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七年級上冊9課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七年級上冊9課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知識 更新时间:2024-11-27 00:20:11

七年級語文上冊課堂筆記 第一課 春

七年級語文上冊課堂筆記第二課濟南的冬天

七年級語文上冊課堂筆記第三課雨的四季

七年級語文上冊課堂筆記 第四課 古代詩歌四首

七年級語文上冊課堂筆記第5課 秋天的懷念

七年級語文上課課堂筆記 第6課 散步

七年級語文上冊課堂筆記 第7課 散文詩二首

七年級語文上冊課堂筆記 第8課,世說新語二則

七年級語文上冊課堂筆記 學會記事

七年級語文上冊課堂筆記 熱愛生活熱愛寫作(下水作文)

一、題解

1、“百草園”“三味書屋”點明全文記叙的兩個地方。“從···到···”表明文章是按“百草園”在先前,“三味書屋”災後的時間順序和空間順序來寫的,很明顯就是把文章分為兩大部分内容。

2、表明了作者由童年的遊戲、玩樂到長大讀書的成長過程。

二、文史知識

本文選自《朝花夕拾》。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說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和雜文集《墳》《熱風》《且介亭雜文》等。

三、字詞。

七年級上冊9課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七年級語文上冊課堂筆記)1

七年級上冊9課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七年級語文上冊課堂筆記)2

四、文章結構思路。

以空間變化為順序安排材料。

第一部分(1——8):回憶百草園的有趣生活。

第二部分(9):過渡段,承上啟下。告别百草園去書塾讀書。

第三部分(10——24):回憶在三味書屋的經曆。

五、文章主旨

本文體裁為散文,以空間的變換為順序。通過對比手法,表達作者對逝去美好時光的回憶,表達了作者兒童時代對自然的熱愛,對隻是的渴求,以及天真、幼稚、快樂的心情。

六、課文分析

1、我家的後面有一個很大的園,相傳叫作百草園。現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賣給朱文公的子孫了,連那最末次的相見也已經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鑿隻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

第一段,介紹百草園。

似乎确鑿是不是矛盾呢?

“似乎”表示不确定,“确鑿”表示十分可定。不确定是因為“連那最末次的相見也已經隔了七八年”,印象已經淡薄。之所以肯定是因為追憶兒時的生活,又都曆曆在目。

2、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澤紅的桑葚;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裡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油蛉在這裡低唱,蟋蟀們在這裡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會“啪”的醫生,從後翹噴出一陣煙霧。何首烏有臃腫的根。有人說,何首烏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來,牽連不斷地拔起來,也曾因此弄壞了泥牆,卻從來沒有見過有一塊根像人樣。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遠。

作者描寫了諸多百草園的景物。先用兩句“不必說···也不必說···”從整體上勾勒出作者對百草園的印象;“單是···就有···”從局部強調了“泥牆根一帶”,這是一種順序。整體是從植物寫到動物,局部是從動物寫到植物,這又是一種順序。幾種順序配合起來,是使寫景不僅有序,而且活潑生動。

“不必說··· 單是··· ”

種類:植物 動物

特點:靜态 動态

角度:視覺 聽覺

順序:低到高 高到底

“單是”後面的内容是強調的重點。前兩個“不必說”不僅突出了“單是”下邊的内容,還表現額作者——曆數出兒時趣味的欣喜,表現出兒童所特有的一種情趣。

第二段,運用比喻、拟人、排比的手法,準确地形容、準确的表述動作。

3、第4段美女蛇的故事,是閑筆麼?有什麼作用?

“美女蛇”的故事看似“閑筆”,實則獨具匠心。這個故事符合兒童的好奇心,深深地吸引着“我”,引起了“我”的擔憂、幻想,使“我”得到一些教訓,悟出一些道理,從而給百草園增添了許多神秘的色彩。

因此,寫‘美女蛇’的故事,實際上突出了百草園是一個充滿無限情趣的樂園。從順序看屬于插叙。

4、冬天的百草園比較的無趣······所以不相宜。這幾句話用了神秘寫作手法?

欲揚先抑,先抑後揚的寫作手法。以沒有雪的無味來襯托下雪帶來的樂趣。

5、掃開一塊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篩來,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條長繩,人遠遠地牽着,看鳥雀下來啄食,走到竹篩底下的時候,将繩子一拉,便罩住了。

動詞的作用:

這些動詞準确、生動、真切地寫出了捕鳥的全過程,使讀者如臨其境,同時也從捕鳥活動中表現出捕鳥時的興奮驚喜之情,不點樂源,卻樂哉其中。

6、第7段作者寫捕鳥活動的意義:

前面寫了春、夏、秋的景物,這裡單鞋冬天捕鳥的捕鳥活動,正好構成了一幅百草園的四季圖。

7、第一部分:(1-8)

作者寫百草園,始終圍繞着一個“樂”字——樂于觀察百草園的景物,樂于聽美女蛇的故事,樂于捕鳥活動,表現了兒童熱愛打字人,喜歡自由快樂生活的心理。

8、也許是因為拔何首烏毀了泥牆吧,也許是因為将磚頭抛到間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許是因為站在石井欄上跳下來了吧,······都無從知道。總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園了。

三個也許的作用

三個“也許”寫出了“我”告别百草園時既無奈又無限依戀的情感。

9、三味書屋的環境是怎樣的?

從一扇黑油的竹門進去,第三間是書房。中間挂着一塊匾道:三味書屋;匾下面是一幅畫,畫着一隻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樹下。沒有孔子牌位,我們便對着那匾和鹿行禮。

10、老師的外貌:

他是一個高而瘦的老人,須發都花白了,還戴着大眼睛。

11、老師的品質:

他是本城中極方正,質樸,博學的人。

12、作者對三味書屋的具體描寫有哪些:

書屋内的陳設(10);對先生的印象(11);詢問怪哉蟲(12-16);後園尋趣(17——20);師生讀書(21-23);作戲、畫畫(24).

13、先生最初這幾天對我很嚴厲,後來卻好起來了。不過對我讀的書漸漸加多,對課也賤賤地加上去,從三言到五言,終于到七言。

好起來的原因并沒有正面說出來,但從“給我讀的書漸漸加多”可以看出,正是由于“我”的勤奮好學才博得了先生的好感。這裡用了側面烘托的手法。

14、第17段,作者為什麼要特意描寫三味書屋後面的小園?

作者特意描寫三味書屋後面的小園,是因為小園雖然遠不如百草園那樣多彩有趣,卻也是孩子們開心的好去處。在這裡,孩子們同樣玩得有滋有味,從而反襯了三味書屋的呆闆、枯燥的生活。

15、他有一條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罰跪的規則,但也不常用,普通總不過瞪幾眼。

這裡可以看出先生很少體罰學生,說明先生是一個和藹、嚴而不厲的老師。

16、第三部分(10-24)

作者對三味書屋的感受:與百草園的快樂相比,三味書屋顯然是太受拘束,且令人深感枯燥。但也應看到,孩子們也能跟随先生有闆有眼地學習,并不抵觸,礦業也有遊戲的樂趣。

表達的情感:

1、通過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回憶,表現作者兒童時代對自然地熱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快樂的心理。

2、用百草園的自由快樂同三味書屋的枯燥無味作對比表現了兒童熱愛大自然、喜歡自由快樂生活的心理,同對舒服兒童身心發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滿。

17、我一心這是極好的文章,因為讀到這裡,他總是微笑起來,而且将頭揚起,搖着,向後面拗過去,拗過去。

對先生讀書入神時的描寫,表現出作者對先生的贊賞、尊敬,即使批評也是寓于幽默之中。

18、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兩部分是什麼關系:

兩部分是和諧統一的關系,貫穿全文的是甜美的的回憶,是對自然的愛和對知識的追求,是一顆天真調皮的童心,他們在叙述格調上是渾然一體的,都是為了表現對兒童時代生活的回憶和流年。這是這篇散文的及精美和韻味美的所在。

七、課後習題

一、默讀課文,讨論問題。

1、分别找出些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兩部分的起止語句,想一想,這兩部分是怎樣連接起來的?

百草園:“我家後面有一個很大的園···”“來不及等它走到中間去”

三味書屋:“出門向東···”“這東西早已沒有了罷”

兩部分通過一個過渡段連接起來。

2、文中說,百草園“其中似乎确鑿隻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樂園”之“樂”表現在哪些方面?

樂景(百草園裡的美景)、樂聞(美女蛇的故事)、樂事(捕鳥的樂趣)。

3、試用一兩個詞語概括三味書屋的生活,并結合課文說說你的依據。

苦中有樂。“苦”:先生嚴肅;規矩多;生活單調;讀書苦。

“樂”對三味書屋的新鮮感;讀書樂;課間休息樂;收獲樂。

二、有人認為美女蛇的故事是贅筆,沒必要寫。你是否同意?簡要說明理由。

不同意。美女蛇的故事吸引孩子,使“我”得到一些教訓,悟出一些道理,同時也給百草園增添了許多神秘色彩,豐富了百草園作為兒童樂園的情趣。

三、文中的“先生”是一位“淵博的宿儒”,但他對“怪哉”這蟲是怎麼回事卻不予回答。他有一條戒尺,但是不常用。先生還有哪些看似矛盾的表現?你怎樣評價這位先生?

矛盾表現:“全程中稱為最嚴厲的書塾”先生卻挺“和藹”。先生讓“我們”讀書,後來“我們”“靜下去了”他卻“還大聲朗讀着”。

評價:對先生的評價不應過多貶斥。從文中“我對他很恭敬,因為我早聽到,他是本城中極方正、質樸、博學的人”可見魯迅先生對他是十分敬重的。然而他對學生的提問拒絕回答還面帶怒色,則表明他落後的封建教育思想。這種教學思想是不可取的,它挫傷了學生求知的積極性。打戒尺、罰跪是私塾教育管理學生的方式,有戒尺,有罰跪的規則而不常用,反映了他對學生的寬容慈愛。

四、朗讀并背誦第2段描寫百草園的文字,完場練習。

1、這一段描寫的景物,有近景,有遠景;有靜态、有動态;有視覺、聽覺,還有味覺。百草園的一切,在少年魯迅的心中顯得那樣生機勃勃,情趣盎然。試據此對着一段景物描寫的方法做簡要分析。

這段文字從多角度描寫景物,妙趣橫生。現實遠遠望見的、粗線條的景物,如菜畦、皂莢樹,再寫身邊、腳下、眼前的景物,如何首烏、覆盆子果實;先寫靜止的,如石井欄,再寫動态的,如叫天子。

視覺:不必說碧綠的彩瓷······向雲霄裡去了。

聽覺:油蛉在這裡低唱,蟋蟀在這裡彈琴。

味覺:又酸又澀。

2、“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中,哪個内容是強調的重點?前兩個“不必說”在表達上有什麼作用?

“但是·····”是強調的重點。兩個“不必說”與後面的“單是”相呼應,既表達了寫景的詳略,又勾勒出兒童感到事物美好有趣而自得的心理。

五、文中那個活潑可愛、盡情玩耍的小陸遜宛在眼前,你看到文字後面那個拿筆寫作的“大”魯迅了嗎?你覺得這個“大”魯迅是帶着怎樣的請安來寫本文和《朝花夕拾》中其他文章的?請結合本惡安元後的“名著導讀”欄目的相關内容談談你的認識。

魯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許多篇章都寫出了兒童天然的興趣愛好,體現出作者關心兒童的真摯情懷。作者兒時,讀長媽媽給“我”買的《山海經》,看閏土父親雪地捕鳥,坐船看社戲······這些内容表達了作者對童年時代美好生活的留戀。對百草園拔何首烏、摘覆盆子與三味書屋折臘梅花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熱愛自然、向往自由的兒童甜心的肯定;而在《二十四孝圖》中,對郭巨埋兒的故事極度反感的态度,表達了作者對舒服兒童健康成長的封建思想的批判。

七年級上冊9課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七年級語文上冊課堂筆記)3

七年級上冊9課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七年級語文上冊課堂筆記)4

七年級上冊9課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七年級語文上冊課堂筆記)5

七年級上冊9課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七年級語文上冊課堂筆記)6

七年級上冊9課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七年級語文上冊課堂筆記)7

七年級上冊9課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七年級語文上冊課堂筆記)8

七年級上冊9課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七年級語文上冊課堂筆記)9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