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2018年9月4日,北京,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林毅夫主持第六屆中非企業家大會。(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新興經濟體在全球化進程中面臨兩難悖論,一方面受益于全球化而快速發展,但同時,經濟、金融等領域也會受制于發達國家。新興市場決策者該如何應對?3月27日,博鳌亞洲論壇“新興經濟體:新智慧解碼兩難困局”分論壇正式舉行,巴基斯坦前總理肖卡特•阿齊茲、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肯特•加爾德、印度工商會聯合會會長桑迪普•索馬尼、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副行長首席财務官Leslie Maasdorp、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等嘉賓就此問題展開讨論。
“在世界經濟發展中,新興經濟體貢獻了自己的力量,他們的規模很大,比如中國和印度。目前很多外彙儲備金都在新興經濟體中,這些國家會持續深化他們在全球經濟增長中發揮的作用。”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副行長Leslie Maasdorp稱。
印度工商會聯合會(FICCI)會長桑迪普•索馬尼也持相似觀點,他表示:“我覺得新興經濟體将會促進世界經濟的發展,這将是一個長期的趨勢。我認為大多數的發達國家的人口要麼處于負增長,要麼就是不增長,而新興經濟體的人口還在不斷地增加,有更多年輕人口,這就産生大量的消費需求,能夠吸引投資,對于出口也是好事”。
林毅夫認為,全球化給世界能夠帶來互利雙赢的局面,目前有反對全球化的趨勢需要攜手應對。針對全球化給新興經濟體帶來的機遇,他以中國為例:在過去的四十年,中國經濟發展速度達到了年均9.4%,而在1978年前的三十年,中國的發展速度沒有那麼快。經濟之所以高速發展,是因為中國推出了改革開放政策,積極接受了全球化。
如果每個國家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根據自己的比較優勢發揮所長,比如出口一些商品,占據其他國家一部分市場;進口沒有比較優勢的産品,把自己的一部分市場提供給其他的國家,就能夠更好地改善資源配置,提高效率。他指出,目前一些高收入國家中有反全球化的趨勢。因為在過去的三十年中,雖然全球化在不斷地發展,但是他們國家遇到了一些問題,比如藍領工人收入停滞等,有人将其歸咎于全球化,但其實著名經濟學家研究後發現這是誤解。要想停止反全球化的趨勢,就要讓大家了解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不是全球化。
針對新興經濟體目前是否面臨困局,巴基斯坦前總理阿齊茲表示:“我想說新興經濟體其實是沒有兩難困局的”。他解釋道,因為世界變化非常快,不停地在擴張演變,新興經濟體的管理者必須準備應對改變。全球化不是負面的影響,而是一個好的機遇。
他用巴基斯坦放松管制應對經濟危機的經驗舉例,“當國家儲備金為負數時,我告訴巴基斯坦人民我們現在有非常嚴重的經濟問題,政府會改革,我們要放松監管,太多的監管會使經濟放緩,也可能會産生貪污。”
他強調,在管理經濟中必須要不斷地進行改革,且必須是經過精心考慮的、精心規劃的改革,也不能過于複雜。他補充,在改革的過程中需要有一個媒體戰略,做好和公衆在改革問題上的溝通。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肯特•凱爾德表示,新興經濟體尚存結構性差距。具體來講,第一個問題是貿易機制結構問題,這點在發展中國家上體現得尤為明顯。他表示,差距也體現在基礎設施上,如何為基礎設施提供融資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桑迪普•索馬尼提示,新興經濟體需要注意不要過于依賴發達國家,新興經濟體之間需要加強貿易往來和相互聯系,這種聯系不僅局限于金磚國家内,也包括其他的新興經濟體。
“再過十五年到二十年,我預計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會是中國。如果是按GDP計算的話,印度現在是2.8萬億美元,到2030年将會達到10萬億美元。”他表示。他進一步分析,許多新興經濟體将會比現在的規模增加很多,他們的消費需求也會增加很多,重點就是關注到哪些技術在他們的經濟發展中可以發揮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包括像5G技術,這樣才能發揮自己國家的比較優勢。
新興經濟體下一個經濟周期如何保持高速發展?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副行長及首席财務官Leslie MAASDORP表示,需要做四件事:降低脆弱性、綠色改革、防範中等收入陷阱、關注軟件基礎設施建設。
針對降低脆弱性,Leslie MAASDORP分析,資金回流到發達國家可能會造成新興經濟體更脆弱。這就要求新興經濟體必須深化本地的資本市場基礎性制度改革,跟美歐市場做一個金融風險隔離。他舉例,幾周之前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發了一百億人民币債券,用于基礎設施建設,相當于加強了當地貨币的風險管理。
談及綠色改革,他認為新興經濟體在下一個周期的經濟發展中如果能夠持續投資到綠色科技上也能夠降低風險。因為,綠色技術将會是新的創新點,也會繼續推動未來的經濟增長。
同時,他表示還要防範中等收入陷阱。在他看來,中等收入陷阱是新興經濟體面臨的最大的挑戰之一,很多國家比如巴西、南非,以及金磚國之外的新興經濟體的經濟雖然在發展,但中等收入階層沒有辦法再往上走。要解決這些人群面臨限制,不能夠突破階層的問題,他認為要深入當地金融系統和資本市場。
最後,他補充基礎設施的概念要比傳統的硬件基礎設施的概念更加廣泛,不僅是包括道路、橋梁和港口,還包括一些軟件的基礎設施,比如衛生、教育、數字基礎設施,這些領域都要進行大量的投資,才能夠進一步加強新興經濟體的發展。
肯特•凱爾德強調開放的政治意願也很重要。他認為歐盟過去一直發揮着規模優勢,但像CPTPP有像日本、越南這樣重要的成員會産生更多的協同效應,因此,要鼓勵其他的國家看到貿易協定所帶來的好處,而不僅僅看到國家間的對立關系。
林毅夫表示,全球化可以使一些國家受益,比如中國,但是另一些新興國家甚至是高收入國家不能受益很多。所以,要有兩個機制讓所有的國家都能夠從全球化中受益,即構建有效市場機制、推動機制。
他進一步解釋稱,全球化能夠使所有國家受益,前提是所有的國家都根據自己的競争優勢來發展經濟。他表示,希望企業家能夠了解在全球化中他們擔當什麼樣的角色,手上有什麼樣的工具,怎麼樣使用他們的競争優勢,要盈利就要根據競争優勢去發展經濟。而有效的市場可以提供這些信号和工具。
針對第二點,林毅夫強調市場必須要有競争性,因此必須要降低交易成本。而交易成本是跟基礎設施建設是否完善有關,所以必須要有國家的力量來促進完善基礎設施,構建更好的商業環境來推動有效市場。(來源:新京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