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似乎離現代教育很遠,但文化,卻不應該被時代無情放下。
小學生也許會好奇:國家之間為什麼不同呢?家長們的回答總是排名、國力、經濟、科技這些學生們根本不懂的東西作為答案,但實際上,答案真的是這樣嗎?
提到法國,我們會想到優雅的塞納河畔午後,提到巴西,我們會想到熱情的桑巴,提到日本,我們會想到浪漫的櫻花,提到韓國,我們想到豐富的鹹菜。
國家的第一個代名詞,不是國力,而是文化。因為有了共同的文化,我們才叫中國,中華民族,才能凝聚在一起。而我們的文化無疑是最絢爛多彩,值得每一代學生銘記的。
如今,我國燦爛的民族文化、傳統文化也終于在繼承人和大學生們的推動下重新得到關注,漢服遊街,花燈會,街頭古筝,但在教育的殿堂學校裡,這樣大型的宣傳和普及卻甚是少見。
學校設立“自願穿漢服日”,收獲多方稱贊其實對于傳統文化的普及,在筆者那個年代的小學其實沒有落下。學前班開始,《弟子規》就作為入門手冊,成為大家放學回家時邊跑邊嚼的禮儀啟蒙。
正式進入小學之後,低年級的《大學》、《中庸》、《笠翁對韻》,到高年級的《論語》,古代的文學經典是學了個遍,但也養成了一個會讓老師們社死的習慣。
在廁所裡碰到校長真的不用鞠躬啊!
但可能是因為這些古文中部分思想不符合時代發展,所以往後幾年進入小學的孩子們,就沒有再學習這些了。但如今,漢服興起,古典文化又以另一種方式走入了校園。
最近,一所學校公布了讓家長們感到有些無厘頭的條例,設立了“自願穿漢服日”,不強制要求,但在每周四學生們可以穿着漢服來學校上學。
漢服是漢家衣裳,不是一些家長誤解的漢朝一個朝代的服飾,而是漢族服飾,也是某些國家屢次碰瓷的對象。不過雖說是漢服日,但學生穿我國其他民族服飾,也不會被拒絕。
畢竟我們國家有那麼多民族!
可以看到,視頻中的學校周四上學的畫風明顯和其他學校不同,學生們幾乎全都穿上了頗有古典韻味的漢服,有的走的是江南才子佳人風,有的是經典武俠風,都很有國家特色。
這些小學生上學的路上,也有無數小學生投來了羨慕的眼光。可以看出,從小讓學生接觸民族文化的美,其實更能夠讓孩子們産生對于國家民族的認同感,産生文化自信。
這一漢服日也是被很多家長誇贊的方式,比起一直喊着抵制入侵,或者取消英語這樣“防守類”手段,還是讓我們自己先撿起來,讓中國文化用“美”大殺四方,才是文化自信最好的方式。
一位學生對漢服日發表不同意見,引起深思在衆多對漢服日表示贊同的家長中,一位學生寫下了自己的經曆——“不要排擠不穿漢服的學生”。為大家提供了這件事的學生視角,引起了廣泛思考。
大家都上過小學,所以一定遇見過老師下發這樣的要求:“後天升旗儀式有市領導要來,大家回家讓家長準備一雙小白鞋,當天穿。”
這位同學也遇到了這樣的要求,可家裡條件不好,所以沒有給學生買新的小白鞋,而是将就着用舊的,可舊的白鞋已經泛黃,學生因此被同學排擠、嘲笑、欺負。
當學生還小的時候,這件事給她心裡留下了深深的傷疤,因此這位學生很擔憂,如果學校中也有和她當年一樣的孩子,家裡就是不願意給買一套漢服,那學生怎麼辦呢?
評論區,有一些學生給出了很好的建議,實際上傳統漢服文化之所以能夠一直留存,不僅是因為絢爛,而是因為它不是一成不變的、守舊的,為了能夠傳承,它也在适應時代而變化。
很多漢服已經被改動成更貼合日常生活穿着,且保留傳統文化的樣式,價格也降低了不少。比起最初動辄上千一套,如今隻要仔細了解,就可以在正版店鋪買到日常價格日常款式的漢服。
另外一些學生則提出了更好的要求——為什麼不在校服上下功夫呢?已知的事實是,如今的小學生校服的确比從前更好看了,很多小學的校服都換成了不再土氣的水手服。
既然能換成外國時興的水手服,為什麼不能用帶有中國特色進行設計的校服呢?如今漢元素衣服已經非常普及,也很适合向校服靠攏,學校如果有心,可以朝這個方向進行發展。
寫在最後很多家長還抱着漢服是奇裝異服的心理,甚至将漢服認成了别國服裝,這是真的太丢人了。我國的傳統文化,民族精髓,無論是作為祖國未來希望的孩子,還是中堅力量的家長,都應該了解。
而我們在接受漢服時也可以換一種眼光,它已經為存留于這個時代做出了諸多改變,也已經盡力擁抱我們了,那麼我們也不要用異樣的眼光看它。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這件事呢?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