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少年商學院微信(點擊标題下方“少年商學院”關注)的第1387次分享,作者是少年商學院新媒體部。
少年商學院微信曾分享
《甯可孩子成績爛,别送他去補習班》
一位在台灣數學補習行業浸淫20年的名師
分享了一個在今天的數學補習班裡
屢見不鮮的現象:
老師上課先把公式抄在黑闆上
教學生套公式、得正确答案
學生呢?也隻要簡單的方案
有明确的公式套,基本上是不求甚解
到後面都知道該怎麼得到正确答案
卻不知道為什麼要用這種解法
題型換個表述方法就能懵掉
家長呢?隻希望孩子成績提升
對于學科内容不如補習班老師有把握
不太幹預補習班教學的過程
▋漸進式思維(Step)
“因為……,所以……”
這是一個根據肯定的理由
來推導出答案的思維方式
絕不會出現“好像是……”類似的感覺
比如下面這道題:
“有黃色、藍色、粉色3種顔色的抽屜
分别排列成上下左右
相鄰的顔色都不同的樣子
請問帶‘?’的抽屜各是什麼顔色”
已知條件是——
最中間的“?”上和左分别是黃色和粉色
以及三者顔色不同
得到結果是——
“?”為藍色
以此類推出剩下兩個“?”
這種“漸進式思維”應用最廣
比如孩子剛接觸時都會不知所雲的“進制”
我們習慣使用“10進制”
當切換成“20進制”時怎麼更好地理解?
少年商學院在線課程“小小數學家”
就用了“巧克力包裝”作為類比
已知條件是——
20塊巧克力,包裝成1個小盒
20個小盒,包裝成1個大箱
得到結果是——
同樣都是“1”,這裡的“1”
其實已經變成了“10進制”裡的20
借助“漸進式思維”慢慢推導
孩子能挖掘10進制背後的邏輯
在頭腦裡建立起進位=湊整的概念
▋逆向式思維(Reverse)
“要實現……,就需要……”
這是一個利用已知答案或者假設答案
從答案反向推導得出條件的思維方式
這種方法也常用來判斷
自己選擇的解題方式是否正确
比如下面這道題:
“把3種顔色的玻璃紙分别重疊起來
重疊部分的顔色如圖1所示
這個時候,圖2的‘?’部分各是什麼顔色”
最終要實現——
右上和中間玻璃紙重疊後是綠色
那麼就需要——
其中有一張是黃色,有一張是藍色
最終要實現——
中間和左下玻璃紙重疊後是橙色
那麼就需要——
其中有一張是粉色,有一張是黃色
兩種需要都滿足,隻有一種可能
——中間玻璃紙是黃色
▋創造式思維(Create)
“如果變成這樣……那麼……”
這是一個通過改變形狀和看問題的角度
來自我提示的轉換型思維方式
它要求孩子有“提示一定藏在裡面!”
這樣感性的洞察能力
比如下面這道題:
“方格紙上畫着5個圖形,
請問1-4中哪個面積恰好是A的3倍?”
我們把這道題發給了
少年商學院在線課程“小小數學家”的同學們
其中有一個家長拿到題後套用公式
迅速得出了答案是第2個圖形
但就像本文開頭所說的
孩子學數學應更關注答案的推導邏輯
能不能不借助公式找到正确答案呢?
上海男孩Alex做到了
他用的就是“創造式思維”:
大圓的半徑是小圓的2倍
那麼大圓的面積就是小圓面積的4倍
第一張圖,大圓中間掏了2個小圓
剩下的面積是小圓面積的2倍
第二張圖,大圓中間掏了1個小圓
剩下的面積是小圓面積的3倍
第三張圖,把下面凸出來的半個小圓
填到上面去,就是半個大圓
剩下的面積是小圓面積的2倍
第四張圖,是一個小圓
和半個大圓環——前面第二張圖的一半
即小圓面積的1.5倍
那麼加起來,就是2.5個小圓
▋試探式思維(Knock)
“這種情況可不可能?那種情況呢?”
這是一個把想到的可能性逐一驗證
看看是否正确的思維方式
世界趣味數學挑戰賽中有不少題
都要求這種思維方式
少年商學院在線課程導師趙晴博士
談到“蜜蜂築巢為什麼是六邊形”的案例時
亦使用了這種思維
首先明确蜜蜂築巢
要求平鋪在一起時沒有間隙
三角形、四邊形和六邊形都滿足
那在周長(材料)一樣的情況下
哪個面積最大呢?
答案是——六邊形
▋過濾式思維(Scan)
“這些信息都是無效的,
概括地說,它想問的是……”
這是一個通過對信息進行充分整理後
搜尋需要的信息的思維方式
它不會被陪襯信息迷惑
而是能掌握問題的本質
比如下面這道題:
“箭頭指着的6個面
它們的點數總和是多少?”
看似無從下手,其實跳出來看
任何2面骰子點數總和都是7
一共有6個面
點數總和便是——21
世界趣味數學挑戰賽已經舉辦3屆
覆蓋全球85個國家和地區達17萬人
賽後調研中,絕大多數人都表示
參加比賽隻因“喜歡數學,想鍛煉大腦”
這何嘗不是家長引導孩子學數學時
應保持的心态呢?
比起“這道題答對了沒”
更關心“這道題背後的邏輯掌握了沒”
比起“數學考試多了3分”
更追求“和人聊天3句不離數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