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身讓路,不枉百步,終身讓畔,不失一段。【譯文】一輩子給别人讓路,也不過多走幾百步;一輩子給别人讓田界,也不過失去一小段田地。【道理】謙和寬讓,以退為進,是一種高明的人生智慧。
六尺巷的故事安徽桐城有一個有名的地方叫“六尺巷”,關于它名字的來曆,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康熙年間,桐城出了個翰林學士叫張英,在朝廷任禮部尚書,人稱張宰相。張英不僅學識淵博,而且為人大氣,從不為一點小事斤斤計較。有一年,他老家翻修房屋,恰巧隔壁有一家姓吳的人家也在擴建住宅。不知道吳家人是無意還是有心,侵占了張家三尺地界。幾次交涉,吳家人就是不認賬。張家實在沒有辦法,就給張英寫了一封信,想找他來主持公道。張英看完來信,微微一笑,馬上提筆回信,叫人帶回去。張家人滿心歡喜地打開信,以為這下可以好好出一口惡氣了。沒想到紙上隻有一首短詩:“一紙書來隻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裡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衆人面面相觑,非常失望,又不敢違抗張英的意思,于是張家主動向鄰家賠禮道歉,再也不提地界的事了。不久,吳家人知道了事情的緣由,十分感動:“宰相如此大度,我們也要識相知趣才是。張家讓出三尺地界,我們也讓出三尺地界,就留出一條六尺寬的巷道吧!”從此,“六尺巷”之名便不胫而走,後竟成為遊客尋訪憑吊的勝地。
良臣擇主而侍,良禽擇木而栖。【譯文】優秀的人選擇合适的領導,就像優秀的禽鳥會選擇理想的樹木。【道理】選擇适合自己的單位,人盡其才,才盡其用,才能實現雙赢。
郭嘉擇主颍川郭嘉是三國時期著名的謀士,他聰穎異常,熟讀兵書,很早就展示了非凡的智慧和才幹。在田豐等人的推薦下,郭嘉在二十一歲那年投奔袁紹帳下。此時的袁紹正是如日中天的時候,人稱“天下英雄”。他對年輕的郭嘉非常器重,禮敬有加。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郭嘉發現,袁紹雖然想成就一番霸業,然而志大才疏,根本不懂用人,并且好大喜功,優柔寡斷。這樣的人難以和他共同成就大業。于是郭嘉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在袁紹最輝煌的時候毅然選擇了離開。不久之後,曹操從荀彧那裡得知郭嘉是一個聰明絕頂的曠世奇才,于是派人把郭嘉請到軍營,暢談天下大事。曹操被眼前這個年輕人深深地折服了,不住驚歎:“能幫我成就大業者,非此人莫屬!”而交談中,郭嘉認為曹操英明果敢,前途不可限量,高興地說:“隻有這樣的人,才能做我的主公!”于是郭嘉官拜司空軍祭酒,成為曹操的首席謀士且備受信賴,軍事才華得到充分的發揮。以後的十幾年裡,他随曹操南征北戰,破呂布,征烏丸,在官渡之戰中大敗袁紹,屢獻奇計,多次建功,為曹操統一北方立下了汗馬功勞,死後被封為“郭貞侯”。
既墜釜甑,反顧無益;已覆之水,收之實難。【譯文】釜甑已經掉地上(打碎了),再回頭看也于事無補,恰似已經潑在地上的水一樣,很難再收回來。【道理】事情已成定局,就不要再後悔感慨,人始終要向前看。
孟敏堕甑不顧東漢的時候,有個叫孟敏的人,有一回他到集市上采買生活用品。當他挑着擔子往回走的時候,一不小心,剛剛才買的瓦甑不小心摔到地上,成了一堆瓦片。旁邊的人們不住歎氣表示惋惜,孟敏看也不看繼續趕路,就好像什麼都沒有發生過一樣。這一切都被郭泰看在眼裡。郭泰是當時公認的學界領袖,此刻正在太原教書授徒。他覺得眼前的事情很有趣,走上前去試探性地問孟敏:“這麼好的一個瓦甑,摔碎了多可惜,你怎麼看都不看一眼呢?”孟敏的回答很幹脆:“再好的瓦甑,它已經摔碎了,看不看都于事無補了。”郭泰對孟敏的回答很滿意——年輕人就應該果敢有魄力。通過交談,郭泰覺得孟敏是個品行很好的人,稍加雕琢,日後必将大有作為,于是為他指引學術門徑,推薦他四方遊學。經過十年的努力,孟敏終于由一個無名之輩變成天下皆知的名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