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是讀書的料?李玫瑾:培養好這3點,成績根本不用家長操心
孩子成績好不好,早已經成為家長們的一塊心病。如果孩子不愛學習,無論是在朋友面前還是親戚們眼裡,家長也會跟着面上無光。
"老李,期末考試我家閨女沒考好,才得了個班級第二!你說氣不氣人?哦對了,你那個小家夥考的怎麼樣啊?"
"别提了,他就不是那塊學習的料。"
跟同事一番寒暄下來,老李的臉都紅了半邊兒,沒别的——替自家孩子丢臉!同事朋友們的孩子,好像從來都不讓家長操心,哪像自家小祖宗,孩子媽天天拿拖鞋抽着寫作業,也得折騰到淩晨。至于成績?從開始上學到現在從沒掉出過倒數前三名,個個老師都歎氣說:這孩子不是學習的料。
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孩子适不适合學習,不能單從現階段的成績來判斷。家長們應該着重培養孩子的這3項能力,隻有具備了這些能力,學習才能事半功倍:
1. 專注能力
孩子的專注能力,很大程度取決于父母的引導。有研究結果證明:缺乏專注力的孩子們,小時候很少得到這方面的鍛煉。
家長盡早采用合理手段鍛煉孩子的專注力,取得的效果就越明顯。
例如:很多孩子表面上看起來上課從不搗亂,每節課都認真聽,結果成績卻跟同學們有較大差距。其實在他"認真學習"的表象下,是早已飄遠的思緒。當其他同學随着老師深入淺出的講解,抽絲剝繭般學習到知識點的時候,他一個晃神就錯過了重點。
如何引導:從小給孩子養成"讀書" "總結"的習慣,幼兒時期多跟孩子分享繪本,小學時期可以加大難度,讓孩子看一些簡單的書籍。與此同時,制定任務表:每天看夠30分鐘,并分享故事内容。能夠堅持每天專心做好一件事,就是培養專注力最行之有效有效的方式。
2. 自制能力
自制力差是很多成年人也為之苦惱的問題:很多事情明明有能力做好,卻一拖再拖,直到搞砸。體現在孩子身上,自制能力差最直接的後果就是成績不好。
如何引導:想要提高孩子的自制力,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家長以身作則。想讓孩子完成作業再娛樂?那麼家長就不要整天守在電視面前,更不要總當着孩子的面玩手機。
3. 獨立思考的能力
老師在課堂上講的知識點很多,能把知識點都記下來的同學們也不少。但是能靈活運用的孩子,卻少之又少。老師教了1隻鉛筆+1隻鉛筆=2隻鉛筆,遇到1塊兒橡皮 1塊兒橡皮=?時,不會獨立思考的孩子就犯了難。
如何引導:其實想要孩子學會獨立思考很簡單,隻要家長在生活中多向孩子提問就好。比如:你知道兔子有幾條腿嗎?青蛙又有幾條腿呢?他們倆加起來有多少腿呀?答對獎勵你吃紅燒肉哦~
寫在最後:
據說培養好上面這3點,孩子的成績根本不用家長操心~你還不趕緊試一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