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阮錦程
中國新年前夕,大洋彼岸的馬斯克在節日前送上了一顆最大的“煙花”。
在成功測試載人龍飛船逃逸艙後,為了制造更逼真的效果,已經完成任務的獵鷹9号火箭被受命自毀——在高空制造出一顆價值4000萬美元的巨型“煙花”。
而按照原定計劃,這是龍飛船最後一次無人測試。而下一步,将會進行正式的載人發射。
這件事開心的除了馬斯克本人,還有就是NASA了——在美國航天飛機退役後,近十年時間美國人手上沒有合适的載人航天器,而這十年間往返國際空間站的美國航天員,隻能靠購買俄羅斯聯盟載人飛船的“船票”來實現。
所以馬斯克發射火箭和飛船,也是受NASA所托,并且出錢讓馬斯克盡快把火箭研發成功,以讓美國以較為低廉的價格重獲載人航天的能力。
去年8月,我們因為測試德國馬牌全新的AX6輪胎,去了一趟美國休斯頓,然後愛好科技的我們當然不會放棄參觀NASA的機會。
休斯頓是上世紀60年代登月計劃裡的地面“控制中心”,我們在那裡見到世界上推力最大的土星5号火箭和登月艙,還有退役的航天飛機。
那裡占地面積非常大,從一座建築物到另一個建築物,都要乘搭擺渡車。盡管NASA現在已經沒有發射任務,但仍然保持着有限度的運作狀态,以讓相關的技術和人才不緻斷層。
從進入博物館大門開始,或是進到當年登月任務的控制中心,你都能感覺到曆史的久遠——所有設施都不太現代化。
但不可思議的是,正是50年前落後的計算機技術,卻能制造出土星5号這種發射推力超過3400噸,相當于一艘當年驅逐艦排水量的怪物。而航天飛機技術之先進和複雜,除了原蘇聯,如今沒有第二個國家可以接近這個領域。
不可否認當年的登月計劃是一種政治需要,失去了競争對手也就沒有必要舉國之力再花這個冤枉錢。而航天飛機計劃除了政治,也是NASA當年對載人航天的一種探索,甚至是錯誤探索。
本來以為能重複使用的航天飛機是低成本方案,結果發現由于太複雜成本反而更高了,甚至還付出了兩艘航天飛機的代價。那些犧牲的航天員都是英雄。
看起來這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但曾經在1969年就實現載人登月的美國,為何會淪為十年間要靠買俄羅斯“船票”的地步?
這件事情告訴我們兩個道理:第一是一個行業要得到持續發展,無論是資金、人才還是政策方向都不能斷,如果斷了人氣也就散了。就像當年中國中止運10大飛機發展那樣可惜。
中國新能源造車“彎路超車”很多年了,最後發現并沒有實現超越,國際巨頭們在出彎後反而把距離拉遠了。但這不能一棍子把造車新勢力打死,經曆了多年的市場培養,造車新勢力和自主品牌确實培養了技術和經驗,這個鍊子不能斷。
第二NASA以前的成功,是不以經濟效益來幹的,放在今天已經不适合了。而馬斯克雖然是一個有着非常多夢想的人,但他本質是以用廉價的方式來解決各種問題。他是一個夢想家,但也是一個實用主義者,這在市場中是一種正确的思維。
所以馬斯克的火箭是有市場經濟價值的,甚至未來可能是非常賺錢的項目,NASA也就放心讓他幹。
而馬斯克的特斯拉也是如此,經曆過無數挫折才走到了如今的成功,所以今天看來30萬以内的國産Model 3展示出來的無敵競争力,也是水到渠成的自然事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