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如何看待生命的價值與意義

如何看待生命的價值與意義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03 05:10:03

如何看待生命的價值與意義?人的生命到底有沒有意義?這是個頗具争議的話題一位著名哲學家說,根本沒有什麼意義;還有一位大學者說,活着就是生命的全部意義看了李開複的《向死而生》,讓我的心靈受到震動,對這個問題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如何看待生命的價值與意義?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如何看待生命的價值與意義(生命到底有沒有意義)1

如何看待生命的價值與意義

人的生命到底有沒有意義?這是個頗具争議的話題。一位著名哲學家說,根本沒有什麼意義;還有一位大學者說,活着就是生命的全部意義。看了李開複的《向死而生》,讓我的心靈受到震動,對這個問題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

李開複正值年富力強、事業處于巅峰時,因罹患淋巴癌,被迫放下熱愛的工作,遠赴台灣進行治療,讓他有了一段“意外的假期”。他在書中說:“這段不在我人生計劃裡的‘假期’,意外讓我的生命有了深刻的回旋,除了我的身體有待修補,沒想到我的心靈也得到奇迹般的滋養”。

他把這段人生的意外之旅,稱之為是自己“修的死亡學分”。從字裡行間發現,李開複對生命的意義,有新的認識,對自己過往的成功,有深刻的反思。這種認識和反思,對世間熙來攘往的人們,不乏有極大的啟示作用。

被李開複稱為“末日悄然來臨”的淋巴癌,并沒有擊垮他。他用自己的樂觀和堅毅面對一切,開啟了他的人生智慧。治療很有成效後,又把心路曆程寫成《向死而生》一書分享給廣大讀者。

看完這本《向死而生》,不覺讓我陷入沉思:按照自然規律,每個人終究都有一死,生命的本質就是“向死而生”。物質守恒定律告訴我們,生即是死,死即是生。隻有明白了死,才知道如何去生。那麼,我們應該這樣對待自己的生命呢?

李開複在書中做了很好的回答。他的回答告訴我們,人的生命不僅有意義,而且其意義也不隻是活着,而是在向死的過程中,堅強地、有價值地生。曆經向死而生的磨練與考驗,讓他的生命充滿了意義。

李開複可謂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他的人生閱曆異常精彩。早年曾供職于蘋果、微軟、谷歌等世界頂尖科技公司,分别擔任全球副總裁職務。并先後獲得美國卡内基·梅隆大學計算機學博士、商業管理學博士學位,還被香港城市大學授予榮譽博士學位。他還曾經登上《時代周刊》,被評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人物。2009年另辟蹊徑,創辦了“創新工場”,把在國際知名大公司積累的經驗,毫不保留地傳授給創業者。許多年輕的創業者,都從中獲得啟發,其中不乏産生一批事業有成的創業精英。

李開複的人生光鮮亮麗,充滿傳奇色彩。但是,命運總是在不經意間出現轉折,一場疾病讓他對生命的意義有了新的理解和體悟。《向死而生》是李開複在同死亡搏鬥中的所思所想,其中詳細記錄了他内心的絕望,治療過程的痛苦,病情反複的掙紮,家人的關懷和愛。最讓我感動的是在他治療後期,一天外出散步迷了路,兜兜轉轉走到安放父親骨灰的慧濟寺。那是他多次與父親心靈對話的地方,這次無意間的偶遇,他從父親那裡明白了“有容德乃大,無求品自高”的做人做事道理,并對自己為人處世的狂傲進行反思和忏悔。

我們從中看到他重生之後,日漸成熟的人格魅力和生命價值,這本書真可謂是一部“醒世箴言”,讓我們每個讀者都從中受益。

我是懷着敬仰和激動的心情讀完這本書的。為什麼?除了我是李開複的“粉絲”外,在我的生命中,也曾發生過一段小小的“插曲”,經曆了一場“惡性病變”的恐吓。我雖然與李開複不能同日而語,但《向死而生》中的一些章節的描寫,讓我多少有些感動。

2019年初到2021年初,因不明原因,每個月體重以3斤的速度驟降,一年多時間裡,累計消瘦40多斤。為了查明原因,我先後在兩家三甲醫院住院體檢。醫生很負責任也很慎重,但經過全面檢查,始終未查明原因,結論都是“不排除其他病變,可随診待查”,并告訴我最好到北京、上海進行複查。

2021年6月份,我到上海華東醫院再一次檢查,才排出了“惡性病變”,并通過調整用藥、控制飲食和适當運動,才終止體重的驟降。

從體重驟降到基本平穩,在長達兩年多時間裡,“惡性病變”的陰影,始終萦繞在腦際而揮之不去,我的身心因此也受到很大“折磨”,甚至還做了一些“後事”準備。經曆恐懼、掙紮、鬥争、接受,柳暗花明後,才最終解除思想“負擔”,走出心理的陰影。今天看來,雖然有些“可笑”,但畢竟是我真實的一段心路曆程。

這場恐吓讓我警醒,有了一種難得的淡定,也讓我不得不思考,究竟怎樣按照自己的意願,度過有意義的餘生?

死亡是個沉重的話題,它帶給我們的思考永遠是最深刻的。在時間的長河中,人的生命隻是短短的一橛。古人說:“死生大矣,豈不痛哉”。悠悠萬事,死生為大,轉瞬即逝,是何等的痛苦!生命雖然短暫、脆弱和渺小,但在我們有生之年,堅守自己所要堅守的,做好自己應該做好的,活的就會有價值,生命才富有意義。

有的人渾渾噩噩,得過且過,雖然也是活着,卻因失去了活着的價值而使生命失去意義。反之,對于一個永不放棄的人,不止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在短短的人生中,因活得有聲有色,活得色彩斑斓,生命充滿了無限的意義,這樣才無愧此生。

在這方面,《向死而生》給我們提供了那些有益的啟示?

人生的最大考驗,是如何面對生命的死亡。面對死亡,誰都會害怕,誰都會有壓力。沒有害怕,沒有壓力,沒有絕望,那是不現實的。問題的關鍵是如何面對生命的死亡?

詩和遠方不是吟詩作賦,閑情逸趣,而是拼力抗争,身體力行。李開複面對身體的死亡和生命的結束,他所承受的壓力之大,是可想而知的。在壓力面前,李開複也曾有過迷茫。他說:“在癌症降臨之前,我的事業成就“志得意滿”,可謂是一帆風順”。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突然被醫生宣判得了不治之症,頓時“感受到死神和自己離得那麼近”,讓自己“仿佛從雲端瞬間墜落,刹那間,不知身在何處,渺小而無助”。

此時的他,看到喧嚣的外部世界,“感覺不到一絲溫暖,隻覺得好冷”。他被迫放下熱愛的工作,接受癌症治療,“補修死亡學分”。

實踐證明,李開複的補修獲得了滿分。他把每一天都當做“最特殊的一天”來過,特别是和星雲大師的對談,讓他醍醐灌頂,放下執着,放下傲慢,放下對名利的追逐,做真實的自己。學會放慢腳步,享受當下的生活,尋求工作、公益和家庭及朋友之間的平衡。在身心疲憊和痛苦中補修學分,開啟了他的人生智慧,讓他從名利、地位的迷眩中解脫出來,清楚地知道了怎樣生活,生命才有意義。在與死亡的交手中,他獲得了全勝。正因為如此,他充滿了“幸福感”。

生命中的“突發事件”,往往會讓人獲得平時無法獲得的體會和醒悟,對生命的意義引發出最好的感知和理解。我們每個人都是吃五谷雜糧的凡夫俗子,難免都會有一死,都需要修煉自己的“死亡學分”。對自己充滿信任,坦然面對死亡,所有的困難都不是不可逾越的難關,反而會變成人生旅途中的一道風景。突破這道難關,生命将會更加豐盛。

“未知死,焉知生”。生的欲望是一切力量的動力源泉,死亡是我們最好的老師,李開複向死而生的經曆告訴我們,敢于面對,永不放棄,奮力抗争,癡心修煉,生命就會因有價值而有意義。

《向死而生》中,有一節“審視墓志銘”,因真實質樸而感人。像李開複這樣的名人,渴望死後留下恰如其分的墓志銘,再正常不過了。他心中的墓志銘,因生存狀況的變化而不斷調整。從開始的“科學家、企業家,他曾經任職于多家頂尖高科技公司,把繁雜的技術轉化成為人人可用、人人獲益的産品”。到開啟“創業工場”後,他又希望自己的墓志銘是“熱衷于教育,通過寫作、網絡、演講,他在中國的崛起時代,幫助了衆多青年學生,他們親切地呼喚他開複老師”。

從墓志銘中的“科學家、企業家”到“開複老師”的變化,李開複看到了自己的“行為偏差”。他反思自己說,不要總想着“改變世界”,而是要努力“改變自己”,不能太在意别人怎樣看自己。

曆經起落,洗盡鉛華,年過半百的李開複,能有這樣的反思,不能不說太智慧、太深刻、太有勇氣了。

所謂墓志銘,其實就是後人對自己的評價。李開複的一生,實在是太精彩了,無論是用科學家,還是用企業家,或是用教育家,對他“蓋棺定論”, 都是恰如其分,無可厚非的。問題是太看重别人對自己身後的評價,未免在認識上對生命的價值陷入了一個“誤區”。

一個人生命的意義,不在于别人的評價,而在于自己的作為。在有限的生命中,做了很多對社會、對他人有價值的事,無論是身前或是身後,别人的評價如何,都無關緊要。在現實社會中,許多人身後并沒有墓志銘,也沒有什麼評價,有的人甚至一生隐姓埋名,默默無聞地做了大量有益于人民的事情,能說他們的生命就沒有價值?沒有意義嗎?蘇東坡有詩雲:“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飛鴻那複計東西”。把身後的一切都抛開,不刻意追逐自己的“指爪”,而專注于“踏雪泥”。有追而無求的生命,雖然沒留下什麼名聲,生命可能會更有超常價值,更有深刻意義。他們身後可能會更被人們敬仰,激勵後人為壯麗的事業生生不息地奮鬥。

不能為了一塊小小的墓志銘,活在别人的評價之中,讓别人的看法左右自己的一言一行。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雖然長一樣的眼睛,不一定有一樣的看法,長一樣的嘴巴,不一定有一樣的說法。所以,甯可不要墓志銘,也要活出自己的人格特質,活出最優秀的自己。哪怕是“橫眉冷對千夫指”,也要“俯首甘為孺子牛”。

武則天死後隻立一塊無字的墓碑,雖然什麼評價都沒有,并沒有影響後人對她的記憶,更沒有影響對她曆史功過評價的公允,她仍然無愧是幾千年中國曆史上有作為的一代女皇。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于每個人隻有一次。生命結束的時候,唯有靈魂跟隨自己走下一段曆程。自己心念不同,生命的意義就會不同,因此,不能太在意别人的眼睛和嘴巴,而要像保爾柯察金那樣:“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回首往事,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臨終之際,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偉大的事業——為解放全人類而鬥争”。

追求生命的價值和意義,還有個特殊的課題:一個人年富力強的時候,可以奮鬥打拼,做很多有益于社會的事情。而到了“葉落枝枯”的老年,體力、精力有所不濟,沒有能力再神采飛揚地拼搏,對社會沒有多大貢獻了。此時的生命是否還有意義?我以為,照樣可以有意義。

在這個世界上,隻有輪回的四季,而沒有輪回的人生。到了晚年,除了離生命的終點越來越近,其他任何東西都是漸行漸遠。此時生命的意義在于,耐得住寂寞與孤獨,健康地活着,開心地笑着,适當地忙着,無論是對社會,還是對自己,隻要對身心健康有益,哪怕是種花養草,遛狗養生,都要持之以恒地堅持做下去。如果陷入對過往的追悔之中,龜縮在家裡,無所事事,甚至是混吃等死,這樣的生命恐怕就沒有太大意義了。

在《向死而生》結尾處的“後記”中,經曆劫難的李開複,滿懷深情地表達自己的願望,“我深感這是上天給我的祝福,我會帶着警醒的心,開始我的第二段人生,更踏實自在地活出自己!也祝福所有讀者,能夠追随己心,感恩一切,幸福生活。”

合上《向死而生》,遠眺窗外,放空内心,輕輕揉撫一下略微濕潤的昏花雙眼,我長籲出一口氣,心生無限感慨。李開複用他的病中覺悟,讓我明白了生命不是沒有意義。生命的意義,不在于活着,而在于怎樣活着。做有意義的事,不虛度年華,有追而無求,無論是年輕年老,還是在職或退休,生命都會有意義。

生命是寶貴的,我們都要十分珍惜自己的生命,活出屬于自己的生命價值,讓自己的生命更有價值而充滿意義。待到“老去”的那一天,我們也會像李開複那樣說:“我沒有辜負此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