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哥收藏夾·第十三期
表格雖小,内有乾坤。大家好,我是“表哥”,一個話雖不多,但能說到“點”上的醫學編輯。
《生命時報》全新推出“表哥收藏夾”欄目,用一張表把身體一眼看穿,讓疾病一掃而光,将健康一鍵收藏。
如果要推薦一種吃了不容易長胖的肉,營養專家大概會說“魚肉”。
比起紅肉和禽肉,魚肉的脂肪含量最低,且魚肉脂肪含有不飽和脂肪酸,對防治心腦血管疾病頗有益處。
不僅如此,魚肉中蛋白質含量約為豬肉的兩倍,且屬于優質蛋白。
一項涉及42萬人、為期16年的随訪數據顯示,多吃魚,尤其是富含歐米伽3脂肪酸的魚,有助降低死亡風險。
遺憾的是,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農村居民人均水産品消費量僅為7.2千克,城鎮居民人均消費量是14.7千克。
而《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薦,每人每天應攝入40~75克水産品,若以年計算應為14.6~27.3千克。即使是城鎮居民,水産品攝入量也隻是剛過最低标準。
為什麼營養專家會偏愛魚肉?不同種類的魚有哪些健康益處?一張表格告訴你答案。
魚肉在肉食界的營養特長
魚和畜禽肉中多數營養素含量相差不大,但在脂肪含量、脂肪酸的組成上有較大差異。
具體來說,魚肉的營養特長包括以下方面。
脂肪含量較低
豬牛羊等畜肉類的脂肪含量平均為15%,其中,豬肉最高,羊肉次之,牛肉最低;
雞鴨鵝等禽肉的脂肪含量在9%~14%之間;
魚蝦等水産品的脂肪含量最低,平均僅1%~10%。
富含不飽和脂肪酸
一般來說,動物性食物來源的脂肪中,飽和脂肪酸的含量相對較高,但魚類脂肪中飽和脂肪酸含量較低,不飽和脂肪酸含量相對較高。
有明确證據表明,飽和脂肪酸攝入量與血清膽固醇升高有關。
不飽和脂肪酸對保持機體正常的血脂濃度、維持脂質代謝平衡、預防心血管疾病、改善内分泌等都起着關鍵作用。
魚類脂肪多由不飽和脂肪酸組成,單不飽和脂肪酸主要是棕榈油酸和油酸,多不飽和脂肪酸多為n-3系,且海水魚中的含量比淡水魚更顯著。
富含優質蛋白
畜肉的蛋白質含量在10%~20%之間;
禽肉在16%~20%;
魚類的蛋白質含量為15%~22%,約是豬肉蛋白質含量(13.2%)的2倍。
礦物質含量豐富
魚類含有一定數量的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B1、維生素B2和煙酸,肝髒中維生素A和維生素D含量豐富。
礦物質中以硒、鋅和碘的含量較高,其次為鈣、鈉、鉀、氯、鎂等,海水魚一般含有較多的碘。
膽固醇含量較低
與豬肉、蛋類相比,魚肉中的膽固醇含量相對較低,對心腦血管造成的負擔相對更小。但魚子中的膽固醇含量較高,“三高”人群最好少吃。
水産專家的吃魚秘訣
1. 少吃汞含量高的魚
推薦食用的汞含量低的水産品,包括鲶魚、鳕魚、羅非魚、比目魚、沙丁魚、鲑魚/三文魚、梭魚、鱿魚、蝦、扇貝等。
不建議食用的高汞魚類包括鲨魚、劍魚、鲭魚、紅魚、方頭魚、金槍魚等。
2. 盡量不吃魚頭
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檢測數據顯示,魚齡越大,魚腦和魚皮中蓄積的汞就越多。為安全起見,最好少吃魚頭。
3. 吃魚種類盡量多些
鳗魚、秋刀魚等脂肪較多的魚适合烤着吃,吃時可在魚身上擠點檸檬汁;
鯉魚、白鲢、花鲢、草魚、帶魚紅燒後風味更好;
黃鳝魚、黑魚、鲫魚、鳕魚等本身味道鮮美,适合炖着吃;
鳜魚、鲥魚、鲈魚等高端魚肉質細嫩,适合清蒸,保持原汁原味;
三文魚、真鲷等海水魚可以生吃,但要确保新鮮、安全。
4. 選個頭“八分大”的魚
一般魚年齡越大,長得越大,體内可能積聚了不少有害物質。魚太小,則肉質不夠鮮嫩,魚刺可能會很多。
買魚選個頭“八分大”左右的,如鯉魚和武昌魚以1斤半、鲫魚0.5斤~1斤、草魚4~5斤的為宜。
5. 冬季适合吃鲫魚
中醫認為,鲫魚有和中補虛、溫胃進食的功效,最适宜搭配豆腐、蘑菇、豬蹄直接炖湯食用。
半斤到1斤大小的最好,肉質最嫩。但感冒發熱期間和愛長口瘡的人最好少吃。
參考文獻:《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
受訪專家
上海海洋大學食品學院水産品加工及貯藏工程系主任教授 陳舜勝
本文編輯:鄭榮華 制圖:靳豐華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LT0385)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往 期 回 顧
上下滑動查看↓
第十一期:每種蛋都是“營養寶庫”,一表讀懂蛋蛋們的營養特長
我們不傳小道消息和謠言
我們不取吸引眼球的聳人标題
我們不做隻為轉發量而存在的媒體
請你相信原創的力量
健康路上,我們願意陪你一起認真走下去
人民日報主管 環球時報主辦
微信ID:LT0385
合作垂詢
010-65363786
010-65363791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