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的學習提不起廣大讀者的愛好,但絲毫不影響我文章的更新,隻因為想把文言知識系統的展示在網絡上,也許某個時間段讀者可以看到和得到,就是對作者最大的尊重。本章中我們來講一下文言用詞法中關于時間作狀語的特殊用法。
文言中的時間名詞,跟現代語中的時間名詞一樣,在句中作狀語修飾動詞,以表示時間,這是它經常性職務之一。這一點在此不做叙述,提出說明的是日,月,歲和時的特殊用法。日、月、歲和時,按古人語言習慣常常被用作狀語。但是,它們被用作狀語時所表示的意義和它們平時的意義有所不同。既不單純是時間修飾了,而具有特殊含義。
時間名詞的特殊用法
一、日、月、歲這些時間名詞若在表示行為的動詞前,有“日日(每天)”、“月月(每月)”、“歲歲(每年)”的意思,表示行為的頻繁和經常。
- 《勸學》中“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君子廣博地學習,并且每天用所學和禮法來對照檢查自己,就能智慧明達而行為沒有過錯了。)句中的時間名詞“日”作狀語,修飾動詞“省”,“日”表示的意義時“省”這一行為不間斷,每日進行的意思。
- 《莊子.養生主》中“良庖歲更大,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技術好的廚師每年更換刀,是因為他會割肉;一般的廚師,每月更換刀,是因為他的刀折刃了。)句中“歲”字“月”字,分别作狀語,修飾動詞“更”,表示每年,每月的意思。
- 《捕蛇者說》中“其始,太醫以王命聚之,歲賦其二。”(開始,太醫奉皇帝的命令征集這種蛇,每年征集兩次。)句中的時間名詞“歲”作狀語,修飾動詞“賦”,表示每年的意思。“歲賦”可譯為年年(每年)征集。
二、“日”字用在表示情況、性質發生變化的動詞或形容詞前,表示“一天一天(一天天地)”的意思。
- 《捕蛇者說》中“鄉鄰之生日蹙(cù)。”(鄉鄰們的生活一天天地更加困苦。)句中時間名詞“日”作形容詞“蹙”的狀語,表示出生活一天一天地變化,越來越困苦的意思,加強 陳述的内容。
- 《諸葛亮傳》中“于是與亮情好日密。”(于是與諸葛亮的友好情誼一天天地密切起來。)
- 《呂氏春秋.貴當》中“國日安,主日尊,天下日服。”(國家一天天越來越安定,國君越來越被人尊奉,天下諸侯百姓越來越順服。)
堅持終将登頂
三、“時”字作狀語。“時”字作狀語有兩種意義:一是“時”字用在動詞前,表示“及時”、“按時”的意思;另一種“時”字用在主語前表示“當時”、“這時”的意思。
- 《捕蛇者說》中“謹食之,時而獻焉。”(小心翼翼地喂養它,到時候交上去。)句中的時間名詞"時"作動詞"獻"的狀語,表示"及時"的意思。“時而獻焉”可譯為“到時候交上去”。
- 《莊子.秋水》中“秋水時至,百川灌河。”(秋水按節令而發,大小河流都灌注到黃河。)句中的“時”字,是“按時”、“應時”(即指季節)的意思,作動詞“至”的狀語。“秋水時至”,即“秋水按時到來”,或譯為“秋水按節令而發”。
- 《論語.學而》中“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了功課,又按時複習它,這不也是令人高興的事嗎!)句中“時”字用法、意義與前例相同。
- 《赤壁之戰》中“時東南風急,蓋以十艦最著前,中江舉帆,與船以次俱進。”(當時東南風十分猛烈,黃蓋讓十艘船在最前面,到江中心拉起帆,其餘的船按次序一起前進。)句中的時間名詞“時”用在主語“東南風”前面,作時間狀語,表示“當時”的意思,強調了時間。
- 《赤壁之戰》中“時操軍兼以饑疫,死者太半。”(當時曹操的軍隊,加上因為饑餓瘟疫,死的占了一大半。)句中“時”字在主語“操軍”前,用法、意義同上。
- 《赤壁之戰》中“時操軍衆已有疾疫,初一交戰,操軍不利,引次江北。”(這是曹操軍隊已經得了瘟疫,剛開始交戰,曹操軍隊吃了敗仗,後退駐紮在長江北岸。)句中“時”字,在主語“操軍”前,表示“這時”的意思。
對比的重要性,文言文中對比理解也是重要的組成部分
在名詞作狀語和特殊用法講的是名詞用在動詞(或形容詞)前作狀語的情況。除此之外,名詞也可用在動詞前作主語。可見,名詞用在動詞前,既可作主語,又可作狀語,這兩種情況怎麼辨别呢?辨别二者的依據是上下文的意義。有些名詞雖然用在動詞前,但在意義上不可能作後面動詞的主語,比較明顯,不緻引起誤解。如名詞作狀語中提到的“車裂”、“道亡”等。但是,有些名詞在一定的語言環境裡作主語,在另外愛的情況下卻作狀語,這就需要我們細心體察。
從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名詞用在動詞前是作主語,還是做狀語,一定要在具體語言環境中聯系上下文的意義去辨識。隻要細心體察,不粗心大意就會準确識别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