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小學閱讀理解解釋詞語技巧

小學閱讀理解解釋詞語技巧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7-01 07:07:15

小學閱讀理解解釋詞語技巧?理解詞語很關鍵,這是讀懂全文的基石應試方面,閱讀必考,而且詞語理解得如何,與平日成績關系不大,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小學閱讀理解解釋詞語技巧?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小學閱讀理解解釋詞語技巧(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石)1

小學閱讀理解解釋詞語技巧

理解詞語很關鍵,這是讀懂全文的基石。應試方面,閱讀必考,而且詞語理解得如何,與平日成績關系不大。

我遇到過一位同學,各科成績優異,語文書拿起來,倒背如流,學習的内驅力特别強。老師教過的,憑借着自己的努力,全能掌握,可隻要一到閱讀,特别是解釋詞語,就驢唇不對馬嘴了。

不要太拿小學成績當回事,虛假為多。指的就是小學考試離不開教科書這個圈,多為死知識,考不出能力。這個階段孩子,年齡小,天性還有點愛炫耀,背篇課文下來便成就滿滿,越是在老師和同學面前,背的速度越快。話說兩頭,這有利也有弊。

利就不說了,弊端是隻追求背誦,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有的孩子背詩像背繞口令,背課文像是跑火車,聽不清說了什麼,就過去了。他還沾沾自喜,有誰能比我流利?把老師要求的前提,富有感情去朗讀和背誦,忘得幹幹淨淨。

會背僅代表會填空,傾注感情地讀,才能用心投入文章的情景,更好地理解内容,領會作者的思想。

這位考霸同學,光圖速度和滿分,她雖然在每天讀書,其實什麼都沒讀懂。理解能力自然一直無法提升。長線來看,對學習的益處不大,初高中會很疲憊。

本篇重點要說說在學習理解詞語初期,孩子們比較容易掌握和接受的幾種方法。這對預習也很有幫助,現在很多孩子以及家長,并不知道要怎樣預習,預習我打算以後專門拿出一篇來說道說道。

解釋詞語時,孩子們普遍的問題是,一不敢說,二是心裡明白但說不出來,三是不會用。

想來也是,當脫離了字典,讓他們用自己的話去總結時,總要有個接受和轉換的過程。給予一定的指導,再通過字典去驗證,是很有必要的。

一、先拆拼再合成

也就是先把詞語拆開理解,再将每個字的意思串連起來。

《紙的發明》中:帛比竹片、木片輕便,但是價錢太貴,隻有少數人能用,不能普及。

句中“輕便”一詞,“輕”是重量輕,“便”是方便,兩字意思結合起來就是“重量輕而使用方便”,這就是“輕便”的意思。

《軍神》:一個德國人開設的診所裡,醫生沃克端坐在桌後。

“端坐”,“端”是端正,“坐”就是坐着,組合起來可為“端正地坐着”。

有些四字詞語也同樣适用,可依具體情況拆分為二字詞語或字。

《牧場之國》:遼闊無垠的原野似乎歸它們所有,它們是這個自然王國的主人和公爵。

“遼闊無垠”,“遼闊”是寬廣開闊,“無”為沒有,“垠”界限,邊界。用自己的話表達通順,可解釋為,“寬廣開闊,沒有邊界”。

二、使用近義詞替換

上篇尋找近義詞的方法,此時将派上用場,很多詞語可直接用近義詞來解釋。

《胡蘿蔔先生的長胡子》:小男孩說完就扯了扯胡子,他确定足夠牢固,就剪了一段用來放風筝。

把“牢固”換成一個意思相近的詞,如“堅固”、“結實”,這就是“牢固”的詞義。

這樣的詞語,随意翻看各年級語文書,遍地開花。

《白桦》:在朦胧的寂靜中玉立着這棵白桦,在燦燦的金晖裡,閃着晶亮的雪花。

這是四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朦胧”的近義詞,三下和四上總練。有“模糊”、“隐約”,稍加整理,可解釋為“模糊,隐約可見”。

三、否定反義詞

這也是小學常用的,先找出這個詞語的反義詞,再加否定詞“不”,就是這個詞語的意思。常與近義詞結合使用。

《陶罐與鐵罐》:“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東西。”鐵罐說。

“懦弱”的近義詞是“軟弱”,反義詞是“堅強”,結合起來,懦弱的意思為“軟弱,不堅強”。

再看上文中的例子:“朦胧”,反義詞為清晰,解釋為“模糊,不清晰”是不是更直觀明了?

四、聯系生活體驗

顧名思義,就是聯系自己的生活經曆、生活體驗來解釋詞語。

還沒到午飯的時間,我就餓得饑腸辘辘了。

餓得“饑腸辘辘”,可以回想自己一天沒吃飯,肚子餓得咕咕叫的感覺,“肚子餓得咕咕叫”,就是這個詞的詞義了。

《清貧》:在這長期的奮鬥中,我一向是過着樸素的生活,從沒有奢侈過。

“奢侈”在句中已經與“樸素”相對,一目了然的一對反義詞,可以用近反義詞的方法,如“奢華,不樸素”來解釋。如果能再聯系生活的經曆,會解釋得更細緻、透徹。

想一想,生活中什麼時候會用到“奢侈”?花錢大手大腳,購買昂貴的物品,更加奢華的生活……?結合實際,總結起來就是鋪張浪費,過于享受的生活。

五、聯系上下文

這是閱讀練習中經常遇到的情形。有些詞語孩子本身可能不熟悉,不知道各個字意,搞不清近反義詞,就更别提聯系生活經曆了。此時,結合上下文來揣摩意會,就十分關鍵。

《陶罐與鐵罐》:驕傲的鐵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三年級課文,“奚落”是一個完全陌生的詞語,如何解釋?

在下文中,提及鐵罐與陶罐的對話,鐵罐問陶罐敢不敢碰它,陶罐說不敢。随後鐵罐便說:“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東西!”它還說:“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恥,你算什麼東西!”

鐵罐說的話,很難聽,“奚落”在課文中一定是貶義詞。因為陶罐不敢碰鐵罐,便說它懦弱,這是揭人傷疤、揭短、說人痛處。還可以想象生活的場景,如果有人這樣對自己講話,是什麼感受?

從中我們可以推測出“奚落”的意思是“用刻薄的話說别人的短處,使人難堪。”

這個方法,三年級時僅算個認識,大家掌握不好。能聽明白,自己想不到。這就需要在日常加大閱讀量,加深對所讀内容的理解。再伴随着年齡和理解能力的增加,四五年級時,可以應對一些不複雜的詞語。

以上五種方法,可以相互結合,靈活使用,适合三到六年級,全部掌握,小學足夠了。

本文由@繪質蘭心 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