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漸冷,凜冬已至,很多朋友都早早地買來了保溫杯,過起“熱水随身”的生活,可是你知道嗎?據央視報道,在市面上随機抽查的50種保溫杯裡,竟有19種質檢不合格、重金屬含量嚴重超标,屬于“奪命杯”。用這些杯子泡出來的水非但不能養生,反而還會損害人們的肝腎器官。
我們在購買保溫杯時,究竟該如何避免“踩雷”?又該如何正确地使用保溫杯呢?
以陶瓷、不鏽鋼作為内膽材料,以食品級塑料作為外包裝,再加上中間的真空層,就做成了我們熟悉的保溫杯。它的最初版本其實就是“保溫瓶”,連保溫原理也相仿,主要是從熱力傳播三途徑進行隔絕。
熱水輻射會被保溫杯的銀色杯壁反射,熱對流會被不易傳遞熱量的瓶子阻隔,而熱傳遞也跨不過杯膽和真空杯身構築的“門檻”。
從隔熱原理上,我們不難得出保溫杯最重要的是内膽這一結論,而這也是保溫杯是否安全的關鍵,無良商家們通常分為兩種,一種在内膽材料上作假、采用不符合國家食品級标準的材料;另外一種則是在真空層和塑料配件上造價,使保溫杯不具有密封隔熱性能,亦或者是不采用食品級新塑料。
兩種作假方式都會導緻保溫杯變成“奪命杯”,尤其是前者,重金屬元素超标會給人們帶來緻命威脅。
要想避免買到奪命杯,購買時就要注意“ 看、聞、摸”。
一看内膽和外膽的抛光是否呈現啞光,表面顔色是否一緻,二看内膽或外表是否有一些劃傷或瑕疵,三看保溫杯的底部有沒有官方認證的304安全标識。
先聞包裝盒是否有難聞異味,再聞杯身塑料是否有刺鼻味道,最後聞不鏽鋼内膽是否有鐵鏽氣息。
至于摸則分兩方面,摸塑料外觀是否存在老化與毛刺,摸杯口與杯蓋是否圓潤。
倘若大家通過這些方式甄選保溫杯後仍不放心,那麼可以将買回來的杯子中裝滿濃度為1%的鹽水,浸泡24小時,如果杯身出現鏽斑,那就證明這不是食品級材料,而是采用的普通不鏽鋼體,這種杯子含有的重金屬元素超标,絕對不能用。
當然,并不是杯子變色就代表有毒,倘若你的杯子經常拿來裝茶飲料或者咖啡,那麼内膽也會變色,不過這種情況隻要塗抹一些牙膏,擦拭幾遍就好了,重點是刷的過程中不要采用鋼絲球或印刷子,就會破壞杯壁上的鉻層,損害保溫杯使用壽命,不利于身體健康。
内膽安全問題說完了,那麼該如何确認購買的保溫杯性能良好,物超所值呢?
購買保溫杯後,大家可以将杯子裡裝滿開水,然後把杯蓋擰緊,過幾分鐘後再去摸一下保溫杯的外壁和底端,倘若冰涼如初就證明内膽真空度良好,保溫性能不錯。
确認完保溫效果後,将杯子倒置4~5分鐘,然後将保溫杯傾斜放置,亦或者是拿起來使勁搖晃幾下,用手指擦拭接口處,如果沒有濕潤感,就證明密封性良好,同時也證明杯蓋和杯口間沒有間隙。
最後再從環保角度來看一看,優秀的保溫杯大多采用食品級塑料,基本沒有異味,而且表面光滑,能使用很久,是我們的不二之選;至于普通塑料衣或者是回收塑料,則普遍有着氣味大、毛刺多、色澤暗沉等等問題,大家在購買時注意甄别。
另外,雖然保溫杯功能性很強,但不建議大家拿來泡茶,因為茶葉在密閉的情況下,泡開後會發酵,發酵之後就容易産生一些對人類有害的物質,這不僅會導緻茶水顔色濃重、有苦澀味也不利于大家的身體健康。
除茶葉外,保溫杯也不适合裝酸性飲料,因為酸性物質會損害保溫杯的内膽,長期使用對身體不好。
保溫杯雖然限制不少,但是功能同樣也很多,現代保溫杯除了具有保溫功能外,還或多或少就有些小特色。比如說雙重蓋設計,被自動控制水流,比如說雙杯設計,比如雙層設計,不僅能裝開水,還能用來裝冰水,再比如說悶燒功能,先到保溫杯,除了裝水外甚至還可以拿來煮面、煮粥,煮雞蛋,着實妙用無窮。
特别提醒大家,保溫杯的功能最多,大家也不要挑花了眼,在購買保溫杯時,一定要注意如下3個事項。
第一,挑保溫杯不是選美,質量不好看,再漂亮都沒用。第二,保溫杯質量與重量無關,有的保溫杯雖重,可實際上裡面加入的是有害金屬和瓷片,對身體危害更大。第三,最好購買大品牌的正品保溫杯,雖然價格上稍貴,但是相對能夠用得更放心,安全隐患更低。
最後,保溫杯雖然好用,大家在使用過程中卻不能忽視衛生問題,要經常清洗保溫杯、杜絕細菌滋生,在清洗完成後,将杯中水漬晾幹,再蓋上杯蓋,長期不用更要保證杯壁幹燥,隻有這樣才能夠用得更健康、更舒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