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關注“幼兒園張老師”,分享我的育兒原創,一起感受教育過程的美好!
家裡來客人了,萱萱爸爸在和客人聊天,媽媽在廚房忙着切水果。突然,萱萱從房間裡沖了出來,兩眼含着淚水說:爸爸,你看我做的手工小房子壞了。
爸爸轉頭一看,萱萱手上那個用小木棍拼起來的小房子開膠了,看起來殘破不堪的樣子,就把萱萱摟在懷裡:沒事兒的,别總是那麼嬌氣,遇到點事情就要哭,下回爸爸給你再做。玩兒去吧!
爸爸繼續談話,萱萱在原地站了一會兒,生氣地說:我不和你們玩了,哼!就跑回房間了。
媽媽正巧出來了,看到爸爸有點尴尬,就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對朋友們說:孩子長大了真是不好管,一點小事情就發脾氣,才五歲就這樣,你們别在意啊!
一屋子的客人都客套地說:小孩子嘛!理解理解,别批評孩子啦!
低齡段的孩子特别容易因為一些小的挫折傷心或者哭泣,這在大人看來實在是不值一提,就像萱萱這樣,家長們認為,不就是玩具壞了嗎?下次做就可以了,幹嘛要這麼嬌氣,還發脾氣呢?
孩子為什麼容易為小挫折傷心難過?
兒童心理的正常反應
當自己心愛的物品壞掉了、喜歡的東西丢了,孩子都會感到傷心難過。 兒童的心理發展特點決定了他們是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的,他們把眼前所能看到的缺憾視作是自己的失敗,因此他們的這種傷心難過都是一種正常的反應。
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
兒童的傷心難過表現或者是向别人告狀的這種訴求其實都是在追求對方的關注,渴望對方能夠給予自己一個公正的評價,或者是理解他所在的處境,從而得到一定的認同感。兒童傷心難過時,并不是要求立即就要解決他的問題,很多時候隻是需要成人給予他一定的心理上的支持。
家長應該如何面對孩子的訴求?
替孩子把委屈說出來
當面對孩子這樣的反應時,家長不要立刻就下結論,認為孩子是嬌氣,可以把孩子傷心難過的問題描述出來。以案例中的萱萱為例,爸爸和媽媽都可以說:哎呀,你辛苦做的小房子壞掉了,這實在是太可惜了,你現在感覺很傷心,對嗎?這種對他心理感受的描述,正中孩子下懷,他仿佛一下找到能夠理解他的人,有一種通常的感覺,也為進一步和家長溝通交流奠定了基礎。
聽孩子把委屈說出來
成人不要總是想當然地判斷孩子是因為什麼事情而傷心難過,在和孩子有初步的交流之後,可以給孩子一個自我表達的機會,耐心地把他摟在懷裡,看着他的眼睛說:你現在非常傷心是嗎?你願意說說你為什麼傷心難過嗎?看看媽媽能不能幫幫你?
讓孩子去表達自己的感受,也是一種宣洩不良情緒的途徑。孩子通過表達把自己内心的憤悶全部都宣洩出來,他的心情也會随之變好,更願意順暢地和家人去溝通。
提供可行的解決方案
我們除了要對孩子進行安慰,還可以陪伴孩子一起來解決他所面臨的問題,而不是僅僅用嬌氣去給孩子定性。因為這對于他當下所面臨的困境沒有任何的益處,仍然以案例中為例,當客人走了之後,爸爸媽媽完全可以選擇陪伴萱萱繼續修複小房子或者重新制作一個小房子,這都給孩子表明了一個态度:爸爸媽媽是願意幫助他的,是願意支持他的,也是理解他的。
對家長質疑的建議
過分重視孩子的情緒感受,會不會培養出一個玻璃心的孩子?
有的家長提出質疑,孩子為這麼一點小事就苦惱,教他們堅強勇敢難道不對嗎?一定要這麼過度的注重他們的情緒,是不是會容易助長孩子的玻璃心呢?
這個問題的核心是對于情境的判斷,因為不管是成人還是兒童,大家都有情緒需要宣洩,把不良的情緒宣洩出去,有助于健康心理狀态的發展。我們要做地是對當下的情境進行一個判斷,看看孩子的這種反應是否過度,還是确實是一種正常的需求,在這個基礎上再來進行回應。情緒得到宣洩之後,孩子如果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家長可以不做回應。
什麼時候适合給孩子嬌氣的評價?
家長有時候說孩子嬌氣不完全是一種評價,可能隻是在當時情景下自然的一個反應而已,他們希望孩子勇敢堅強,這本無可厚非,但是我們應該把嬌氣這樣的評價放在和孩子交流溝通的過程中,而不是在孩子傷心的時候去說。比如當孩子情緒平複的時候,可以就某一件事情說:你剛才為這樣的事情特别傷心難過,你覺得值得嗎?你哭鬧之後有沒有解決問題呢?我們要根據實際情況去分析給孩子聽,他才知道他這麼做可能沒有太大的價值,在日複一日的成長過程中,他才會逐步形成自己的處事觀念。
結語:我們要培養一個内心強大的孩子,也要注意讓孩子有情緒宣洩的渠道,不能讓孩子始終把自己各種的不滿和痛苦壓在心底,自己去消化。這是不利于一個人的健康成長的,爸爸媽媽适度給孩子一些擁抱,給他們一些言語上的理解,這就是最好的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