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舟山海上經濟帶

舟山海上經濟帶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7 08:47:49

舟山海上經濟帶(千島之城向海而興)1

舟山海島風光 項菁 攝

中新網舟山7月8日電(項菁)中國東部沿海、背靠長三角腹地,一座座大小不等的島嶼星羅棋布,點綴在東海之濱。

浙江島嶼數量位居中國之首。在該省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的背景下,探路海島共富也成為題中之義。

千座島嶼、萬裡海疆,地處浙江東北部的舟山市由2085個島嶼組成,擁有百餘萬人口,是中國第一個以群島建制的地級市。不過相較浙江内陸城市,海島大多是小而散的地理單元,不可避免地面臨着不平衡等問題。

面對共富大局,這個“千島之城”如何向海而興,揚帆藍海?

舟山海上經濟帶(千島之城向海而興)2

舟山定海長白島上,漁民捕撈南美白對蝦 項菁 攝

共創:盤活海洋資源 強化差異競争

蜿蜒的海岸線、繁星般的海島……行進在舟山,海風吹拂、濤聲陣陣,大海與藍天相依,美景如畫。

海洋自古以來就是人類重要的藍色糧倉、資源寶庫。海洋資源也成為舟山得天獨厚的禀賦優勢。

撒網、捕撈、打包、發貨……當前正值南美白對蝦上市時節,在定海區長白島的長白大滿養殖場,鮮活的南美白對蝦出塘後,被運往中國各地海鮮市場。

“2002年開始養蝦,現在南美白對蝦的淨養面積有300畝,吸納了30多名本地勞動力。”大滿養殖場場長傅學軍稱,養殖基地靠近海水水域,天然的淡鹹水非常适合蝦苗生長,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海味”,南美白對蝦年均銷量達500噸。

“海島通車後,銷量有明顯上漲。”傅學軍是土生土長的長白島居民,他談及,長白島地形狹長、四面環海,随着2021年年底舟岱大橋長白段通車,昔日的“懸水小島”進入“半島時代”,也進一步增強了海島産業競争力。

産業是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支撐,舟山在建設現代海洋城市過程中,立足區域特色産業,強化“人無我有”的差異化競争力。

眼下東海處于伏季休漁期,舟山各地漁港内漁船雲集。普陀區沈家門漁港北岸,舟山國際水産城内部分直播間火熱,大量“海味”通過直播走向海内外市場。

“舟山擁有諸多深水良港,豐富的漁業資源催生了現如今的舟山國際水産城。”舟山國際水産城戰略數字科創部部長張立說,從流動攤販到客商雲集,從單一的鮮品交易到活、鮮、凍、幹水産品交易,舟山國際水産城已打造成為商旅文融合發展的國際化漁市。

張立介紹,該市場線下批發經營戶達到600多戶,線上線下批發市場去年交易額超過170億元,“帶動了整個産業鍊約10萬人就業”。

透過舟山國際水産城這一窗口,可以看見舟山不斷向海借力,共創海洋經濟“蛋糕”。

舟山海上經濟帶(千島之城向海而興)3

舟山普陀黃楊尖村一影 項菁 攝

共建:激發内生動力 強村興業富民

廣袤的鄉村是共同富裕的主戰場,也是與民衆生産生活息息相關的家園。共同富裕的浪潮正在奔湧,與内陸鄉村一樣,海島鄉村也存在着資源要素流失、内生動力不足等桎梏,是海島城市邁向共富的短闆所在。

尤其對于千餘座島嶼的舟山而言,漁農村振興事關海島共富全局。

青山碧海間,悠悠古村落。200多年曆史的長白島後岸村,居住着27位老人,平均年齡80歲以上,海島古村落如何跟上共富隊伍?

“年輕人大多外出謀生,留下了老人。”後岸村黨支部副書記餘國方介紹,為了讓老人跟上共富腳步,當地投入一定資金對古村落進行保護性開發,包括統一污水處理、鋪設地下電纜、無線信号接入等基礎設施提升工程,現在還流轉了部分老農房,将打造咖啡館、圖書館等文娛場所。

“特别是台風天、下雨天,我們會有對應工作人員進村排查,而且安排醫生每個月兩次上門為老人檢查身體、配藥。”餘國方說,“老人在海島生活了一輩子,我們希望用更加貼心的服務,讓他們過得更好。”

圍繞共同富裕示範區願景,浙江明确要“加大農村、海島養老服務供給,健全農村留守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在舟山多地,随着村居環境、基礎設施日益優化,傳統漁農村面貌已煥然一新,民衆生活也悄然發生改變。

無憂酒坊、元一書坊、荷馬烘焙店,彩色牆繪、美麗庭院、文藝茶舍……走在普陀區展茅街道黃楊尖村,業态多元、移步換景,村民、商戶安居樂業,昔日的落後村如今仿佛是城市的“後花園”。

美麗蝶變源于該村探索的“一地生四金”新模式,即土地流轉得租金、入園就業得薪金、家庭經營得現金、股份分紅得股金。黃楊尖村黨總支書記徐華東說,近年來,運營公司、經營戶、農戶共建鄉村新業态,助力多方實現增收,2021年該村集體經濟達70萬元。

“共同富裕,最終還是要富老百姓的口袋。”徐華東專注建築行業近30年,2020年回村任書記,在其看來,鄉村和公司一樣也需要經營,要找到适合本村的發展路徑,從而激發内生動力。

據悉,在浙江全省“未來鄉村”建設藍圖中,舟山市計劃到2025年,打造包括黃楊尖村在内的50個富有海島韻味的未來鄉村。

舟山海上經濟帶(千島之城向海而興)4

舟山嵊泗花鳥鄉北岙碼頭 張慶歌 攝

共享:因島制宜 打造“海島版”詩和遠方

從共創産業到共建鄉村,從遼闊的海洋到希望的田野,在共富趨勢下,舟山在變革中縮小差距,在發展中做大蛋糕,其也持續擦亮“千島之城”資源優勢,共享發展成果。

今年6月,舟山市啟動“小島你好”——海島共富行動,明确當地将根據海島資源禀賦和特色特征,因島制宜确定發展方向和建設主題,避免同質競争,構建互補格局。

“海島資源是舟山的獨特優勢,是向海而生、向海圖強的新空間。”舟山市發改委負責人談及,該市将通過“一島一品、一島一策”差異化發展路徑,展現各美其美、島島共富的新圖景。

碧海奇石,金沙漁火,浙江省最東部、舟山群島最北部的海島縣——嵊泗,展現出了最迷人的一面。

“網紅島”“青年島”“藝術島”,這些時尚的名字都是外人對嵊泗縣花鳥鄉的美稱。花鳥鄉以島立鄉,由于區位受限,曾一度變為空心島。

多年來,花鳥鄉堅持“百年燈塔,藝術花鳥”特色風情,打造集花香、燈塔、漁村等于一體的高端定制化微度假海島,以品質旅遊換取市場熱度,讓小島從“窮鄉僻壤”成為“詩和遠方”。

舟山海上經濟帶(千島之城向海而興)5

舟山岱山民宿風貌 項菁 攝

在舟山,越來越多的美景風光敞開懷抱,與世人共享。

行走在五山水利工程(東海雲廊生态帶)竹山段綠道,山海秀麗、滿目蔥茏,市民、遊客紛紛前往“打卡”。從空中俯瞰,如一條精緻的玉帶,環繞在蒼翠之間。

“這1.6公裡的綠道被打造為英雄主題,還設計了三節源等水循環景觀,将海洋文化與城市特色相融。”五山水利工程(東海雲廊生态帶)建設指揮部相關負責人洪珊兒介紹,該雲廊全長25公裡,自東向西串連起東山、海山、竹山等五座山,将“城市、山體、海岸、海灣、海島”有機串聯。

其實,美麗的海島風光一直是民衆向往的樂園。當海島的大門越開越大、名氣越來越響,不少漁民也從傳統漁業向休閑漁業轉型,希望到訪的遊客“住下來”“留下來”。

“老公掌勺,我管賬。”張瑛是土生土長的岱山縣岱西鎮雙合村人,丈夫曾是漁民,2018年夫妻倆投資100多萬元,在家門口開起了“石裡”民宿。

舟岱大橋是連接舟山本島和岱山島惟一的海上通道,雙合村成為大橋的登陸地、橋頭堡。張瑛坦言,“現在進島的遊客越來越多,我們已經在謀劃增加餐位、床位。”

微風拂動,海浪綿延,當一艘艘漁船緩緩歸港,當一批批遊客跨越海灣,又将為這座海島城市帶來無限的生機與活力。(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