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如何辨别紫砂壺和化工壺

如何辨别紫砂壺和化工壺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6 10:59:37

近日周末台風影響無法出去浪,于是小編在家喝茶看看電視劇甚是無聊一時興起上某寶逛逛,可能小編從事的是紫砂行業某寶給小編上了紫砂壺的标簽自動給我推薦了一些紫砂壺,小編也很無聊的點了進去,不看還好,一看驚為天人啊!!!小編隻想說為了賺錢!你們的良心那!你們這些商家的良知都哪裡去了!!!

如何辨别紫砂壺和化工壺(小編教您如何辨識)1

某寶化工壺

如何辨别紫砂壺和化工壺(小編教您如何辨識)2

如何辨别紫砂壺和化工壺(小編教您如何辨識)3

這就是傷天害理的事情啊,用化工壺喝茶日積月累你知道你身體裡沉澱了多少化學原料多少工業用品嗎!

下面小編就給大家講講怎麼辨别原礦紫砂跟所謂的紫砂!

原礦真紫砂壺,精光内斂,溫潤似玉、如君子、色相沉穩、老氣十足。好的紫砂礦料使用起來,不出15天便能看出效果。而不好的的化工泥壺,無論怎麼養都白扯。化工泥壺,因為表面的玻璃相(加入刨花水的原故亦稱石英水)太重,茶水吃不進, 把玩的油脂也滲不進去,故這樣的壺是養不出來的。

原礦真紫砂礦料的顔色大多不會太豔,一是由于早期的紫砂良多是淺表層的,本身就有了一定的原始風化。二是由于紫砂礦從 地下被挖掘上來以後,要放置露天場地日曬雨淋一年半載,天然疏松變成小顆料後,再碾磨成粉,最後再經由錘打陳腐才能使用。經風化陳腐的原礦泥中的金屬物質會發生氧化作用,泥色就會發暗、發沉、發舊,不會有新鮮亮麗的感覺。

而化工泥是由高嶺土加石英砂、刨花水和緻色金屬氧化物調制的,現調現用,加上金屬氧化物往往超标添加。所以,泥色鮮、豔,做出來的壺鮮亮無比就不稀奇了。

化工壺特點:

1.顔色過于鮮豔。大紅大綠,大都是普通陶土加上化工染色劑調制的。

2.表面過于光亮。一般是加入了過多的玻璃水制成或是噴漿制品。

3.吸水性極差、無透氣性。水淋在化工泥的壺身上會直瀉而下,不被壺體吸收。用濕手摸紫砂壺和化工壺,就能感覺到它們的吸收差異。

4.氣味怪異。用開水沖化工壺,會有刺鼻的味道或是特殊的香味。

5.難生包漿。不管如何泡養,留在化工壺面的最多是茶漬,難有包漿現象

純正紫砂是什麼顔色

  目前市場上流通的所有紫砂原材料都來自宜興。宜興陶土礦按其成因,均屬内陸湖泊相及濱海相沉積礦床,呈層狀、似層狀或透鏡狀産出。根據地質學家研究,它們大約在2億至4億年前已經形成。目前,宜興境内已發現各類陶土礦床(點)102處,探明儲量7300萬噸,保有儲量6500萬噸,遠景儲量2800萬噸。

  與宜興紫砂泥類似的陶土,雖然在其他地區也存在(如安徽、山東、廣東等地的紫陶),但都無法與紫砂相比,這是因為宜興紫砂泥的結構是絕無僅有的。行外人士誤以為紫砂就是紫色的砂泥。實際上,紫砂泥包括紫泥、綠泥、紅泥,它們構成紫砂泥的三種基泥。傳統工藝師除了用三種基泥單獨造制紫砂陶器外,還會根據不同成分配比将這三種基泥相互混合調制使用,利用不同溫度燒成五顔六色的作品,呈現出紫而不姹、紅而不嫣、黑而不墨的工藝效果。

  紫泥原料外觀顔色呈紫色、紫紅色,并帶有淺綠色斑點,燒後外觀顔色則呈紫色、紫棕色、紫黑色。紫泥主要成分為水雲母,并含有不等量的高嶺土、石英、雲母屑及鐵質等。

  綠泥泥質較嫩,耐火力也比紫泥低,一般多用作胎身外面的粉料或塗料,使紫砂陶器皿的顔色更為多彩。

  紅泥(或稱朱泥)因其含鐵量多寡不等,燒成之後變朱砂色、朱砂紫或海棠紅等色。由于朱泥的泥性甚嬌,成型工藝難度亦高,而朱泥由生坯至燒成,因收縮率高達30%至40%,故一般成品良率約僅七成。

  從礦層開挖出來的紫泥,俗稱生泥,泥似塊狀岩石,經堆放在露天稍事風化,待其松散,然後用錘式破碎機初碎,輪碾機粉碎,泥料過60目篩(泥料如太粗則制作費勁,如太細制作時則易黏手,且燒成後收縮比大),濕水後通過真空練泥機捏練,便成為供制坯用的熟泥料。紅泥、綠泥的制備與紫泥相同。

  常見紫砂泥料有哪些

  紫泥常見的分為紫泥、清水泥、底槽清、紅棕泥、紅皮龍等。朱泥一般分紅中略帶黃、黃中略帶紅、紅中略帶紫(高溫朱泥)三種。綠泥分為段泥(原礦段泥,芝麻段,黃金段)、綠泥(墨綠泥,本山綠)。

  下面選擇幾種市場常見的細分泥種逐一為讀者詳解:

  天青泥:其質細膩呈青藍色,産于清代中期。

  底槽青泥:位于礦層底部,塊狀中有青綠色的“雞眼”、“貓眼”,色呈偏紫泛青,細而純正,十分稀少。

  紅棕泥:位于礦層中部,呈紫紅色、紫色,隐現綠色斑點,質軟緻密,間有微小的雲母閃爍。

  大紅泥:位于礦層中,少量出現。雲片狀結構,呈紫紅色澤,鮮豔明麗。礦層分布不同,燒成溫度範圍較寬,其最佳燒結溫度在1180℃左右。

  本山綠泥類:俗稱“本山綠泥”,古名“梨皮泥”。礦土呈淡綠色層片狀,燒成陶後現梨皮凍色(米黃色)。産于黃龍山岩層與紫泥共生礦層中,僅數厘米厚,位紫泥上層與岩闆間,俗稱“龍筋”。其礦物組成為水雲母、高嶺石、石英及少量的鐵氧化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