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 張丁材
諺語
社會諺語: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指人或事物變化無常,分合無定。此句也用來表示人物或事情的發展分分合合擁有一定的必然性,是事物發展的規律和必然注定。
出處:《三國演義》第一回:“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周末七國紛争,并入于秦。及秦滅之後,楚、漢分争,又并入于漢。漢朝自高祖斬白蛇而起義,一統天下,後來光武中興,傳至獻帝,遂分為三國。
中國曆史上有幾次比較大的大一統.從夏朝在黃河流域統一開始,接着是商,周.周朝後期出現了諸侯分裂--春秋戰國時期.那就是所謂"分".但是随着生産力發展和人民日益要求安定生活的願望強烈,必定會出現某些能夠主持大局的政權出現,在春秋戰國中,中國從奴隸社會走向了封建社會。
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割據戰争,使人民苦不堪言,而這時經過商鞅變法而變得強大的秦國就自然成為了可以主持大局的國家。但是"合"了不久,由于秦始皇的暴政,又促使人民不滿,農民戰争爆發,出現了好幾股勢力,例如劉邦,項羽,之前的陳勝吳廣也算。後來由劉邦統一天下,建立漢朝。
漢朝繼承了秦朝的一些制度,而且也把諸侯割據的隐患也繼承下一部分,比如封國制。漢朝後期,宦官專權,漢朝敗落,又 出現了幾股比較強的勢力,例如曹操、袁紹,然後便出現了三國演義的開篇。
曆史上的分分合合都是有它的發展趨勢的,根本是因為生産力的發展和人類社會發展的固有規律。而且撇開這些東西不講,沒有哪個人願意在那樣黑暗的社會環境裡生存,對人民來說,在安定時,他們就會願意安靜地,滿意地做統治者的奴隸,到了亂世,連奴隸都做不穩了,他們也就要起來反抗了。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句詩出自《樂府詩集·長歌行》。全文是:“百川東到海,何時複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意思是:趁年輕就要好好努力,不要到老了一事無成,這樣隻會留下悲傷、後悔。這句詩提醒人們要珍惜時間,好好努力。
詩歌由對宇宙的探尋轉入對人生價值的思考,終于推出“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一結論,結束全詩。
這個推理的過程,字面上沒有寫出來,但讀者可循着詩人思維的軌迹,用自己的人生體驗來補足:自然界的萬物有一個春華秋實的過程,人生也有一個少年努力、老有所成的過程;自然界的萬物隻要有陽光雨露,秋天自能結實,人卻不同,沒有自身努力是不能成功的;萬物經秋變衰,但卻實現了生命的價值,因而不足傷悲。人則不然,因“少壯不努力”而老無所成,豈不等于空手走世間一趟。
調動讀者思考,無疑比代替讀者思考高明。正由于此,使這首詩避免了容易引人生厭的人生說教,使最後的警句顯得渾厚有力,深沉含蓄,如洪鐘長鳴一般,深深地打動了讀者的心。
句末中的“徒”字意味深長:一是說老大無成,人生等于虛度了;二是說老年時才醒悟将于事無補,徒歎奈何,意在強調必須及時努力。
歇後語
高粱地裡找棒子——瞎掰。
高粱
高粱稭當檩條——不是那種料。
檩條
高粱不結穗——幹尖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