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慎之
今天想跟大家來探讨一個問題,就是“什麼才是真正的随性”?
可能很多人認為,随性就是潇灑做自己,擺脫世俗眼光的束縛,追求喜歡的生活。
但這真的是随性嗎?
我記得前些日子,有部電視劇很火,叫《那年花開月正圓》。劇中沈家有位二少爺——沈星移,雖然被父親批評自己是個不學無術,整天就知道泡在女人堆裡的敗家子,但他卻認為自己活得很“随性”。
但看過的人都知道,他隻是用“随性”來掩飾自己逃避現實的真相。
自認為的“随性”,實際上,都很任性。
那究竟怎麼區分,自己是真随性,還是自以為“随性”?
一般來說,自以為“随性”的人通常分為兩種:
一是認為世界就該圍着他們轉;二是害怕真實世界,喜歡躲在幻想世界裡。
我們先來說說第一種。
大家可能都聽過一句話叫“你所謂的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而行”。
它的意思就是,你以為生活很美好?不,不是的。隻是有人幫你将生活最醜陋的一面,阻擋在外。就像最近我國某地區的破壞事件,為什麼類似的事件不會出現在我們周圍?因為有人在邊境默默守護着我們。
坦白說,現在大部分的人對“随性”這個詞,存在着很深的誤解。
他們認為随性就是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不用去管其他外在的事情,但殊不知,這其實是一種自我放逐,或者說是一種攻擊行為。為了他們口中的“随性”,身邊的人可能要花費幾倍,或幾十倍的努力,去解決他們所遺留下來的問題。
這樣的随性,太過自私。
而第二種“随性”的人很奇特,他們不是真的想随性,而是“被迫”随性。
上面提到的沈星移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一出生,他就不被賦予厚望,因為家中早已有乖巧聽話的哥哥。父親的過度嚴苛,更是讓他覺得自己好像做什麼,都無法換得父親的贊賞和認可。為了逃避這種挫敗、無力的感受,他過起了自認為潇灑自由的生活,躲在了自己的想象世界裡。
其實,現實生活中也存在着不少的“沈星移”,隻是他們将自己的想象世界建築在網絡遊戲上而已。
我常常收到很多媽媽的提問,說自己的孩子沉迷網絡遊戲,問我該怎麼辦。網絡世界可以讓人釋放很多東西,比如說攻擊性。就像有些男生很喜歡玩槍擊遊戲,他們就是享受那種攻擊時産生的快感。
所以,這種類型的“随性”更多是對所處世界一種無能為力的回避,也就是逃避。
無論是哪種自認為的“随性”,說白了都是我們給自己編造的美好幻想,希望能獲得心理上一種短暫性的滿足,但這樣的随性是一定要付出代價的。
我挺認同《人民日報》說的一句話,“你可以一次次地放松,但生活不會對你始終寬容”。
真正的随性,是建立在自由之上的。
這種自由包含了兩方面的要素,分别是:規律和資本。
在我看來,隻有當我們遵循世界的發展規律生活時,真正的自由才會發現。
舉個例子,前陣子很火的國産動畫《哪吒之魔童降世》。裡面的哪吒天生是“魔丸”轉世,不僅被世人唾罵嫌棄,甚至連神仙都想殺了他。但那又如何呢?他還是活得很随性。
一開始,他的确無法接受自己是“魔丸”轉世這一事實,所以他嘗試去抗争,去發洩,去逆天而行。但當後來他意識到,自己是魔丸轉世跟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兩者是沒有任何關系時,他才活出了真正的自由。
其實,随性更多是形容我們内在的,比較本能的一種東西。當它不符合我們外在的發展規律時,我們做的很多事情都會被制約,或者說是束縛。
但當我們學會遵循世界的發展規律,也就是懂得自律,我們就會擁有自由。
像哪吒一樣,他知道如果沒有乾坤圈,他就會發狂,傷害别人,所以就算他需要魔丸的力量,他也隻會把乾坤圈縮小成手镯般大小,不會完全解除。這就是自律。
自律是一種追尋規律的過程,也是一種生活态度。
除此之外,随性的生活還需要資本。
我們所說的資本,更多是傾向于心靈資本。
《白鹿原》這部電影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白孝文從小被父親壓抑着自己的本性,被迫成為乖小孩。但一個人被壓抑久了,他心中對“随性”的渴望就會愈發強烈。
所以後來,白孝文做了一件“荒唐事”。他把父親分給他的祖屋賣了,和一個名聲不太好的女人,一起去城裡把錢全部花光了。在錢花光後,他也覺得自己這一輩子已經過完了。
很多時候,對于某些人來說,随性更像是一種被長期壓抑過後,終于可以叛逆的釋放。但這不是真的随性,他們也沒有足夠的心靈資本去承載“随性”生活所帶來的一切問題。
就像精神病人,他們的生活其實很“随性”,因為他們不需要按照自然規律來做事,甚至連法律都無法制約他們。
但這樣的随性很危險,也很容易失控。
所以,真正随性的生活,從來都是建立在自律和充足的心靈資本上。
也就是,自由。
随性而活,是很多人的夢想,也是我的夢想。
這條路确實不好走,畢竟這意味着,我們需要承認沒有人會圍着自己轉,我們也有自己做不到的事情。
但沒關系,一個人走不下,我們就相互支持,一起走下去。
——the end——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