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歸因,就是老百姓那句話“客觀找原因”,原因是找出來的,雖然看似一瞬間給出了解釋。
比如,開車遇到前車行駛遲緩,别的車道行駛順暢,會不由自主歸因為前車“不會開車”緣故,甚至出現路怒症現象。可能,很快發現是前面道路路況或者蹭車緣故,導緻後面車子都緩行,這時候會釋然得多,這又是不自覺的歸因。
前一個歸因,産生責怪和憤怒,後一個歸因,産生理解和平靜,同一個事情由于解釋不同出現截然不同情緒反應。
而且,這個解釋和歸因未必就是真實事情導緻的,比如上面例子原本路怒症發作,有人故意歪曲告訴說前面蹭車了,這個路怒症患者也可能會緩解。
這就是心理特點,“避實就虛”“以虛克實”,不由你不服氣!
從心理學理論解釋歸因,需要多個角度,從宏觀的理念的大方向把握。
比如,首先知道歸因就是找原因,這個大腦思維是心理安全感需要,由不得你。我們活着就是首先滿足安全感,一定程度的确定性和掌控感,否則心神不甯。
為此,要做的就是承認歸因的必要,同時要警惕歸因的單一線性,不能找到一個原因就心滿意足,這種單一歸因的思維方式是懶惰且極其不負責任的。
可以回想讀初中時候做代數題目,往往一題多解,多個解題方式,看似會一種即可,為何老師會要求至少3種,這裡隐含多種歸因思維的訓練。
而所謂一根筋的人,固執的人,一條道走到黑的人,不見黃河不死心的人,常常是線性單一歸因的思維導緻。
也即是說,這種人自我中心主義,墨守成規,畫地為牢,路徑依賴,思維僵化不靈活!
多個角度進行歸因,可以從普通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發展心理學、咨詢心理學多角度理解。
首先是縱向、橫向、豎向思維進行多種歸因。
社會心理學從橫向思維提醒我們,解釋行為離不開社會情境,這就是著名的勒溫公式,行為乃個體以及環境兩個因素的函數。比如,社交恐懼症,焦慮症,等等,幾乎都是社會情境的影響因素,難怪有人說心理問題就是人際關系問題。
發展心理學從縱向思維提醒我們,解釋行為離不開個體心理發展階段,典型的是年齡影響因素,幼年尿褲子和成年尿褲子自然解釋不同,這也是為何說年輕就是資本,有無數犯錯的機會,以及社會允許的機會。社交恐懼症為例,老年人幾乎沒有,為何,心理發展的緣故而已。
普通心理學則是從豎向思維提醒我們,解釋行為離不開對人性的深刻理解,這裡人性就是普通人的心理過程和心理特性,比如認知情緒意志,比如能力和人格,比如需要和動機,比如意識和注意。社交恐懼症為何老年人很少,一個解釋就是心理需要的減少,不再需要看人臉色行事,已經年紀老的足夠有資格說不了。
其次,就是綜合思維的解釋,這離不開專業的咨詢心理學,解釋行為分作生理、心理和社會三方面,可以視作發展心理學、普通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的綜合。當然,還有大量的理論進行仔細解釋,比如三大心理學理論解釋。社交恐懼症的解釋,包括年齡、性别,認知情緒氣質類型,家庭環境朋友關系等。
說了這麼多,除了樹立多種歸因理念,目的還是實用主義,那就是遇事一定至少3種歸因解釋,就如那句話“凡事都有三種以上解決辦法”,我們可以換個說法為“凡事都有3種以上歸因方式”!
舉例說明。
找了保姆照顧年邁父母親,一切都不錯,後來才知道除了每月休假,還有法定節假日的休假,這時候如果你突然知道,會如何感受和解釋呢?
一種自然反應就是,非常不理解,原本就是需要照顧老人找的保姆,結果一年到頭不停的休假,這個規定不合理。
還有解釋就是,既然是統一規定,就有合理性,“存在就是合理的”。
還有解釋,保姆也是人,是活生生的人,人家是人不是機器,也需要休息放松啊,不能為了工作就沒有自己生活了,一年到頭泡在别人家裡,可能嗎。即便可以做到,心理會正常嗎?服務能做好嗎?
當然,還有一個解釋,既然是節假日,保姆回家休息,老人正好有子女孩子過去說說話,交流開心,也是照顧機會啊,畢竟多些時間親自照顧有益無害。
這些多種歸因思維,就是老百姓說的換個角度看問題,一旦真的可以做到,很多問題就不再是問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