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說:“《離騷》者,猶離憂也。”
班固在《離騷贊序》裡說:“離,猶遭也,騷,憂也。明己遭憂作辭也。”
王逸《楚辭章句》雲:“離,别也;騷,愁也。”
《離騷》的主題
(1)愛國和忠君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指九天以為正兮,夫唯靈修之故也”
“曰黃昏以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初既與餘成言兮,後悔遁而有他”
屈原的忠君是他愛國思想的一部分。
屈原的愛國之情,是和宗族感情連在一起的。
關于屈原的愛國主義
1、“屈原愛國主義”觀點的提出。
朱熹的《楚辭集注》:“原之為人,其
志行雖或過于中庸,而不可以為法,然
皆出于忠君愛國之誠心”。
2、從西漢至齊梁對屈原愛國主義不理解。
賈誼《吊屈原賦》:“矖九州而相君兮,
何必懷此都也”。
3、宋人極力贊揚屈原的愛國主義。
蘇轼《屈原廟賦》:“生既不能力争而
強谏,死猶能冀其感發而改行”。以忠
君屍谏解釋屈原的愛國行為。
4、目前較為流行的觀點。
a、在楚材晉用的時代,确為一個特例。
b、屈原主張抗秦,所以屈原是愛國的。
c、屈原的愛國是狹隘的愚忠。
5、屈原的時代有無愛國觀念。
“今諸侯獨知愛其國,不愛人之國”。《墨子》
“國君豈能無愛國哉”。 《戰國策· 周策》
(2)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堅韌品格和疾惡如仇的批判精神
“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離騷》的藝術特點:
(1)濃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像
(2)香草美人象征手法的運用
(3)結構上的特點
(4)形式和語言方面
《離騷》大緻可分為前後兩個部分:
前一部分從開頭到“豈餘心之可懲”,是詩人對已往曆史的回溯。他叙述了家世出身、生辰名字,以及輔助楚王進行政治改革的鬥争。
《離騷》後一部分是描寫詩人對未來道路的探索:“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塑造了一個峻潔純美、獨立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首先,他有着突出的外部形象的特征。
“高餘冠之岌岌兮,長餘佩之陸離。”
“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
其次,他具有鮮明的思想性格,具有奮發自勵、蘇世獨立的人格。
“哀民生之多艱” “怨靈修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 “唯黨人之偷樂兮, 路幽昧以險隘。”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汩餘若将不及兮, 恐年歲之不吾與” “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2)比興手法的拓展
美人意象一般被解釋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衆女嫉餘之娥眉兮,謠诼謂餘以善淫”
香草意象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潔;另一方面和惡草相對,象征着政治鬥争的雙方。
(3)結構和語言方面的特點
女媭勸告、陳辭重華、靈氛占蔔、巫鹹降神、神遊天上
民歌的形式、散文的筆法
曆代對楚辭的注釋中,影響較大的有:
1、漢人王逸《楚辭章句》
2、宋人洪興祖《楚辭補注》
3、朱熹《楚辭集注》
4、清人王夫之《楚辭通釋》
5、今人馬茂元的《楚辭選》,錄入了學界公認的屈原作品,加以解題、注釋、說明。既采用了各家較為準确的觀點,也表述了自己的見解,深入淺出,便于理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