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劉禹錫心直口快

劉禹錫心直口快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1 14:48:55

劉禹錫心直口快(我偏要笑着活下去)1

劉禹錫面對困境,能通透達觀、随遇而安,他打不死、壓不垮,百折不撓,韌性十足。他一生三起三落,仕途坎坷曲折,但是他始終鬥志昂揚,曠達樂觀,終成就詩豪之名。

1

劉禹錫家庭出身普通,沒有像好兄弟柳宗元那樣頂級士族的頭銜。家世選擇不了,但人生态度可以選擇。劉禹錫自幼聰穎好學,如饑似渴地閱讀各種書籍,自謂“依前惜寸陰”,在學習方面,妥妥的時間管理大師。

他在19歲就學有所成,遊學長安。可在長安混,沒點家族背景怎麼行,于是劉禹錫絞盡腦汁地想,最終認祖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有了這個頭銜确實混得開,但圈子裡的人都心知肚明。

貞元九年(793年),劉禹錫進士及第,這一年,他22歲,在當時算是轟動性新聞。要知道寫“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孟郊中進士已是46歲,開心得不得了。

年少成名,春風得意。劉禹錫身上沒有柳宗元那樣重的家族榮耀,他所需要的不過是一個能在朝堂上發光發熱的機會。

王叔文給了他這個機會。

王叔文這個名字你可能有點陌生,但他的身份好似黑夜中的明珠,讓人不自覺地向他靠近。他是太子侍讀,隻要太子即位,進入權力中樞順理成章,禦前紅人更是不用說。

彼時劉禹錫是太子校書,兩人同為東宮屬官,他又不是糊塗蛋,故而當王叔文向劉禹錫抛來橄榄枝時,劉禹錫毫不猶疑地抓緊了。

劉禹錫這步棋可謂兵行險招。當時太子長期生活在老皇帝的高壓下,地位如懸崖邊的石頭,稍有不慎就跌落谷底。好在劉禹錫運氣好,他賭赢了!

貞元二十一年(805年),太子李誦有驚無險地即位,是為唐順宗。跟随他的一衆親信,包括劉禹錫和柳宗元瞬間躍上枝頭,成為禦前紅人。

深受王叔文器重的劉禹錫被任命為屯田員外郎,管理國家财政,彼時他才三十出頭,那真是風光無限,不知多少人羨慕,多少人嫉妒。

在唐順宗的支持及王叔文的主導下,一場名為“永貞革新”的改革如閃電一般,疾速驚人,劃過大唐夜空,倏爾消失殆盡,墜入黑暗。

他們的政治靠山唐順宗出問題了!

唐順宗即位前一年就中風,話都說不利索。不滿一年,在宦官、舊臣、強藩的聯合運作下,唐順宗被逼遜位,很快就成了皇陵裡的一口棺椁。

劉禹錫傻眼了!等待他的是暴風驟雨式的清算。

2

改革是利益重新分配的過程,有人支持就必然有人反對,得罪人是在所難免的。劉禹錫作為改革核心人物就得罪了不少人,這其中就有廣陵王,就是後來的唐憲宗李純。

一朝天子一朝臣,唐憲宗即位後矛頭立馬轉向前朝重臣。王叔文被處死,王伾也死得莫名其妙,劉禹錫和柳宗元等八人被貶到邊遠之州當司馬,這便是曆史上著名的“二王八司馬”事件。

即便這樣,唐憲宗還是不夠解氣,後又特意加條“縱縫恩赦,不在量移之限。”簡直是把他們釘死在那片窮山惡水中。

劉禹錫心直口快(我偏要笑着活下去)2

劉禹錫(772年-842年)中唐傑出的詩人,有“詩豪”之稱。圖源:網絡

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從繁華京城的高官到偏遠之州的谪臣,從衆星捧月的明星到人人喊打的罪人,從一帆風順的頂點被迎頭痛擊,刹那間,劉禹錫滿是苦悶和失望。

時值深秋,滿目荒涼,又逢新政夭折,好友被殺,自己被貶,一連串的打擊讓他有點憂愁焦慮。好在劉禹錫性格外向豪放,自我調節能力強,不糾結一時的苦悶,他在詩中這樣寫道: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劉禹錫《秋詞》

世人都說秋天荒涼,萬物凋零,可我老劉偏偏覺得這晴空萬裡的秋天遠遠勝過萬物生長的春天。

江湖路遠,道阻且長,這一貶就是十年。

元和十年(816年),劉禹錫和柳宗元被重新召回京城,仕途重現光明。可劉禹錫不知謹言慎行,一時手癢寫下一詩: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裡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

——劉禹錫《遊玄都觀》

這下真的觸了黴頭。此詩很快傳到執政者耳中,被視為“語涉譏刺,執政不悅”,再貶!前途沒看到,還連累好友被貶。

劉禹錫被貶為連州刺史,柳宗元被貶為柳州刺史。貶谪對劉禹錫來說就是換個地方生活,他看得很開,還研究起強身健體的醫術,要給柳宗元治病,到晚年還想給白居易治眼疾。

劉禹錫心态好,可柳宗元不行呀!從被貶永州就整日憂愁孤寂,寫詩抱怨,這下又是重重一擊,心态徹底崩了,最後病死于柳州。

3

劉禹錫在連州隻待了四年,因母親離世,扶柩回鄉。長慶元年(821年),穆宗即位,對前朝舊事漸漸淡忘,劉禹錫命運有所好轉。

服喪期滿後,劉禹錫輾轉夔州、和州等地任刺史。相傳,和州知縣知道劉禹錫是被貶至此,有意刁難,非但不給劉禹錫在縣衙安排住所,還逼其多次搬家,條件一次比一次差,最後是一間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鬥室。

劉禹錫怎麼可能低頭,他一洩心中憤懑,呼出滿腹才氣,揮筆寫下一篇短文,并請人刻上石碑,立在門前,這便是馳名古今的《陋室銘》。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雲:何陋之有?

——劉禹錫《陋室銘》

寶曆二年(826年)十月,劉禹錫奉召從和州刺史任上返回洛陽,途徑揚州時,他遇到了辭任蘇州刺史回洛陽的白居易。二人唱詩互和半生,今日得以相見,自當對酒而歌,聽聞劉禹錫遭遇,白居易都看不下去了,他半醉半醒,吟詩一首:

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

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

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白居易《醉贈劉二十八使君》

白居易為好友鳴不平 :劉兄啊,你滿腹經綸,執當今文壇牛耳,但命運這東西真是無可奈何,你這23年過得太慘了,老天對你太不公道了!

聽完白居易的深情表露,劉禹錫并沒有感動得稀裡嘩啦,他可能想的是:老兄,幾個菜啊!淡定,人生還沒有這麼慘,我這不活得好好的。他也贈詩一首: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回到洛陽的劉禹錫并沒有被重用,京都長安才是政治中心,他要回到長安。他在等一個機會,一個重新發光發熱的機會。很快,這個機會來了。

劉禹錫心直口快(我偏要笑着活下去)3

劉禹錫吟詩圖。圖源:網絡

大和二年(828年)春,由于受到宰相裴度的器重,劉禹錫被召回長安。恰逢長安花開時節,他想到14年前的玄都觀詩案,辛酸往事一幕幕在眼前回現,而14年後,隻有自己一人回到京城,無數滄桑湧上心頭。

他信步來到玄都觀,看見桃花早已蕩然無存,老道士也不知去處。面對空蕩蕩的玄都觀,劉禹錫心中寂寂,感慨萬千,再次題寫一首桃花詩:

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

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劉禹錫《再遊玄都觀》

昔日盛極一時的桃花早已不見,當年打壓我、排擠我、想要置我于死地的人又去哪了呢?可偏偏我劉禹錫站在這裡。

讀完此詩,我們仿佛看到劉禹錫環顧荒涼的玄都觀後,突然放聲大笑,可以感受到蘊藏在他心中的豪邁、樂觀、自信、勇敢的内在精神力量,這一笑是笑到最後的意味。

如果說青年劉禹錫是狂放的,中年劉禹錫是不屈的,那麼老年劉禹錫則是老而彌堅的,其豪放樂觀的精神一直伴随他一生。

晚年白居易的身體不大好,寫詩給劉禹錫。描述了老态龍鐘的生活,免不得心生悲涼。劉禹錫寫詩回贈:

人誰不顧老,老去有誰憐。

身瘦帶頻減,發稀冠自偏。

廢書緣惜眼,多炙為随年。

經事還谙事,閱人如閱川。

細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劉禹錫《酬樂天詠老見士》

他安慰白居易 :人生誰能不老,我們不能太悲觀,因為我們經曆事情多,見多識廣,明白事理,一輩子閱人無數,讓我們看人就像看山川河流一樣清楚。對待衰老不要有過多的憂慮,坦然看待就會心情暢快。不要說日薄西山已近傍晚,它的霞光餘晖照樣可以映紅滿天。

全詩氣勢豪放,大有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裡。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之概。詩人面對衰老,不消極,不悲觀,要用有生之年撒出滿天的紅霞。這不僅是對老友的鼓勵,還是對自我的剖析。

最後,小編想用他在貶谪期間寫的一首詩結束。

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遷客似沙沉。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劉禹錫《浪淘沙》

意思是:不要說流言蜚語如同惡流一樣令人恐懼,不要說被貶谪的人好像泥沙一樣永遠下沉。要經過千遍萬遍的過濾,曆盡千辛萬苦,最終才能淘盡泥沙得到閃閃發光的黃金。

劉禹錫的一生正是這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