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是透軟光滑的,而絲綢之路是神秘遙遠的。現代人腦海中雖知道“絲綢之路”,多是曉得張骞出使西域這段故事,但是卻不甚了解它的曆史。作為絲綢之路的起點——絲綢群雕,現在被“保護”成一座小公園,面朝西邊,默默屹立在大慶路主幹道上,靜靜訴說着神奇的故事。
1987年,是絲綢之路開創2100周年,為讓後人們将古人開創絲綢之路的艱辛壯舉銘記于心。從1984年起,西安美院雕塑系教授馬改戶受西安市政府委托,曆時3年時間,設計創作了大型紀念性雕塑“絲綢之路群雕”,并用花崗岩放大刻制,最終在大慶路西端寬闊的綠化帶中落成。因為,這裡曾經是唐代長安城著名的西門——開遠門遺址,絲綢之路真正意義上的原點。
隊伍中,一群被稱作“蕃商”的唐人和波斯人,或是牽着駱駝或是坐在駱駝背上,載着滿滿當當的行李,目朝西方,堅定地行進着,這一幕幕簡直是唐代版的《走西口》。
捕捉到一位正在微笑的壯年男子,不經讓人猜想他笑的理由,可能是想着貨物運過去能大賺一筆,回家可以置辦幾畝良田,可能是在想着小兒子淘氣又可愛的身影,也可能是在和另一隊商販打招呼。
目光如炬,原本是形容人眼光明亮,但是現在發現一隻動物也有這般感覺。像是狗,緊緊地盯着四周。一方面,路途遙遠,豺狼虎豹在所難免會遇到,而動物有天生的警覺,可以幫助駝隊觀察四周。另一方面,一行人走西域難免枯燥,有個寵物在身邊解解悶倒是不錯。
由于駝隊雕刻的非常宏大,一匹匹馬、駱駝的肚子與其四肢形成一個天然的空間,很多小孩可以鑽進去玩耍,這也是夏天納涼說悄悄話的好地方。十幾年前,由于人們缺乏文物保護知識,很多人便拿着修正液、鉛筆等在石雕上塗塗畫畫,大量的人留下“某某某到此一遊”的标識,而現在大家大多有此保護意識,僅僅是在此逗留玩耍罷了。
聽老師傅講,原先的群雕是個大景點,進去還要象征性的收門票費,但是現在也不收了,而是細心規劃,每日清掃,對大衆開放。現在在此處,早晚遛彎、打陀螺、甩鞭子、跳廣場舞的人非常多,已經成了附近居民生活享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
冬去春來,春暖花開。在曆史的洪流中,絲綢之路不僅沒有湮滅,反而越發堅定,熠熠生輝。随着2013年以來國家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構想的實施,絲綢之路這條文化之路又被上升到戰略全局的高度上,聯通東西,共同融合,相信今後定會掀起更高的繁榮波浪。
最後讓我們再次穿過曆史的軌道,再細細端詳絲綢之路上的此處景點,這時并不覺得寸土尺地,反而具備更加迷人的色彩,是一段史詩般的傳奇,也是一段曆經千年的風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