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端新聞·大河報見習記者郭慧穎
近日,第七屆世界自然保護大會在法國馬賽舉行。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更新了“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最新數據顯示,目前這份“紅色名錄”評估的物種達到138374個,其中38543個物種“面臨不同程度的滅絕危險”,占比接近28%。最新的“紅色名錄”指出,有37%的鲨魚和鳐魚種類受到威脅。這些種群都面臨着過度捕撈的問題,還有部分種群同樣受到栖息地喪失與破壞以及氣候變化的影響。
與此同時,僅生活在印度尼西亞的科莫多巨蜥也因為氣候變化帶來的威脅從名錄中的“易危”級别上升到了“瀕危”級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稱,在未來45年裡,全球氣溫升高導緻的海平面上升會使适合科莫多巨蜥的栖息地至少減少30%。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通信部負責人裡卡多:在瀕危物種中還有犀牛、白犀牛、黑犀牛,這些大型物種失去了很多栖息地,是偷獵的受害者。有一個物種在幾年前還沒有受到威脅——長頸鹿,可能會悄無聲息地滅絕。
長頸鹿,拉丁文名字的意思是“長着豹紋的駱駝”,它們是世界上現存最高的陸生生物,站立時由頭至腳可達到6~8米。據動物學史顯示,長頸鹿是一種生活在非洲的反刍偶蹄動物,牙齒為原始的低冠類型,不能以草為主食,隻能以樹葉為主食,舌頭較長可用于取食。根據化石記錄,長頸鹿最早由中新世初期的鹿科動物分化而來。
“一定要保護好長頸鹿呀!”“提醒人類保護生态環境刻不容緩!”“不要讓長頸鹿消失!”聽到“長頸鹿可能會悄無聲息地滅絕”這樣的消息,很多人紛紛表示出對長頸鹿的擔憂。而鄭州市民也十分關心住在鄭州市的長頸鹿們,它們現在生活得怎麼樣?
“目前鄭州市動物園飼養長頸鹿有6隻,園内最大的長頸鹿是11歲。”鄭州市動物園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對于照顧園内長頸鹿日常生活方面,動物園有專門的營養師配備飼料。“有樹葉,苜蓿草,特制顆粒料以及水果蔬菜。”
“野外生存的長頸鹿可能會受到物種的威脅,食物的短缺,可能和自然環境也有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動物園食物來源很穩定。“我們都是從國内的其他地方引進的長頸鹿,比如以前我們就從重慶野生動物世界購買過。真的要溯源的話,最初來源都在非洲。”
工作人員表示,園内相關資料甚少,而了解鄭州市動物園長頸鹿“源頭”的“老人們”都退休了,“新人們”對此了解不多。“并且,我們目前也沒有引進長頸鹿的計劃。”
最後,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園内根據長頸鹿的野外生活習性,配套相關的豐容設施。也是為了确保長頸鹿能夠得到良好的福利水平和生活環境,讓長頸鹿舒适地生活。
複盤長頸鹿的瀕危
多年來,動物學家們說,長頸鹿一直在“靜悄悄地滅絕”。
根據2016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數據,野外生活的長頸鹿數量僅剩下9.7萬頭,相比30年前數量減少36%到40%。同年,IUCN把長頸鹿的保護等級由“近危”上調至“易危”。關于長頸鹿的情況,IUCN又在去年年底做了更新:兩種長頸鹿亞種被列為“極度瀕危”。
“人們似乎願意相信那些我們熟悉的,例如長頸鹿、大猩猩等動物過得非常好,因為這些動物我們能在動物園裡看見。”杜克大學生物保護學家斯圖爾特·皮姆說。
但根據美國史密森尼協會的報道,長頸鹿在過去100年裡已經在非洲的大部分地區絕迹了。幾内亞、厄立特裡亞、布基納法索、馬拉維、毛裡塔尼亞、尼日利亞和塞内加爾——這七個國家的長頸鹿,已經處于滅絕狀态。
長頸鹿面臨的威脅主要來自兩方面:城市擴張導緻栖息地喪失以及非法偷獵。人類偷獵長頸鹿,有時為了意想不到的部位——尾巴。在一些非洲國家,長頸鹿尾是身份象征,男人“拿鹿尾當聘禮,才有希望娶到新娘”。而在政局不穩的國家如烏幹達、蘇丹等地,長頸鹿肉成為重要的糧食來源。
知識庫
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分幾個等級?
IUCN紅色名錄于1964年開始編制,是全球動物、植物和真菌類物種保護現狀最全面、最權威的名錄。除了“數據缺乏”、“未評估”這兩個級别,IUCN這份紅色名錄的保護等級還分為若幹等級。
絕滅(EX)
有确鑿證據證明一個分類單元的最後一個個體已經死亡。如:袋狼、台灣雲豹。
野生滅絕(EW)
已知一個分類單元隻生活在栽培、圈養條件下,或者生活在遠離其過去栖息地。如:單峰駱駝、台灣梅花鹿。
極危(CR)
當一分類單元的野生種群面臨即将絕滅的幾率非常高。如:台灣鲑魚、華南虎。
瀕危(EN)
其野生種群在不久的将來面臨絕滅的幾率很高。如:藍鲸、麋鹿。
易危(VU)
未達到極危或瀕危标準,但在未來一段時間後,其野生種群面臨絕滅的幾率較高。如:環尾狐猴、大白鲨、北極熊。
近危(NT)
當一分類單元未達到極危、瀕危或者易危标準,但是在未來一段時間後,接近符合或可能符合受威脅等級,該分類單元即列為近危。如:小頭睡鲨、兔狲。
無危(LC)
廣泛分布和種類豐富的分類單元。如:台灣藍鵲、狼。
我們為啥沒有發覺長頸鹿的消亡
在我們的認知中,長頸鹿是自然界中最與世無争的動物之一,長頸鹿的生存狀況如此堪憂,為什麼我們人類卻沒有注意到:這些大家夥正在慢慢消失,長此以往必将徹底滅絕?
然而事實是,這種忽視在科學上是有合理解釋的。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這些長脖子的可愛動物無處不在:比如可愛的玩具、杯子、T恤,以及兒童電影。研究人員就對此給出一個新的概念,叫“虛拟庫存”。
根據2018年的一項研究,這個“虛拟庫存”數量越高,人們越不容易意識到這種動物的瀕危程度。“你甚至不會想到,長頸鹿也會瀕臨滅絕。”生物學家安娜·莉娜·伯格對法蘭克福彙報(FAZ)說道。但是,不僅環保主義者長期以來沒有對長頸鹿給予太多關注,它們在科學領域也被忽視了。目前還不完全清楚是否所有的長頸鹿都屬于一個分類,或者有多個長頸鹿分裂。
知識庫
看花紋認識5個亞種的長頸鹿
科多爾凡長頸鹿:極度瀕危
分布在喀麥隆、乍得、中非共和國等國境内。這種長頸鹿亞種相對較矮,大約5米到6米(一般長頸鹿能長到6米到8米)。
努比亞長頸鹿:極度瀕危
曾經是非洲東北地區最常見的長頸鹿亞種,但是目前在剛果民主共和國、埃及、厄立特裡亞境内已經完全找不到它的蹤迹。
網紋長頸鹿:瀕危
也被稱為索馬裡長頸鹿,分布在埃塞俄比亞、肯尼亞、索馬裡。電視裡、動畫片裡最常見的長頸鹿。
索恩科夫特長頸鹿:易危
隻能在贊比亞盧安瓜谷地找到,因為栖息地太特别,與其他亞種區别開來,動物學家認為此類亞種與其他長頸鹿在遺傳方面有所不同。
西非長頸鹿:易危
相比其他長頸鹿,西非長頸鹿的塊狀斑點顔色更淺,生活在非洲西部的薩赫勒地區。
珍禽異獸“再歸來”
今年7月份,生态環境部對外宣布了一個好消息:大熊貓野外種群數量已經達到了1800多隻,數量相較于上個世紀80年代,有了明顯增加。因此将大熊貓的受威脅程度等級從“瀕危”降為“易危”,這是近年收到關于瀕危動物的最好消息之一。結果沒過多久,藏羚羊也迎來了“降級處理”,據統計,野生藏羚羊的數量已經恢複到了30萬隻以上,受威脅程度等級從“瀕危”降至“近危”。
大熊貓官宣“被降級”側面反映出中國生态環境的改善和大熊貓保護工作的成效,目前,大熊貓依然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所以,即使大熊貓從“瀕危”降級為“易危”,但它的國寶身份在相當長時間内仍然是不會變的。
随着生态環境的持續改善,近年來,我國還有不少保護動物降級,很多瀕危動物“回歸”我們的視野。按照國家林草局今年3月發布的數據,亞洲象種群數量從180頭增加到近300頭。朱鹮由最初僅剩7隻增加到總數超過4000隻。
近年來,華南虎、荒漠貓、雪豹、棕頸犀鳥等曾經一度淡出人們視野的神秘動物再次現身。與此同時,亞洲象雲南“自由行”、江豚舉家遊漢江、布氏鲸戲水大鵬灣等“動物的奇幻漂流”系列故事輪番上演,讓人們不禁感歎,中國生态環境的改善“肉眼可見”。除了制度與法規的不斷完善,中國社會野生動物保護意識也深入人心。從村民擺好瓜果圍觀大象家族“吃播”,到“可能它們走了,我還會關切,還會想它”。從超百萬網民圍觀成都熊貓基地“滾滾”直播,到“早日實現熊貓自由”的美好期待……不難看出,瀕危物種不斷“降級”的背後,是中國民衆生态文明理念的“升級”——人們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意識不斷增強,對野生動物保護也展現出極大的熱情與包容。
本版稿件除記者署名外,綜合新華社、央視新聞、央視财經、都市快報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