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學步橋
雖說出自邯鄲的成語典故達1500多條,但真正帶有“邯鄲”二字的恐怕唯有“邯鄲學步”了。
故事講的是,戰國時期,一個燕國人聽說趙國邯鄲人走姿很漂亮,便來到邯鄲學習邯鄲人走路。未得其能,又忘記自己的走姿,最後爬着回到了燕國。其實,真正“邯鄲學步”不是學習走路的,而是學習“踮屣”。趙國人善于跳舞,燕國人很是羨慕。據考證這種舞蹈類似于現在的芭蕾舞,婀娜多姿,非常優美。
遊覽趙苑公園之後,前往學步橋,就是曆史上邯鄲學步的發生地。二者距離并是不很遠,遂步行前往。
镌刻邯鄲成語的石碑。清晰可見:圍魏救趙、胡服騎射、負荊請罪、毛遂自薦、固步自封、貧賤之交、背水一戰、煮豆燃萁、七尺之軀、鹬蚌相争、紙上談兵、脫穎而出、頂天立地、怒發沖冠、利令智昏等成語。
石碑另一面,刻有:完璧歸趙、邯鄲學步、義不賂秦、三寸之舌等成語。
石碑第三面,刻有:刎頸之交、盛氣淩人、開源節流、鑄成大錯、一枕黃粱、七步成章、曠日持久、破釜沉舟、價值連城、攻難守易、不翼而飛、一言九鼎、指鹿為馬、不遺餘力等成語。
來到學步橋頭,由西北向東南看。學步橋位于河北省邯鄲市主城區串城街(邯鄲道),沁河西段,原為木橋結構,因常遭水沖,于明代萬曆45年改建為拱券型石橋。橋身長32米,面寬9米,高8米,兩旁各有19塊攔闆和18根望柱,均雕有曆史人物故事和精美的獅子、猴子等動物。橋下設有三個大橋孔,橋孔兩側附設四個小孔,三個大橋孔中心處雕有向下俯視的獅頭。橋的規模雖不大,但結構堅固,造型美觀,具有民族橋梁建築的藝術風格。
由東北向西南看學步橋。
學步橋北邊石牌坊。正上書:袨服新市。有兩聯,外聯為:莊周秋水非閑話;太白高歌有古風。内聯:春滿長街昂首過橋思學步;明月小巷同心報國鑒回車。石牌坊下側有鐵墩若幹,提示僅允許行人通過。
從石牌坊外側看,正中書:古城迎瑞。左右兩聯,外側是:磁山肇史七千載;北苑拱橋五百年。内聯是:紫山西峙名都十裡留佳景;沁水東流韻事千秋有此橋。
學步橋頭廣場雕塑,此雕塑位于廣場西北角。
學步橋頭廣場雕塑,此雕塑位于廣場東北角。
學步橋石碑。
登上學步橋。
邯鄲市文物保護單位學步橋。
過橋之後,從東南望向西北。
此雕塑位于學步橋東南部。
此雕塑位于學步橋西南部。
“學步橋”亦賦予文化内涵,橋頭有小店售賣“學步橋香油”。招牌上标明“邯鄲特産”,确實具有唯一性。這也提示,尤其曆史文化深刻的地方,需要深挖内涵,弘揚地方文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