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娛樂1月10日訊地名,作為一個地方的指代,既是地理環境的産物,同時也能反映出當地當時的某些自然地理特征。即将于1月11日周六19:00檔在央視中文國際頻道(CCTV-4)播出的《中國地名大會》第九期節目,便以“自然地理”為主題,帶領觀衆沿着地名的軌迹,去探尋大美中華的錦繡山河。
“遊俠強子”純徒步走完川藏線
“郵政之花”講述“生命禁區”所見所聞
從被稱作“當代徐霞客”的曹玉骞,到帶着母親周遊全國的邱義松,《中國地名大會》的選手們不僅讀萬卷書,還行遍了萬裡路。本期節目中,來自四川安州的李天強,與大家分享了自己曾經純徒步走完川藏線的故事,“從四川的雅安,用了60天時間,背了48斤的背包,行程1936公裡,走到過拉薩。”途經的318國道讓他印象深刻,凝聚了中國最絕美的風景,沿途的大江、大河、雪山、冰川、湖泊等皆讓人過目難忘,“我覺得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去走一走,去看一看中國人自己的風景大道。”如此不同尋常的經曆,赢得了全場的掌聲,也讓魯健直呼“特别佩服”。
除了将足迹印在川藏線上的“遊俠強子”,本期的選手席中還有一位在“生命禁區”行走十五載的“郵政之花”。來自西藏那曲的益西卓嘎是一位在羌塘無人區周邊工作的普通郵遞員。提及工作十五年的感受,益西卓嘎表示:“以前送郵件的話五到七天,現在交通方便,還是要兩到三天。”她曾經在一次送郵件的過程中,因遇到暴風雪被困車裡一晚上。但當她将食物、學生的錄取通知書等郵件送到每一個人手上時,又是十分高興且有成就感,“我很驕傲幹郵政服務的工作。”
工程師點亮海洋深處的中文地名
測繪工作者用熱血丈量地球之巅
在中國,除了九百六十多萬平方千米的陸地有地名以外,在深遠的海底也有相應的海底地名。本期的一位特别出題人朱本铎,是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的教授級高級工程師。20年來,朱本铎與團隊多次出海獲取數據,命名了上百個海底地理實體,點亮了海洋深處的中文地名。節目中,朱本铎與同事劉麗強女士帶來了一份中國南海海底地理實體分布圖。究竟海底世界的命名要遵循什麼樣的規律?深海地名的背後又蘊藏了怎樣的中華魅力?
海洋深處的地理實體需要被命名,地球之巅的高度也需要被測量。1975年曾三次挺進珠峰地區的國測一大隊派出八名隊員與軍測隊員和登山隊員,一起在生命禁區奮戰八十多天,最終将測量觇标牢牢矗立于珠峰之巅。本期節目中,曾參與這次測繪任務的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老隊員張志林來到了現場,與選手和觀衆共同分享中國測繪工作者第一次測得世界最高峰的熱血故事。同時,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隊員韓超斌、何子豪也将現身,講述他們如何用萬千數據構建“立體中國”。
除此之外,康震和胡阿祥還将為觀衆講述地名背後的學問與風光。究竟為什麼說“地名起得好,緻富都趁早”?哪個城市的廣告是“中中中”? 傳統二十四節氣裡蘊涵了怎樣的地名文化?哪些地名暗藏了高超的“易容術”?1月11日周六19:00,跟随央視中文國際頻道(CCTV-4)《中國地名大會》,一起看地名裡銘刻的綠水青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