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什麼情況下才确認遞延所得稅

什麼情況下才确認遞延所得稅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3 20:53:29

什麼情況下才确認遞延所得稅?一、确認幾個定義及公式,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什麼情況下才确認遞延所得稅?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什麼情況下才确認遞延所得稅(關于遞延所得稅的知識整理)1

什麼情況下才确認遞延所得稅

一、确認幾個定義及公式

說到遞延所得稅需要明白以下幾個定義:

1、遞延所得稅,在會計科目上分為 遞延所得稅負債 和 遞延所得稅資産;

2、遞延所得稅産生的原因,是會計處理與稅法規定上,所得稅計算當期費用抵減上産生的暫時性差異,不包括永久性差異。

3、記住兩個公式:

所得稅費用 = 當期應交所得稅 遞延所得稅費用

遞延所得稅費用 = △ 遞延所得稅負債 - △ 遞延所得稅資産

PS:其中所得稅費用是一個會計概念,應交所得稅是一個稅法概念和實際操作對應納稅現金流出,遞延所得稅就是為調節這兩者的差異而存在的概念

4、當期賬面資産金額小于資産計稅基礎,或當期負債賬面金額大于負債計稅基礎,而産生的确認為遞延所得稅資産,反之确認為遞延所得稅負債。

二、企業所得稅一般核算原理

采用資産負債表債務法核算所得稅的情況下,企業應于每一資産負債表日進行所得稅核算,一般遵循以下程序:

第一,确定當期所得稅。

第二,确定遞延所得稅。

第一步,計算資産負債表中各項資産及負債的計稅基礎;

固定資産:固定資産的賬面價值和計稅基礎的差别往往産生于兩個來源,一個是折舊方法不同,另一個是計提減值準備,一般來講,計提減值準備是因為企業遭受了不利影響,當期利潤要減少,應該少納稅,但是稅法不認自己計提減值準備這種做法,所以當期多交了稅,此時産生了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應當确認遞延所得稅資産;

  • 内部研發形成的無形資産:按照稅法,費用化支出可以按照150%計入當年費用,同時會計入賬價值為資本化支出的150%,這個是納稅調整。但是會計準則另有規定,如該無形資産的确認不是産生于企業合并交易、同時在确認時既不影響會計利潤也不影響應納稅所得額,則不确認該暫時性差異的所得稅影響。而且之後持有過程中,在初始未予确認暫時性差異的所得稅影響範圍内的攤銷額的差異也不予确認。也就是說,隻有因減值引起的差異才确認可抵扣暫時性差異;
  • 使用壽命不确定的無形資産:不計攤銷,隻有減值,一般來講如果沒減值,賬面價值會相對較高,所以會确認遞延所得稅負債;
  • 以公允價值計量的金融資産:首先賬面價值肯定是等于公允價值,但計稅基礎一般是入賬成本或者攤餘成本,所以兩者差異要确認所得稅影響。但是一定要注意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産,是不需要進行納稅調整的(意思是借遞延所得稅資産,貸其他綜合收益,而不是貸所得稅費用);
  • 公允價值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産:同樣賬面就是公允,但計稅基礎一般是成本減折舊攤銷,因此要确認所得稅影響;
  • 存貨:存貨的賬面價值存在扣減存貨跌價準備的情況,因此往往也帶來遞延所得稅資産;
  • 以攤餘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産:無;
  • 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法):無;
  • 長期股權投資(權益法):因為賬面價值是按照權益法随時調整的,所以和計稅基礎的成本會有不同;處理時如果長期股權投資是拟長期持有的,則不确認遞延所得稅,但如果是持有待售,則需要确認;
  • 分期收款銷售商品産生的長期應收款:賬面價值等于年末餘額減去未實現融資收益的年末餘額,而計稅基礎是0,所以要确認遞延所得稅負債,其實意思是說,明明已經确認全部收入了,隻是款還沒有收到,稅還沒交,所以要确認遞延所得稅負債;
  • 其實可以理解遞延所得稅資産和資産之間有一個補償關系(此消彼長),比如資産減值了100萬,那麼遞延所得稅資産會增加補回來25萬,而如果公允價值上升100萬,遞延所得稅負債又會增加25萬,有點像化學中的勒夏特列定律或者物理學中的楞次定律。

常見負債項目的所得稅分析:

  • 負債的計稅基礎 = 賬面價值 - 未來期間計稅時按照稅法規定可予稅前扣除的金額
  • 預計負債(未決訴訟):一般來講,今年确認預計負債,是因為今年确認了營業外支出,按理講今年要少繳稅,但稅法不認,所以會産生遞延所得稅資産。預計負債的賬面價值就等于賬面餘額,但計稅基礎一般為0(将來實際發生時可以稅前扣除),所以一般是确認遞延所得稅資産(負債多,就産生一點資産回補)。但如果說是政府罰款之類将來不能稅前扣除的,就不能确認遞延所得稅資産;
  • 預計負債(産品質量保證):一般計提這個會導緻收入減少,但稅法不認,也存在多繳稅的問題,預計負債的賬面價值等于賬面餘額,但計稅基礎等于0,所以确認遞延所得稅資産;
  • 遞延收益(政府補助):如果說政府補助是應稅收入,則收到的時候就計入當期應納稅所得額,賬面價值等于賬面餘額,但計稅基礎為0,所以确認遞延所得稅資産。但是如果政府補助是免稅收入,則并不構成收到當期的應納稅所得額,同時賬面價值和計稅基礎都等于賬面餘額,所以不确認所得稅影響;
  • 應付職工薪酬:存在一個稅法規定一旦超過限額就要調增應納稅額的情況,但因為超過部分在以後期間也不能稅前扣除,所以賬面價值和計稅基礎都等于賬面餘額,所以不确認遞延所得稅資産;
  • 其他負債:比如應付環保處罰罰款,将來不能稅前扣除,所以賬面價值同計稅基礎同賬面餘額,所以不确認所得稅影響。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特殊情況分析:

  • 未彌補虧損:這個也确認遞延所得稅資産;
  • 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支出:這個超出當年銷售收入15%的部分當年是不能稅前扣除的,但可以結轉以後年度扣除,所以這個情況雖然既不是資産也不是負債(而是費用計入當期損益),但可以确認遞延所得稅資産;
  • 與股份支付相關的當期及遞延所得稅:如果說預計未來期間可稅前扣除的金額多于按照會計準則确認的與股份支付相關的成本費用,那麼超過部分的所得稅影響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