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曾經,依靠經驗豐富的師資力量和輕松愉快的教學環境而吸引了無數莘莘學子的新東方,如今卻被曝出為了業績不惜讓新講師僞造資曆包裝自己,并教新講師如何忽悠家長,使學生留在新東方。網友們不禁感慨,“你還是那個曾經把我送入世界名校的新東方嗎?”
日前,有媒體調查發現,新東方泡泡英語新來的教師在為期兩個月的培訓過程中,除了教學方法方面的講授,還有大量内容圍繞與家長溝通技巧、提高續班率等營銷技巧。新東方泡泡英語,每一期的輔導班的第一節課都要邀請家長聽課,一個小時的家長試聽時間,後半個小時開家長會,教培師表示,要讓家長覺得自己孩子不太行。在開課班的培訓中,教培師讓新教師專挑孩子不會的問,讓家長着急。新教師在自我介紹時要說,自己已從事英語教育五年。
針對該報道,北京新東方經過自查,在8月13日晚上正式回應稱,報道披露的“教培師”系北京新東方泡泡少兒部教師,該教師在發言中鼓勵新教師對教育背景進行包裝、誇大授課經驗,并傳授所謂說服家長的“話術”,其行為嚴重違反《新東方教師行為準則》。北京新東方已經對該教師進行嚴肅處理,目前該教師已經從北京新東方學校離職,同時責令泡泡少兒部總監以及學校校長作出深刻書面檢查,并在集團範圍内通報批評。
14日晚間,俞敏洪在微博上發表公開信《你們決定了新東方的風貌和品格——緻培訓師的一封信》,回應本次事件。他在信中提到,“這件事情讓我十分震驚,我沒有想到新東方強調了核心價值觀這麼多年,有些培訓師居然還這麼沒有底線,在價值觀上這麼low,令人深感恥辱,也深深給新東方蒙羞。 ”
俞敏洪“震驚”了,估計那些把孩子送進新東方的學生家長們也“震驚”了。人們不禁會問:這究竟是個案,還是潛規則?
北京智教信息研究院院長馬鐵鷹表示,作為一種市場經營行為,虛報教齡是企業不誠信的表現。随着教育培訓行業的逐步發展,越來越多的出現損害消費者利益的現象,跑路、詐騙……這些都是一個還不夠成熟的行業在極速發展過程中必然出現的現象。
北大孕嬰童産業課題組負責人張華表示,此類事件可以折射出兩方面的核心問題,首先是培訓機構所謂的明星教師包裝問題,其次是教育培訓機構銷售策略問題。張華認為,從機構的角度看,在宣傳時,基于事實為依據的适當包裝是有必要的,但是不能無中生有,憑空杜撰。同時,目前大多數培訓機構都是采取痛苦式營銷策略,放大孩子的缺點,以此戳中家長的痛點,從而達到現場簽約的效果。
大家彙創始人葛文偉表示,這是輔導機構師資供給不足造成的。優質的教師資源大部分在公立學校,課外輔導機構的教師大多是非師範專業或者應屆生。新東方泡泡英語為了讓家長跟新教師溝通,打消家長的疑慮,用了急功近利的方法。
葛文偉建議,教育培訓機構可以改變課程顧問的薪酬制度,以期能夠改善銷售課程時過度誇張的問題。另外,培訓機構也不應該在提成中做出對教師績效的判斷。當售課提成不是惟一指标的時候,會促使這些老師和顧問更加合理地給學生做好規劃,并實施這個方案。
俞敏洪的公開信發表之後,網友們又是怎麼說的呢?
@Heart風繼續吹:“教育”原本是很“非功利性”的事業。而新東方是企業,做教育的企業。歸根結底要營利。企業營利本無可厚非,可是你在做教育。如果把錢,把“續班率”,把獎金看的比更好地幫助孩子成長更重要的時候,新東方的路就走偏了。也許新東方的初衷很好,口号也很好。但是執行的時候卻被“錢”帶偏了。
@羅天:尊敬的俞老師,作為前員工,想說:培訓師機制是成功的,區别于其他機構的核心優勢。我眼中弊端是:1.官僚化嚴重,分校中層的決策效率低;2.老師水平參差不齊,新老不濟,骨幹教師流失嚴重;3.集團項目戰略朝令夕改,一個領導一個想法。江湖之遠,可能我多慮了,希望老東家依舊少年。
@love留影ing:我在新東方兒童培訓機構做過幾天前台,雖然隻是前台,但為什麼是幾天,是因為在這幾天的時間裡,我發現這根本不是我所認識的新東方了,我聽到很多培訓老師想方設法的讓學生家長繼續報班培訓,老師和老師之間交談如何完成業績,違心的跟家長說她的孩子某些方面很弱。
@渲喧流:新東方發展到如此龐大的一個集團,為了股東和投資人,多多少少初衷和初心都必須妥協。另外相信新東方的老師更願意稱自己為培訓師不是老師,因為在這個機構裡沒有相對還行的薪水撐着壓榨式的工作強度,教育責任感無從談起,更别說把學生和家長當親人看了。新東方一日上市,這些問題一日難以解決。
如果說,教育培訓行業的教師包裝和營銷策略是普遍存在的現象,那麼這種亂象該由誰來終結?是靠“記者暗訪”來監督?還是靠“機構自查”去排毒?顯然,都不是最佳方式。
深圳特區報評論認為,要填好這個坑,首先要建立針對教育培訓機構的教師第三方評價體系,據去年發布的一份教育行業輔導機構教師現狀調查報告顯示,在教育行業内,75.8%的輔導機構擁有教師評級标準。但是,各機構之間的評價體系獨立存在,并沒有一個得到廣泛認可的第三方評價體系。有了這個評價體系,将會大大壓縮培訓機構虛假包裝教師的空間。其次,行業監管不能缺位,對培訓機構的資質認定不能“一次認定,全程無憂”而要加強過程監管。此外,廣大學員、家長也要戒除“名師癖”,要以培訓成效為導向,分階段繳費,避免被忽悠。
解放網評論認為,對于教育培訓機構的營銷伎倆,家長們也未必真正蒙在鼓裡。有業内人士曾說,銷售培訓有一個邏輯是“孩子隻要說願意學,家長豈會不埋單”?很多家長之所以繼續報班,大多是屬于從衆行為。在一窩蜂的培訓熱中,給孩子報一個班,好歹能暫時求得心理安慰。
對于日益火爆的教育培訓機構和趨之若鹜的家長們,廣州日報評論認為,考慮到優質教育資源的非均衡和結構性短缺,尤其是在中小學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育受到的壓力越來越大。為了保證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家長隻能押着孩子培訓補課,将課堂上學不夠的東西拿到課外去學,哪怕投入再多的時間、金錢和精力也在所不惜。在教師方面,學校要能招到人才,留住名師,端正思路。隻有這樣,才能競争過培訓機構,競争過民校,讓家長不再将孩子的一半給學校,另一半交給培訓機構,而是放心地交給學校。
當教育遇上資本,是學生的利益重要,還是公司的業績重要?考核講師業績的标準究竟是學生成績的好壞,還是賣出課程數的多少?試想,若曾經的光輝逐漸褪去,未來新東方要靠什麼生存?(綜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