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朱熹最好的經典詩句

朱熹最好的經典詩句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5 23:05:53

朱熹最好的經典詩句(常山文旅體資訊)1

朱熹最好的經典詩句(常山文旅體資訊)2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别稱紫陽先生、考亭先生,世稱朱子、朱文公。祖籍徽州婺源(今屬江西),出生于南劍尤溪(今屬福建)。宋高宗紹興十八年(1148)進士,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儒學的集大成者,孔子、孟子以來弘揚儒學最傑出的大師,著有《四書章句集注》《晦庵先生文集》等。

2008年,本人根據當時所掌握史料,撰成《朱熹與常山》一文,從“弘揚理學會石崆”“文學碩果結球川”“奉命來常查災情”三個方面,介紹了朱熹情系常山的故事。最近,又讀了一些相關史料,覺得朱熹情系常山遠不止原《朱熹與常山》一文所介紹内容,因而作此續篇。

一、“詩念”常山名人

在常山,朱熹最為思念的名人即狀元汪應辰。據史料記載及相關考證,汪應辰(1118-1176),字聖錫,玉山人,紹興五年(1135)廷對擢第一,南宋著名官吏、詩人、理學家,官至端明殿學士、吏部尚書。他小時候因家境貧寒且父親英年早逝,經常在常山七都外公家接受教育;狀元登第前又遊學于趙鼎退隐常山黃岡永年寺時所置的家塾;供職間因兩次請祠和中途為母親守孝,寓居常山将近17年;卒後葬于常山七都上球白象山。可見,汪應辰是在常山成長起來的狀元,是名副其實的常山名人。

朱熹最好的經典詩句(常山文旅體資訊)3

朱熹是汪應辰的從表侄,因有共同的理學追求,他們交往甚密,且常有書信往來。紹興三十二年(1162)九月,汪應辰以權戶部侍郎知福州,路過建安(今建瓯),與朱熹首次相識,雙方“一見如故”;隆興元年(1163)三月,在汪應辰的薦引下,朝廷召朱熹赴行在重申前議于垂拱殿;四月,朱熹應汪應辰之邀到福州,讨論北伐抗金及鹽法等閩中事宜;七月,汪應辰除敷文閣待制,薦引朱熹代之;隆興二年(1164)七月,汪應辰除四川制置使,北上入都奏事,經崇安(今武夷)同朱熹相見,向其垂詢入對事宜,讨論修政事攘夷狄;他們的書信來往,主要是互通書籍文獻,求《易傳後叙》《傳易堂記》等,論及《太極說》,并就《東、西二銘》以及廟制等交換見解。淳熙三年(1176)農曆三月二十八日朱熹、呂祖謙在常山石崆寺召開三衢之會前夕,汪應辰在常山七都去世,朱熹趕赴現場哭祭,撰《祭汪尚書文》曰:“惟公學貫九流,而不自以為足。才高一世,而不自以為名。道遵德備,而不自以為得。位高身重,而不自以為榮。”并作《挽汪端明三首》,其一曰:“聖王興炎運,明公起妙年。材推漢庭右,學自北方傳。出入丹心壯,安危素發鮮。空馀題劍在,光燭舊林泉。”其二曰:“曠宇元無際,孤标自不群。物情良有寄,讒口讵堪聞。未許時明政,猶堪史阙文。衣冠忽長夜,馀子謾紛紛。”其三曰:“先友當年盛,斯文元祐徒。艱虞共流落,存沒半鳴呼。顧我真無賴,逢公幸不孤。祗今還一恸,即此是窮塗。”此三首詩,從不同的角度入手,追憶汪應辰在遊學、履職、生活過程中一些重要節點的表現,突出展現了汪應辰的忍辱負重、忠誠擔當以及他們之間的深厚情誼,集中表達了對汪應辰的深切悼念之情。之後,朱熹還曾為汪應辰兩個兒子作《熹次延之(即尤袤)年兄韻敬題紹德庵(在常山七都,乃汪應辰為母守孝之廬)真如軒寫呈伯時季路二兄》,詩曰:“先生可是愛吾廬,來往鄰庵幾閏馀。柏下竟開千歲室,竹間猶插萬簽書。悲涼共識臨風處,遊戲誰知落筆初。寄語山靈勤守護,莫将題柱比相如。”再一次表達了對汪應辰的深切緬懷之情。

朱熹最好的經典詩句(常山文旅體資訊)4

常山另一位深受朱熹敬仰和懷念的名人是儒林前輩江緯。 據明弘治《衢州府志》卷之九記載,“江緯(約1060-約1137),字彥文,常山(江村)人。 元符三年(1100),以太學内舍生上封事,哲宗召對稱旨,賜進士及第。 侄少虞、少齊、漢皆從學焉。 時踵門而至者汪藻、程俱、李處權、趙子晝。 作者七人,擢科顯仕。 時人指為文中虎,遂扁講學之所曰: ‘七賢堂(或曰七虎堂)’。 紹興間(應為建炎間),緯任太常少卿,以言事忤時,歸老山林。 從遊諸賢聞風翕然來歸,遊适所堂有《春日書懷》唱酬之作……南軒張栻亦來庚和雲中。 ”可見,江緯不僅是當時的常山名人,而且其創辦的講學之所“七賢堂”影響深遠。 江緯去世後,朱熹曾應邀觀望其遺留下來的“七賢堂”,并于事後作《寄題江氏七賢堂》(清雍正《常山縣志》所載“後張南軒、朱晦庵皆和焉”應包含此詩)。 詩曰: “千裡相思月滿天,故人茅棟結華川。 鄉童也識文中虎,高節清風播七賢。 ”既表達了對故人江緯的敬仰和思念,又深刻贊賞了江緯結廬鄉間開場講學的儒士之風。

朱熹最好的經典詩句(常山文旅體資訊)5

二、題詩三衢名畫

據江西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胡迎建《論朱熹的題詠、題畫詩》一文考證,南宋大理學家、大詩人朱熹曾作有不少題畫詩,其《朱子可聞詩集》中題畫最多的是為祝生所題。祝生名次仲,字孝友,徽州太平縣人,南宋著名畫家和書法家,工山水、善草書。其婿徐珙,常山縣人,【南宋著名刻工,嘗先後役事兩浙茶鹽司刻《周易注疏》《禮記正義》、江東漕司刻《後漢書注》等,并主刻朱熹《家禮》(五卷本·宋刻楊注附圖本),徐珙妻祝氏也是當時著名畫家】,因而祝生随女婿歸居三衢。朱熹曾多次來到三衢為祝生題畫,其中較早的題畫詩有《觀祝孝友畫卷為賦六言一絕複以其句為題作五言四詠》。該詩“六言一絕”曰:“春曉雲山煙樹,炎天雨壑風林。江閣月臨靜夜,溪橋雪擁寒襟。”“五言四詠”其一曰:“天邊雲繞山,江上煙迷樹。不向曉來看,讵知重疊數?”(一、二句對仗寫畫中景——江上凄迷之煙樹;三、四句以反問發議論,若要知山巒重疊之數,須曉來觀江山之景方得清晰)。其二曰:“炎蒸無處逃,亭午轉歙赩。萬壑一奔傾,千林共蕭瑟。”(起句寫炎蒸時人無處可逃,次句加重說中午更加酷熱;三、四句轉以對仗寫林壑轉涼的蕭瑟之景)。其三曰:“草閣臨無地,江空秋月寒。亦知奇絕景,未必要人看。”其四曰:“茅屋無煙火,溪橋絕往還。山翁獨乘興,飄灑一襟寒。”不久,朱熹又作《祝孝友作枕屏小景以霜馀茂樹名之因題此詩》雲:“山寒夕飙急,木落洞庭波。幾疊雲屏好,一生秋夢多。”(前兩句寫畫屏秋景,後兩句申畫面無法能言之義——在秋夢之多,頻頻夢遊洞庭波也)。紹興末年,朱熹又以五律疊用韻作《題祝生畫呈裴丈二首》,其一雲:“近代丹青手,心期良獨難。夫君偏有思,妙處卻無端。堂上三湘遠,人間五月寒。空囊今有此,不用一錢看。”(先慨歎近代畫家的畫,難知其意。但夫君祝生偏偏是妙于用意而有情思的人,畫到妙處,無端而來。堂上所挂的山水畫,畫的是遙遠的三湘風光,畫面卻令人感到人世間五月的寒冷。末聯言裴丈錢袋空空而收有此畫,不必花錢觀畫。全詩贊揚祝生畫藝超群而能慷慨重義)。其二雲:“鬥酒淋漓後,颠狂不作難。千峰俄紙上,萬景忽豪端。石瘦岡巒古,林深煙雨寒。蒼茫無限意,俗眼若為看。”(前四句描寫祝生在飲鬥酒之後,意興淋漓,癫狂作畫,不為難事;俄頃之間,千座山峰出現在紙上,萬種景象忽然湧現其筆端。後四句言畫中石瘦而岡巒古,林深而煙雨寒;無限蒼茫之意,俗眼怎能識得出來。整首詩,“俄、忽”二字靈勁飛舞,“千峰”句奇特,“萬景”句曠邈,“石瘦”聯狀出具體生動景象、頗多意趣,“蒼茫”聯議論有力、簡直可繼杜甫)。十年後的乾道年間,朱熹再次來到三衢,終于見到了祝生,還作有七古《題祝生畫》詩雲:“裴侯愛畫老成癖,歲晚倦遊家四壁……問君何處得此奇,和璧隋珠未為敵。答雲衢州老祝翁,胸次自有陰陽功……昨來邂逅衢城東,定交鬥酒歡無窮……爾時聞名今識面,回首十年齊掣電……為君多織機中練,更約無事重相見。”全詩共24句,以祝生的畫為中心,從講述裴侯(即前詩所說的裴丈,字文正,崇安人)愛畫成癖切入,運用側面烘托、插叙、倒叙、問答等手法,寫得波瀾起伏,跌宕多姿,既贊美了畫家祝生的才能,更有畫家祝生的音容風神。

朱熹最好的經典詩句(常山文旅體資訊)6

從 朱熹的此類題畫詩看,大多充溢情趣景趣。 從中可見他深明詩畫同源之理,具有很高的藝術品鑒能力; 而且可以見到他的真性情——情感深厚、愛憎分明。 讀着讀着,我們還能深深地感覺到他對三衢(包括對常山)的一片深情。

三、贊譽常山賢良

朱熹最好的經典詩句(常山文旅體資訊)7

一是盛贊常山鄉賢趙鼎。據史料記載,朱熹曾對南渡時舉家遷居常山、卒後歸葬常山的趙鼎丞相(谥忠簡)作出中肯的評價說:“趙丞相,中興名臣一人而已”“意思好,又孜孜汲引善類。”紹興二十六年(1156)正月,朱熹在同安縣學(今屬福建廈門同安區)建趙忠簡祠,以祀故相趙鼎(見《朱熹年表》)。在朱熹眼裡,趙鼎是位頂天立地“動關國政”的元臣故老,對其一生事迹作出行狀容不得半點馬虎,因此,他晚年曾為無力撰寫趙鼎行狀而感到愧疚不安,在轉托陳傅良為作之後,還于多封書信中為此事作出解釋。在《朱子文集》卷六十四《答趙郎中(趙鼎孫子)》書雲:“熹伏蒙垂喻先正忠簡公行狀,不勝恐悚。此事初以令兄提舉郎中見囑之勤,不合容易承擔。既而精力日衰,失前忘後,記事作文,比之昔日倍覺費力。況此事體之大,不唯先丞相一身之德業難遽形容,而事關國論,将來史官所據以垂萬世者将在于此,自度恐終不足以辦此。今陳丈君舉(陳傅良)郎中精敏該洽,詞筆高妙,皆熹所不能望其萬一者。若舉而屬之,公論無不以為宜者。而熹托契門下既久且厚,固無形迹之嫌也。”在清朝李佐賢編刻的《書畫鑒影》卷三《朱文公手劄卷“第一劄”【據考寫于紹熙五年(1194)正月】》中,朱熹曰:“卅年前,率爾記張魏公(張俊)行事,當時隻據渠家文字草成,後見它書所記多或未同,常以為愧。故于趙忠簡家文字初已許之,而後亦不敢承當,已懇其改屬陳太史(陳傅良,時任中書舍人)矣,不知今竟如何也。……若無性命之憂,則豈敢有所愛于先世恩契之門如此哉。俯伏布懇,惶恐之劇!”慶元二年丙辰(1196),朱熹作《跋趙忠簡公帖》和《再跋趙忠簡公帖》,又在記載相關史實的基礎上,褒言趙鼎為相時的正直和仁恕。

朱熹最好的經典詩句(常山文旅體資訊)8

二是盛贊常山鄉賢翁蒙之。 朱熹所作《司農寺丞翁君墓碣銘》,一開始即重點記述了翁蒙之在任常山縣尉期間,集“仁、智、勇”于一身,義救丞相趙鼎親人的英勇事迹; 接着又以舉例介紹的方式,說明翁蒙之從小就養成孝悌仁恕的良好習慣,一直具有仁愛孝順優良品質,并且蔭補外任之前即已揚名在外; 最後作銘,盛贊翁蒙之曰: “仁全故家,知折奸謀。 勇蹈大難,贲 育 其俦。 偉哉若人,躬此達德。 俛哉終身,靡有回遹。 無 曰斯邱,四尺之崇。 忘私 起 懦,千載高風。 ”

三是贊許常山鄉賢江泳。據清光緒《常山縣志》卷四十九《人物志·理學》記載,“江泳,字元适,宋登仕郎,從江山徐逸平學,又數與朱子往複論難……祀鄉賢。”朱子《答柯國材書》雲:“近衢州江元适泳以書來,雲頃歲獨學,嘗窺求仁之端。又謂須明識所謂元者,體諸中而無疑,則道之進也,化也,基諸此矣。此論似非苟然。江君未相識,書多好議論,亦一老成前輩也。”可見,朱熹對江泳贊許有加。

朱熹最好的經典詩句(常山文旅體資訊)9

另外,朱熹對常山賢良的贊譽,還散見于一些族譜宗譜的記載之中。比如芙蓉章舍《王氏族譜》記載,朱熹曾對王氏子孫贊譽曰:“沔之、沩之,熙甯、元豐間并掇巍科,功業隆盛,瓊乎,莫與媲美。熹亦切景行之思焉。”綜上所述,朱熹對常山可謂情深意長。

轉自:記憶常山

作者:畢建國

來源:常山文旅體資訊

申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