜必帶"賜紫金魚袋"的字樣,高低職位來通過這個物件來進行區分。

在圖案上花紋也發生了較大的改變,一二品的官服上是龍、三四五品上則是山水,五品一下則是花鳥。

雖然龍一般隻有皇上的衣服上才能出現,但是因為顔色不同,宋朝的一二品上也可以出現龍。

到了清代官服上繡的則是各種鳥獸團,文官官服上繡鳥類,武官官服上繡獸類,根據官職的不同也會繡有不同的種類。

二、隻重衣衫不重人

官服的出現,對于等級的區分有很好的幫助,單靠穿衣服就能展現出部分人的等級和權利,這也是中國古代人們的一大智慧。

自從創立了官服,不同等級的人就很容易區分開來,衣裳也是特權地位的一種體現,從而形成了豐富多樣的官服。

從古代官服演變看封建等級的發展(官服的出現就是等級的劃分)5

配魚皆是等級的象征

唐高祖曾經明确規定,大臣們隻能穿常服,親王到三品隻能用绫羅綢緞進行之多,五品以上的則是用绫羅進行制作。

為了區分地位,官員随身還必須佩戴魚袋,随身配魚的目的就是作為與朝君相見的憑證,二則是來區分尊卑的。

章服制度在唐朝也發生了變化,一旦官員退休之後,朝廷就要将衣服進行受賄,到了後期,魚袋和常服相關聯,"著紫者金裝,著绯者銀裝"。

玄宗時期,佩魚開始的範圍開始變大,之後章服制度開始嚴格考核,并且官員的具體狀況區别對待,隻有達到資格的人才能穿戴。

在唐代除了顔色和圖案之外,還有腰間的配飾,根據上品到下品官的不同,腰帶的顔色分别是玉、金、銀、鍮石。

從簡單的價值就能看出來順序,越是昂貴的材料,佩戴在腰間,就證明這個人的官職越大,權利也就越大。

從古代官服演變看封建等級的發展(官服的出現就是等級的劃分)6

2."補子"更易區分等級

到了明代,官服開始變的更加精美,并且開始繡有大塊的補丁,也被稱為"補子",文官的補服以飛禽為主,武官的則是以走獸為主。

明朝滅亡,清朝建立,清朝的官府則采用的是,長袍馬褂的形式,總體上延續了明朝補服的樣式,紋繡飛禽、物繡猛獸。

跟明朝不符不同的是,清朝的補子相對較小,且多為黑、青、紅為底,形成先後對比。根據"補子"的不同區分官員的等級。

公、候、驸馬的圖案都是麒麟和白澤根據品級的不同也都是根據明代的大緻相似,沒有什麼變化。

隻不過武官的官服上一二品繡的是獅子、三四品繡的是虎豹、五品則是熊、六品和七品則是繡彪、八品是犀牛、九品是海馬。

從古代官服演變看封建等級的發展(官服的出現就是等級的劃分)7

三、身穿朝服,頭戴烏紗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官服作為衣服的一部分,自然就是為了滿足政治上的需要。

因為是身份的象征,自然十分重視官服的制度,産生了能夠滿足封建社會需要的服裝,官服的産生,以示等級和權威。

等級不同烏紗帽上的珠子也不同

宋代的官服上并沒有那麼多繁瑣的樣式,更加注重的則是配飾,且不同級别的官員不僅顔色不一樣,更加體現身份的則是通過官帽來區分的。

在宋朝官帽兩邊都會伸出長翅,長翅的長度可以達到一尺多長。宋朝的官帽上一圈分為不同配飾,通過官帽上的配飾就能辨别出等級,所有的官員還必須佩戴幞頭,也就是所謂的烏紗帽。

到了清朝最能體現等級的不是官服,而是官帽,人們通過官帽的不同來辨别一個官員的等級,不論君臣,軍卒、差役都要按照規定戴一頂緯帽。

從古代官服演變看封建等級的發展(官服的出現就是等級的劃分)8

清朝的制度也非常的人性化,考慮到季節的問題,夏天戴涼帽,冬天戴暖帽,帽頂有"頂戴",後面則是孔雀翎,等級不同官帽也各有差異。

一品上面戴的是紅寶石、而九品戴的則是镂花金頂戴,按照價值從上往下逐漸遞減,也是官員等級和權利的遞減。

從官帽上的材料就能看的出來,都是從上到下價值不斷遞減,等級越高的人頭頂上佩戴的價值就越高,所以在清朝官帽的價值要比官服的價值更大。

官帽上的孔雀翎又被稱作花翎,高端的花翎有眼,分别為一眼、二眼和三眼,其中三眼是最尊貴的,隻有親王或者對國家有重大貢獻的人才能擁有的.

官帽對官員來說更是相當重要,能否保住自己的"烏紗帽",全靠官帽來進行體現,很多人一生也都在為了官帽來努力奮鬥着。

從古代官服演變看封建等級的發展(官服的出現就是等級的劃分)9

不同等級配飾也不同

在唐宋明清時期,特别是在唐朝,為了獎勵大臣們作出的貢獻,對于服裝上具有更細的規定。

《新唐書》中規定,三品以上穿紫袍,帶束金玉帶,十三銙、四品袍深绯、金帶十一銙,五品袍淺绯,金帶十一銙以此類推,直到銅鐵七銙,其中的銙就是其裝飾作用的器具。

清代官服上的配飾最具有特點的就是"補子",補子主要在衣服的前胸和後背上,從補子的顔色和圖案上就能分辨出一個官員的等級都多高。

而明朝的"補子"則是繡在袍服上,一眼望去,就能看的出來官員的身份地位,來表現古代封建社會上的上下尊卑,皇權第一的文化中,補子成為展現地位最好的方式。

從古代官服演變看封建等級的發展(官服的出現就是等級的劃分)10

結語

受曆史因素的發展,官服也經曆了皮、革、絲、麻到棉的一種轉變,随着手工藝的發展,官服從一開始的簡單逐漸發展到精緻華美。

在唐宋明清時期,已經從官服上的團和花紋逐漸多樣化,後來的官服已經可以從外表上的顔色、圖案、花紋來判斷一個人的官職大小和等級,更加方便了角色辨别。

參考文獻

《周易》

《中國古代服飾發展史》

《新唐書》

文/文史旺旺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