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名讀書
很辛苦地讀完英國現實主義小說《魯濱遜漂流記》,我隻覺得心靈深處有兩種不同的情緒在相互毆鬥,一邊是野外求生技巧和活下去的不屈意志,一邊是魯濱遜的任性。
我得承認,這是一部偉大的作品,作者仿佛就在耳邊,循循善誘教會讀者怎樣應對野外困境、活着必需的勇氣和意志。一切,或是獨行,或是與魯濱遜結伴同行。如我一般的讀者,并不因為書籍的合上而煙消雲散,“我才回來”“我就是魯濱遜”仍在耳邊久久回響。
教科書式的野外生存技術,印證了人類潛力的無限;幾十年裡每一天裡的解決衣食住行和保護健康的意志成為現實主義傳頌百世的佳話。我也常對孩子說:再苦,你能苦得過魯濱遜一個人與世隔絕的荒島生活嗎?再累,你能累得過魯濱遜無依無靠一個人為活下去的焦慮嗎?
催人奮進的“魯濱遜精神”
誤入荒島,魯濱遜經曆了慶幸、悲痛、絕望,再到重生希望的過程。慶幸于與其一起“漂流”的夥伴均遇險,命喪黃泉,唯有他一人九死一生僥幸登上陸地;悲痛于沒了糧食、屋子、衣物和槍,無天可依無地可靠隻能靠自己;絕望于荒島渺無人煙,明天是死亡還是太陽先來實在說不清道不明;重生希望是對活着的強烈情感。
魯濱遜在荒島上,他修“房子”、種植大麥,後來還養上了羊,使他的生活蒸蒸日上,讓荒島仿佛一下子變成世外桃源,其中付出的體力與腦力,非一般人可比,我也無法想像。
魯濱遜的食與住是貫穿于生命的全部外,健康和歸途同樣考驗着他,大約在1960年6月中下旬,他發熱,病得很重,到6月25日,又患上瘧疾,在床上不吃不喝,身邊沒有任何一個人能給予他援助之手。這是他第一次經曆生死考驗,死亡讓他深感恐懼。
更為可怕的是,魯濱遜遇上吃人肉的野人,隻身一人,随時會成為野人的“盤中餐”,他甚至把野人當成假想敵,與野人鬥智鬥勇,最終以一人之身戰勝了衆多的野人,實屬奇迹。
當人處于逆境時,往往會生出無窮的力量,也許正是人的無畏精神,才不斷克服一個又一個的困難,讓大自然為人類所用。而魯濱遜在惡劣的環境中,沒有怨天尤人,沒有放棄,而是以超強的意志,敢于超越自我,愈挫愈勇,終使他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迹。
此外,在我看來,魯濱遜也有幸運的成分,一個荒島,沒有毒蛇猛獸,給了他一個相對安全的自然環境,而能夠集中精力逐步取得他的生活所需,包括安全居所和溫飽需要。
劫難來源于任性,實無可取之處
魯濱遜陷入荒島數十年,是偶然,也是必然。在此之前,他已經經曆過多次的“漂流”之險,包括野獸和野人。而他并不知悔改,依然我行我素,最終釀成惡果。
讀《魯濱遜漂流記》,我常反思,假如我就是魯濱遜,我能活着走出荒島嗎?我會怎樣求得生存?我不願想像。但我在為魯濱遜慶幸和歎服時,更想罵一聲:自作死的節奏,實不可活!如果不是自己的狂妄自大,如果不是自己的一意孤行,荒島的“旅行”根本不存在,能相伴于并不年輕父母的餘生,過上相對富足的生活,不作無謂的冒險,其生活,何嘗不是另一種滿足?
劫後餘生歸來時,父母早已離世,原本應當擁有的幸福和應盡的責任已經無緣。也許有人說,魯濱遜的經曆,是萬世難遇,有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人生經曆足夠豐富、人生過程足夠精彩,這沒有人會否認!但站在為人父母者的角度來說,誰又願意讓自己的孩子獲得這樣的“豐富”和“精彩”?畢竟,在一定程度上,魯濱遜的“漂流”經曆是可以避免的,而因為任性——在此之前,他已有過幾次劫難,就像荒島前的排練一樣,而這并未阻止他的步伐,甚至對父母的叮囑置若罔聞,才差點走上不歸路。
用父母的眼光看魯濱遜,他是不受歡迎的,他的行為更是令人難以接受的。
我是@一名讀書,愛讀書,如喜歡,請關注、多評論[握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1、夏秋最佳,冬季可滑雪。
2、長白山的主要景點為天池、長白瀑布群、聚龍泉、黑風口等等。
2023-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