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一五二九年的一天,一代聖人王陽明在說“我心光明亦複何言”這八個字之後,與世長眠,這一年他剛57歲。
對于同時代平均壽命僅有30歲的人來說,他算高壽了。
但是,對于修道的人來說,57歲并不能算是高壽,甚至可以說是早死了。
那麼,以他的地位以及條件,或者說個人在修道上的成就,不應該過早地離世才對,但事實上,他也跟普通人一樣,不可避免地走向死亡。
這是什麼原因呢?
或者說,一代聖人王陽明為何死得這麼早呢?
其實關于王陽明之死,有人說是生病之緣故,當然,更多的人願意相信是命運使然,如明代魏浚的《峤南瑣記》,就說王陽明路過一間寺廟,由于好奇,強令打開一間多年未曾打開的房間,裡面竟然坐着一位跟王陽明長得很像的圓寂老僧,且前案上附有一張紙條,上面寫道:五十七年王守仁,啟吾鑰,拂吾塵。問君欲識前程事。開門即是閉門人。
當然,以上這些說法,很可能隻是後人的杜撰,并不一定是真的。
也就是說,王陽明的真正死因,很可能不是病,也不是命運使然,而是精力耗盡,即由精神之苦所緻。
這在他臨死前講“我心光明亦複何言”這八個字時已有所體現,以下我們就從三個方面來分析,即:
一、我心光明,言外之意就是問心無愧之意
我們知道,王陽明在“龍場悟道”之後,其人生開始處處順利,很少再有之前的那些糾結。
開悟後的王陽明,不但重新回到權力中心,還創立書院,甚至還屢建奇功。
也就是說,王陽明所獲得這樣的成就,已經很少有人再超越了。
正因為如此,王陽明才講“我心光明”,表明自己的一生,既無愧于世人,也無愧于自己,完全無愧于心了。
所以,當知道自己生命走到盡頭時,他已不再做任何“人為”的努力了。
二、我心光明,隐含有一種獨立于高處的蒼涼
著名哲人尼采有句話:更高級的哲人獨處着,這并不是因為他想孤獨,而是因為在他的周圍找不到他的同類。
而對于王陽明來說,也是如此。
因為在他身邊,确實沒有同樣高度的人。
因此,在王陽明的内心深處,其實有着過多的精神痛苦,這種痛苦耗盡了王陽明先生的精力或生命力,最終導緻王陽明過早死。
三、我心光明,表明自己早已看淡生死
孔子曾講過:朝聞道,夕死可矣!
由此可見,“聞道”對于聖人來說,确實非常重要,而王陽明亦是如此。
因此,所謂過早死,不過是世俗的眼光或看法,而不是聖人的角度。
對于王陽明來說,“我心光明”就是他的終極追求。
進一步地說,對于開悟的聖人而言,身體其實不過是一個軀殼,生老病死也是一種常态,誰也避免不了,根本就沒有必要糾結。
更何況世俗之人才有生死,而聖人則超越了生死,如莊子所說,即:
“生死不過是生命當中的兩個節點而已,既不是開始,也不是結束”
所以,盡管57歲時就死去,王陽明依然“我心光明”。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來關注問過藍天
問過藍天專注國學、佛學,每天都有内容更新,喜歡的朋友别忘了點擊關注,歡迎收藏,歡迎贊賞,歡迎轉發。
本文資料重點引自《論語》《莊子》《壇經》《道德經》《暫坐》《紅樓夢》《金瓶梅》《廢都》《自在獨行》《人生哲思錄》《柏拉圖如是說》《史記》《王陽明全集》《華嚴經》《了凡四訓》《智囊全集》《峤南瑣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