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晚,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聯盟 (IUCN)發布全球瀕危物種紅色目錄更新報告,宣布白鲟滅絕,長江鲟野外滅絕,裸腹鲟多瑙河種群滅絕。
紅色名錄同時提升了其他7種鲟魚的保護等級。
于是,#長江白鲟被正式宣布滅絕#,這一消息迅速登上熱搜第一↓
IUCN全球鲟魚再評估結果顯示,全球現存的26種鲟魚均面臨滅絕威脅。其中約2/3的鲟魚種群處于極度瀕危狀态。
對此,IUCN鲟魚專家組主席艾納·路維(Arne Ludwig)表示,
結果令人震驚和悲傷的,但卻在意料之中。評估表明鲟魚仍然無法摘掉‘世界上最受威脅的類群’這一頭銜。
鲟魚族群是進化樹上的獨特單元。大熊貓祖先始熊貓化石的地質年代才800萬年,鲟魚化石則可追溯到中生代三疊紀,也就是說它們曾與恐龍同時代生活,是真正的“水中活化石”。
公開資料顯示,白鲟是全球最大的淡水魚之一,四川漁民諺語稱“千斤臘子(中華鲟) 萬斤象(白鲟)”,其長度可達7米,起源于約2億年前,是中國的特有種和長江的旗艦物種。
1989年,白鲟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于1996年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極危級”,2009年再次評估時被确定為“極危(可能滅絕)”。另外,白鲟是《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 II 的保護物種,也是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主要保護對象之一。
白鲟2003年1月最後一次出現在長江宜賓南溪江段,經成功救護後放流。而長江鲟(達氏鲟)則是因為未能發現除增殖放流種群外的幼魚而被評估為野外滅絕。
據此前報道,2019年12月23日,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上刊發了中國水産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産研究所專家的研究論文(pre-proof):預計2005年-2010年時長江白鲟已經滅絕。
2020年1月,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就此回應表示,目前IUCN官方還沒有發布和更新關于長江鲟滅絕的消息,“後續還需要讨論”。
IUCN鲟魚專家組成員、中國水産科學研究院長江所研究員、武漢長江中華鲟保護中心發起人危起偉将白鲟和白鱀豚進行了對比:
白鲟和白鱀豚生态習性不同,一個在長江上遊繁殖,一個栖息地主要在長江中下遊,但是它們滅絕的命運與時期卻差不多,這并不是偶然事件,更是深刻教訓,其它長江水生生物萬不可重蹈覆轍。
看到這條新聞,微博上的網友在震驚的同時,紛紛表示:很心痛,但又很無力......↓
它離開的時候肯定覺得好孤獨啊。
這個消息很令人難過,我們可都是在同一個地球上。
作為環保工作者,看到這樣的消息感到無比痛心
長江作為中國第一大河,是生物多樣性最典型最豐富的生态河流,也蘊含了我國最珍稀的水生野生動物。
近日,我國首部《中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藍皮書》發布,其在物種保護部分重點列出了我國15個重點保護物種,其中長江水生野生動物占了一半。一起來看看↓
·“水中國寶”長江鲟
長江鲟又稱達氏鲟,是中國長江上遊特有魚類、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被譽為“水中國寶”。
長江鲟屬淡水定居性魚類, 外部形态與中華鲟相似,體表無鱗,生有5行骨闆,背部的1行骨闆最大。各行骨闆間的表皮及頭部背面遍布顆粒狀的小突起,觸摸粗糙,在幼小的個體更為明顯。
受過度捕撈、非法捕撈以及環境污染、宏觀生态格局改變等因素影響,長江鲟野生種群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野外滅絕。
被譽為“江豬”的長江江豚
長江江豚,俗名江豬,屬中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江豚是個子最小的鼠海豚科,和所有鲸目動物都是哺乳動物,靠肺呼吸,需要浮出水面通過氣孔換氣。江豚是鼠海豚科中唯一的淡水種族,是中國特有的淡水鲸類,也是長江生态系統的旗艦物種。2013年,長江江豚被列為“極度瀕危”,2021年成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權威數據顯示,目前調查長江江豚僅存1000餘頭,數量比大熊貓還少。近年來,随着長江生态環境持續改善,處于瀕危狀态的長江江豚數量出現回升态勢。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以來,江豚在武漢城區江段已出現20餘回,近180頭次。
“長江女神”白鳍豚
白鳍豚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的淡水哺乳動物,重可達230公斤。其在長江裡大約生活了2500萬年,也是中國特有的淡水鲸類,僅産于長江中下遊,享有“長江女神”的美譽。
白鳍豚是鲸類家族中小個體成員,是世界上現有5種淡水豚(拉河豚、亞河豚、恒河豚、印河豚、白鳍豚)中疑為已滅絕的一種。2007年宣布白鳍豚“功能性滅絕”,屬于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
多年沒有自然繁殖的中華鲟
中華鲟是一種大型的溯河洄遊性魚類,在淡水中出生,在鹹水中生長,性成熟後洄遊到出生地再交配産卵。中華鲟和江豚都是長江重要保護物種,但中華鲟保護比江豚更急迫,它已經連續五年沒被監測到自然繁殖,而且種群數量也下降到2021年的15頭左右,已經喪失自然繁殖的數量條件。
2013年,中華鲟在葛洲壩下産卵場的自然繁殖出現第一次中斷,2015年出現第二次中斷,此後的2017年至2021年,連續五年沒有自然繁殖,該物種的野生種群的自我更新能力已經完全喪失。近30年來,已累計人工放流700萬尾以上,但其野生種群自然繁殖仍無法恢複。
“美人魚”中華白海豚
中華白海豚常見于中國東南部沿海,身體呈流線型,但較粗壯,在我國主要分布在東南部沿海,屬于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素有“美人魚”和“水上大熊貓”之稱。
剛出生的中華白海豚呈暗灰色,年輕的會呈灰色,成年的則呈粉紅色。由于每三年才生一胎,中華白海豚繁殖率低、生存率低,同時對水質要求較高,非常珍貴。得益于近年來海洋生态環境的不斷改善,中華白海豚族群逐漸擴大不斷在珠江口海域生息繁衍。
2017至2021年,廣東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對區域内及周邊海域進行了監測調查。調查結果表明,珠江口中華白海豚數量約1100頭,5年來種群數量穩定向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