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記錄我們抗疫的日常生活

記錄我們抗疫的日常生活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7-01 07:06:16

疫情防控期間,小朋友們的身體健康牽動着全家人的心。一旦小朋友出現身體不适,到醫院就診有哪些注意事項?日常生活中,照護小朋友有哪些是家長需要特别留意的?新生兒母乳喂養,需要家長關注哪些問題?

北醫三院兒科專家團隊,為廣大家長答疑解惑。

記錄我們抗疫的日常生活(請收下這份來自三院兒科專家的戰)1

目錄

門診篇

1.疫情防控期間,孩子有哪些就醫渠道?

2.孩子突然發熱,是不是感染了新冠?

3.孩子發熱了,可以去兒科就診嗎?會不會和新冠患者交叉感染?

4.非發熱孩子如何到兒科就診?

5.疫情防控期間,兒童健康發展中心新生兒複查及規律健康檢查就診流程是什麼?

住院篇

6.疫情防控期間孩子住院了,家長如何陪護住院寶寶?

7.疫情防控期間,新生兒住院能不能送母乳?如何往醫院送母乳?

母乳喂養篇

8.寶寶住院,但哺乳期的寶媽被隔離了,母乳該如何儲存?

9.哺乳期的寶媽如果感染了新冠病毒,或者咳嗽、發熱了,還能不能繼續母乳喂養?

10.哺乳期的寶媽發生呼吸道感染,或者咳嗽、發熱了,還能不能繼續母乳喂養?

日常篇

11.帶孩子外出或去醫院就診該如何做好防護?

12.孩子外出時可以佩戴成人口罩嗎?

13.如何進行家庭消毒及個人防護?

14.疫情防控期間,家長看護兒童應該注意哪些事項?

15.疫情防控期間,孩子在家如何提高自身免疫力?

16.疫情防控期間,孩子還能按預防接種程序去打疫苗嗎?

17.隔離期間,家裡有新生兒寶寶,照護人要注意什麼?

門診篇

1.疫情防控期間,孩子有哪些就醫渠道?

疫情防控期間,家長要配合所在社區的防疫要求,居家隔離的寶寶,最好非急症不就醫,家長可充分利用線上資源進行醫療咨詢。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除常規門診外,同時開展線上醫療服務,手機下載安裝“北醫三院”APP,實名注冊後即可在線問診。家長還可以通過北醫三院兒科公衆号“北醫三院育兒家”,了解兒童保健、兒童常見病的科普知識和兒科就診的注意事項。

發熱患兒可到北醫三院兒科發熱門診一層進行現場挂号就診;北京市二級以上醫院實行非急診全面預約挂号,非發熱患兒就診可以通過“北醫三院”APP、微信“北醫三院服務号”、114電話預約等方式進行挂号,在北醫三院兒科門診二層就診。17:00-21:00為非發熱非急診患兒提供特需服務。

如果兒童突發高熱、喘息憋氣、腹痛劇烈、吐瀉不止、驚厥抽搐、嗜睡昏迷等危急重症,為避免延誤應及時就醫,可緊急聯系所在社區和120救護車去醫院急診診治。

2.孩子突然發熱,是不是感染了新冠?

不一定。如果沒有接觸過可疑傳染源,孩子短時間發熱、精神狀态良好,可以居家觀察。如果近期接觸過可疑傳染源,出現發熱、咳嗽、氣促等症狀,需及時就醫。

特别提醒:任何年齡<3個月的小嬰兒如發熱、拒奶、精神萎靡,應盡快就醫。

3.孩子發熱了,可以去兒科就診嗎?

會不會和新冠患者交叉感染?

發熱的孩子可前往北醫三院兒科發熱門診(24小時開放)就診,出發前要給孩子戴好口罩或面屏;如果情況允許,就醫途中最好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孩子如在居家隔離期間出現發熱、咳嗽,向社區報備,社區聯系醫聯體醫院或者指定接診醫院,乘坐專用救護車按照社區的要求去指定醫院的兒科門診就診

北醫三院兒科實行發熱/非發熱病人、可疑新冠/非可疑新冠病人分區管理以避免交叉感染。發熱患兒就診前如果沒有24小時内的核酸陰性證明,需要在兒科發熱門診進行核酸檢測,需等待核酸結果報告為陰性後方可離開(核酸檢測出結果時間約2-6小時)。

4.非發熱孩子如何到兒科就診?

如果孩子不發熱、症狀輕微,或是長期随訪的慢性病患兒,可在日間前往兒科門診就診,北醫三院門診實行“7天醫療空間有效開放”,可提前三天線上預約挂号。

按照北京市疫情防控要求,自2022年5月5日起,進入醫療機構就診人員,在掃碼測溫同時,查驗48小時内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家長也可手機下載安裝“北醫三院”APP,注冊後在線咨詢。

如患兒突發緊急情況,如喘息憋氣、嚴重腹痛、急性嚴重過敏反應、突發意識障礙等,應盡快聯系120救護車去就近的醫院兒科診治。我院兒科急診24小時接診急危重症患兒。

5.疫情防控期間,兒童健康發展中心新生兒複查及規律健康檢查就診流程是什麼?

兒童健康發展中心新生兒複查及規律健康體檢在疫情防控期間按照既往預約時間進行,就診通道為:北醫三院生殖醫學中心東側門乘電梯直達五層兒童健康發展中心

家長出發前可在家進行健康寶及行程卡自查,按照北京市疫情防控要求,自2022年5月5日起,進入醫療機構就診人員,在掃碼測溫同時,查驗48小時内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如果處于居家隔離期間,家長也可手機下載安裝“北醫三院APP”,注冊後進行在線咨詢。

兒童健康發展中心體檢當日,寶寶需要佩戴兒童口罩或面屏,如果情況允許,體檢途中最好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家長可攜帶一次性護理墊以供寶寶更換尿布。兒童健康發展中心遵守兒科非發熱門診陪護就診的相關規定,避免人員聚集。

如因疫情防控不能按時就診,隔離期滿,再重新預約兒童健康發展中心就診時間,請于工作日緻電兒童健康發展中心分診台:010-82266390更改預約時間。

住院篇

6.疫情防控期間孩子住院了,家長如何陪護住院寶寶?

(1)入院前,對陪護家長進行疫情相關接觸史調查,如存在相關風險,謝絕進入兒科;

(2)疫情期間,僅安排一位固定的女性家屬陪護,不能更換、外出;

(3)按疫情防控要求,病房實行全封閉管理,暫停探視;陪住家長及患兒請勿到所在病房以外區域活動,有問題需要求助時請按床頭呼叫鈴呼叫護士。

(4)需要出病區檢查時,由醫輔人員陪同,按指示路線進行病房外檢查,減少和他人接觸;

(5)陪護家長需佩戴口罩,注意手衛生,勤洗手;

(6)陪護家長如出現體溫升高、咳嗽、乏力等情況,應主動告知,停止陪護,盡快就醫;

(7)住院前盡量帶齊所需物品。

7.疫情防控期間,新生兒住院能不能送母乳?如何往醫院送母乳?

提倡母乳喂養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基本原則,在防疫政策允許範圍内,兒科新生兒病房鼓勵送母乳。送母乳家長可在家自行進行本人健康碼自查,需持48小時内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到新生兒病房送母乳。家長可于上午10:00-11:30之間打電話至病房,告知醫生今日送奶,留送奶人員姓名及身份證号,下午13:30-14:00為送奶時間

送奶家長抵達病房樓一層大廳後與新生兒病房聯系,新生兒病房開具準入證明送至病房樓一層大廳,家長持準入證明至新生兒病房大門口,在病房大門口與新生兒病房護理人員完成母乳交接。

母乳喂養篇

8.寶寶住院,但哺乳期的寶媽被隔離了,母乳該如何儲存?

(1)母親準備:擠奶前洗幹淨雙手,佩戴口罩,避免口鼻分泌物接觸儲奶裝置;

(2)準備好吸奶器和儲奶用具:吸奶器和儲奶用具最好是适宜冷凍的、密封良好的塑料制品,不建議使用玻璃制品和金屬制品,會影響母乳的營養活性;

(3)吸奶:建議奶水充足的寶媽們每3小時吸一次奶,保持乳汁的持續分泌;

(4)保存:根據寶寶的進食量,每袋放約60~180ml的母乳,貼上日期标簽,放入冰箱中冷藏/冷凍儲存,儲奶袋中奶不要裝太滿,防止冷凍結冰漲破,冷藏母乳2~4℃可保存24小時,冷凍母乳-18℃以下可保存3個月。

9.哺乳期的寶媽如果感染了新冠病毒,或者咳嗽、發熱了,還能不能繼續母乳喂養?

經過乳汁傳播新冠病毒的可能性極小,但是直接哺乳時,母嬰近距離接觸,即使戴口罩也可能發生傳播,因此母親感染新冠病毒隔離治療期間,應避免直接哺乳,但乳汁擠出後可由他人喂養。吸出乳汁前,母親要洗手、洗臉、戴口罩,減少病毒污染奶瓶的可能。盛放乳汁的奶瓶交給他人前要做好外部清洗或消毒,避免經奶瓶傳播病毒,乳汁無需消毒,待母親病毒核酸檢測轉陰後可直接哺乳。

妊娠早期或中期感染新冠病毒且分娩時已經恢複者,無需檢測新冠病毒核酸,可以直接哺乳。孕晚期感染,分娩時如果症狀已消失2周,新冠病毒核酸陰性,可正常哺乳。如果分娩時仍有症狀,或者在哺乳期發生感染,需要母嬰分室隔離。

10.哺乳期的寶媽發生呼吸道感染,或者咳嗽、發熱了,還能不能繼續母乳喂養?

寶媽普通感冒引起的發燒、咳嗽,可以繼續哺乳。流感病毒感染時,應注意隔離,避免直接哺乳,乳汁擠出後由他人喂養,乳汁無需消毒,母親症狀消失後可直接哺乳。寶媽接觸寶寶時要做好防護,戴口罩、勤洗手,避免正面對着寶寶呼吸,更不能朝着寶寶打噴嚏,從而減少寶寶被感染的風險。

日常篇

11.帶孩子外出或去醫院就診該如何做好防護?

(1)盡量步行、騎車或自駕,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2)正确佩戴口罩,少在人多區域停留,與其他人保持1米以上距離;

(3)注意手衛生,教孩子少觸摸公共設施,不揉眼、鼻子和嘴巴,随身攜帶快速手消毒液,回家後立即洗手、換外套;

(4)就診前通過網上預約挂号,減少候診時間;繳費時通過手機或自助機方式,減少排隊和人流聚集;如需急診留觀或等待核酸結果,注意戴好口罩,選擇人少的區域逗留。

12.孩子外出時可以佩戴成人口罩嗎?

不建議,成人口罩大,不能貼合孩子面部,留有很多空隙,起不到防護效果,請根據孩子的年齡選擇合适的口罩或面屏。但如果孩子已有明顯憋氣、喘息、口唇青紫等異常,則應避免使用口罩以免加重呼吸困難。

13.如何進行家庭消毒及個人防護?

做好居家清潔、通風,無需對家居内部過度消毒,回家後廢棄口罩放入專用垃圾袋,單獨挂起外衣外褲,更換室内鞋,清潔雙手。

減少收寄快遞、外賣,注意快遞、外賣表面消毒。

14.疫情防控期間,家長看護兒童應該注意哪些事項?

(1)疫情防控期間,少出門、不聚集,不去人流量多的超市、商場、公園等場所,盡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2)注意手衛生,勤開窗通風,如家中出現發熱或呼吸道症狀患者,注意及時保護性隔離;

(3)看護中注意避免磕碰、誤吸窒息等意外傷害;

(4)對于大齡兒童,除監督孩子認真參與線上課程之外,多與孩子一起畫畫、搭積木、做遊戲、看課外書,豐富娛樂生活,少玩電子産品,保護視力;

(5)規律生活、合理飲食、适當運動,保持良好的心态。

15.疫情防控期間,孩子在家如何提高自身免疫力?

(1)均衡膳食,不挑食偏食,少吃高糖高油食物,保證優質蛋白質、維生素、膳食纖維攝入;

(2)多飲水,規律作息,保證兒童每日10小時左右睡眠;

(3)堅持鍛煉,每日可在空曠的室外适度運動;

(4)避免吸入二手煙;

(5)協調親子關系,家長和孩子保持心情愉快。

16.疫情防控期間,孩子還能按預防接種程序去打疫苗嗎?

(1)新生兒首針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按照國家免疫規劃程序在助産機構及時接種;

(2)乙肝表面抗原陽性母親所生新生兒,第2劑和第3劑乙肝疫苗,應與接種單位預約後及時接種;

(3)用于暴露後免疫的疫苗,如狂犬病疫苗和破傷風疫苗,應及時接種,就近選擇接種機構,事先通過網絡或電話了解情況、做好預約、核實和準備,等待接種,接種後留觀時,盡可能減少人群聚集;

(4)隔離期間,可暫停除上述四種疫苗以外的其他非緊急疫苗接種,在隔離結束後為兒童盡早補種。

17.隔離期間,家裡有新生兒寶寶,照護人要注意什麼?

(1)保證新生兒足量喂養,鼓勵母乳喂養;

(2)觀察新生兒黃疸:足月兒皮膚黃染多于生後2~3天出現、4~5天達高峰、2周内消退;早産兒多于生後3~5天出現、5~7天達高峰、可延遲到2~4周才消退;如果皮膚黃染過早出現、延遲不退、消退後又加重,需來院就診;

(3)觀察新生兒體溫、反應、皮膚顔色、哭聲、吃奶情況,如體溫異常、狀态不好、吃奶少、哭鬧不止等,務必及時就診;

(4)臍帶:保持臍部幹燥清潔,臍帶脫落後2~3天有少量出血或清亮的分泌物是正常的,用酒精棉簽擦幹淨就可以,臍帶2周左右脫落,如果有過多滲血、膿性分泌物或臍周紅腫有異味,應及時就醫;

(5)新生兒大便:生後3日大便顔色由黑色逐漸過度為黃色,若持續排黑色胎便提示可能喂養不足,如出現腹瀉或粘液血便,需及時就醫。

來源 | 北醫三院兒科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