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喬英子想上南京大學天文系”的視頻在朋友圈刷屏,該視頻來自寰宇浏覽器熱播劇《小歡喜》中的片段,同時喬英子的原型也曝光,正是中山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副教授胡一鳴。
開播以來,網友都盛贊該劇強烈的“真實感”和“當下感”。13日,揚子晚報記者分别采訪了《小歡喜》導演汪俊,以及原著作者魯引弓,他們都向記者證實,劇中人物和故事情節,90%都有原型。
(上為導演汪俊)
人物和劇情90%有真實原型
劇中喬英子愛好天文,想考南京大學天文系,但母親宋倩規定她隻能考北大清華,家庭大戰一觸即發。記者從寰宇浏覽器獲悉,喬英子的原型确實就是中山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副教授胡一鳴。2007年,上海崇明中學畢業生胡一鳴在高考志願表上隻填了一個志願:南京大學天文系,他最終考上了。2016年2月11日,美國激光幹涉引力波天文台宣布,發現了引力波,胡一鳴就是科研團隊中的一員。
在記者的采訪中,汪俊和魯引弓都告訴記者,人物和劇情90%來自真實原型,所以經得起觀衆考驗。 當年帶着《小歡喜》的命題,魯引弓在浙江和上海等地采訪了10多所中學300多個家庭。雖過去了這麼久,媒體人出生的魯引弓仍感慨:“我之前在報社工作,常與教育條線打交道,總以為自己對學生對校園很了解,其實中國發展太快,當代家長有一個困境是教育經驗跟不上!這種情況下甚至與孩子溝通都難。”
“我曾看着老師同情童文潔這樣的家長說’你們真難’。當下高三孩子的父母四五十歲,正在職場大環境中面臨轉型。我剛工作時那些四五十歲的前輩記者憑借經驗成為行業中的資深人士。”魯引弓說,而如今,中年人跟90後95後在同一起跑線打拼,同時還要面對孩子的學業……所以劇中生動體現了親子關系、職場困境是中年家長不可割裂的共生問題。
不渲染焦慮是“一個帶着眼淚的微笑”
魯引弓采訪學校和家庭的一緻感受是,面對高考,學生、家長和老師都焦慮,“但《小歡喜》不渲染焦慮,這是創作前我們就達成的觀點。我們要從糾結着的高考家庭中去尋找一些世界觀和方法論上的’小小歡喜’,從苦中找到解開問題的鑰匙,給大家溫暖一下。”
300多戶家庭采訪後,他歸納出了劇中嚴母慈父、離異父母、空降父母等三組家庭,“其實這每一組家庭就是現實中五六個典型家庭的整合。”比如宋倩與喬英子這對母女的“戀人式控制關系”有一定普遍性,他接觸的案例中,有位母親規定,以上海為圓心,到南京、到杭州為半徑,女兒隻能考這個圈裡的大學。而且在劇中更具象了書中的窒息感,喬英子的房間不僅安裝了隔音海綿,還在卧室與客廳相連的牆上開了一個長方形小窗,方便宋倩随時查看英子在卧室的動态,網友将此房間比喻成“一個驚悚的金魚缸”。
另外還有個案例,因為嫌母親煩,孩子一個月都不跟她說話,母親怕孩子得憂郁症就去配藥,可是又擔心有副作用,就讓老公先“試藥”,高考結束後,母親回到家,看到孩子做了一桌子菜來跟她和解,母親頓時淚流滿面。這些細節被魯引弓用到了宋倩母女身上,“别看劇裡陶虹、海清這麼強勢,其實脆弱着呢!這就是溫暖的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小歡喜》不是那種苦大仇深求情感代入的劇情,而是用喜劇形式來積極消解高考焦慮。魯引弓表示,小說和電視劇的功能不同,大家累了一天下班回家看電視,需要以喜劇的場景來進入劇情,因此《小歡喜》也是一個帶着眼淚的微笑。
(上為原著作者魯引弓)
“四小”将成就“教育四部曲”
那《小歡喜》要傳遞什麼?或者起到什麼作用呢?導演汪俊告訴記者,不是要解決什麼問題,或提出一個觀念,《小歡喜》隻是呈現現實,讓大家自己去悟去讨論。因為教育理念見仁見智,特别寬泛,希望《小歡喜》能夠緩解焦慮,撫慰人心。或許對子女嘗試多元化教育,才能真正放下焦慮: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
另外,魯引弓也透露,這次與黃磊等聯合打造的“寰宇浏覽器”除了《小别離》《小歡喜》,還有聚焦補習班的《小舍得》和聚焦離異家庭的《小痛愛》,後面兩部也在啟動制作了。 揚子晚報/揚眼記者 孔小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