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遼和北宋滅亡的原因和時間

遼和北宋滅亡的原因和時間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05 01:10:36

自北宋建立一直到宋太祖末年以前的宋遼之間,是一種偶有邊境局部沖突,又無官方交往,但允許民間進行邊境貿易的特殊關系。

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開寶元年(974),遼向宋緻書言:“兩朝初無嫌隙,若交馳一介之使,顯布二君之心,用息疲民,長為鄰國,不亦修哉”,表達了修好意願。從此,兩朝之間互相遣使往來,建立起正式的往來關系。

遼和北宋滅亡的原因和時間(北宋與遼之間的關系變化)1

然而和平通好的局面僅維持了數十年。景德元年(1004),遼聖宗耶律隆緒與其母蕭太後打着收複瓦橋關的旗号舉兵南下,宋真宗被迫北上親征。雙方勢均力敵、僵持不下,為避免戰敗,遼方提出議和。最終宋遼協定以白溝河為界,且北宋每年給予遼白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是為“澶淵之盟”。

遼和北宋滅亡的原因和時間(北宋與遼之間的關系變化)2

對于宋遼關系的發展,澶淵之盟有着重要的意義,“太祖開萬世之基,太宗定四海之難,而和戎戢兵以緻太平者真宗也”。澶淵之盟之後,宋遼之間實現了長時期的和平,然而這種局面因為西夏的崛起被暫時打破了。

由于宋夏交戰,為遼趁機從中漁利創造了有利條件,“契丹以兵壓境,欲複周世宗所取關南之地,騰書中國,其言周世宗曰‘人神共怒,社稷不延’”。遼乘宋兵敗之際對宋進行訛詐,揚言要收回周世宗當年收複的關南之地,并聚兵幽、薊,對北宋進行軍事恫吓。自澶淵之盟簽訂後,宋、遼之間首次發生了大規模的軍事對峙。

遼和北宋滅亡的原因和時間(北宋與遼之間的關系變化)3

自真宗時期以來,宋、遼雙方之間總體上保持着平穩的和平關系。伴随着西夏的強大,宋夏交惡,遼開始在兩者之間斡旋,宋、遼雙邊關系轉變為宋、遼、夏之間的三邊關系。三方之間既相互協作、又相互對抗,既鬥争又聯合,成為北宋中期這一段時期與周邊政權的主要特征。

富弼生平

富弼,原名富臯,字彥國,河南洛陽人。富氏的祖籍應在山東,“其先出于周大夫富辰之後”,五代時為躲避戰亂,其高祖富璘自齊(今山東省濟南市)徙居于汴(今河南省開封市),曾祖富處謙又遷至洛(今河南省洛陽市),遂落籍。

步入仕途

富弼從小學習就十分用功。富弼學習之勤苦程度,連苦行僧都不禁歎服,也正是這股刻苦的精神,為他之後步入政壇打下了基礎。天聖五年(1027),富弼到京師應禮部試,未中。

遼和北宋滅亡的原因和時間(北宋與遼之間的關系變化)4

兩年後,仁宗再置制舉考試,範仲淹勸告富弼:“子之才非常流,宜應是诏”。富弼聽從了範仲淹的勸告,應試制舉,并于天聖八年(1030)七月以茂才異等及第,任将作監丞、知河南府長水縣,由此踏入仕途。九月,富弼簽書河陽(今河南孟州)節度判官事。天聖九年(1031)九月,其父富言因病逝世,富弼護送其父骨灰于洛陽守喪。當時錢惟演、歐陽修等人接連到洛陽為官,以富弼、歐陽修、梅堯臣等人為主的洛陽文人集團形成。

遼和北宋滅亡的原因和時間(北宋與遼之間的關系變化)5

景祐元年(1034),富弼任通判绛州(今山西新绛)。當時天下久安,邊備廢弛,富弼上書言四事,即閱将、募兵、救荒、彌寇,均未被仁宗采納。景祐四年(1037),富弼自绛州回到京師,應試館職。富弼不擅長作賦,朝廷特令讓他以策論為試,由此成為定例,“制科不試詩賦,自富公始”。五月,仁宗授富弼為太子中丞、直集賢院。同年王曾罷相位判郓州(今山東東平),富弼亦跟随王曾,擔任郓州通判。

官居高位

寶元元年(1038),李元昊在西北建立西夏政權,屢次侵擾北宋。次年九月,富弼向朝廷上《論西夏八事奏》,就解決西夏問題提出了用人、練兵等方面的主張,“書奏,中外服其切中實務”。“議者以為有宰相氣”,是年仁宗召還富弼為開封府推官,知谏院。

遼和北宋滅亡的原因和時間(北宋與遼之間的關系變化)6

康定元年(1040),經過長期的準備與謀劃,李元昊向北宋發起了大規模的軍事入侵,宋夏陝西之戰由此展開。由于邊備廢弛,宋軍三戰三敗。慶曆二年(1042)三月,遼趁宋軍戰敗之際趁火打劫,譴歸義節度使蕭英、翰林學士劉六符以重兵壓境威脅北宋以索求關南地。此後富弼兩次使遼,堅拒割地、據理力争,憑借過人的膽識與外交智慧與遼再訂合約。

慶曆三年(1043),仁宗授富弼為右谏議大夫、樞密副使,富弼以“足膝瘡腫,未任朝見”為由屢次推辭不受。後改遷為資政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富弼依舊辭官不受,見富弼意志堅定,仁宗隻得收回成命。慶曆三年(1043)八月,富弼任樞密副使,範仲淹為參知政事。富弼與範仲淹各自呈上當世要務十餘條,共同主持慶曆新政。

遼和北宋滅亡的原因和時間(北宋與遼之間的關系變化)7

地方為官慶曆新政的推行由于觸犯了封建保守勢力的既得利益,朝廷之中讒言四起,污蔑範、富欲謀權行廢立之事。處于“朋黨“之論的壓力下,富弼十分恐懼,“如坐燃薪之上,自亦不敢安于其位”。于是富弼因保州軍亂出知河北宣撫,範仲淹亦到河東、陝西兩路宣撫,二人避之于外,慶曆新政宣告失敗。

慶曆五年(1045),富弼為河北諸州宣撫使。右正言錢明逸污蔑富弼、範仲淹裹挾朋黨擾亂朝綱,仁宗聽信讒言,降诏罷免範仲淹與富弼。富弼出為京東西路安撫使、知郓州,範仲淹為知邠州兼陝西四路緣邊安撫使。歐陽修、韓琦曾分别上書替富、範等求情,疏奏未報。因石介詐死一事,富弼遭夏竦污蔑内應契丹謀反,富弼罷安撫使之位。

遼和北宋滅亡的原因和時間(北宋與遼之間的關系變化)8

慶曆七年(1047)五月,富弼為京東東路安撫使、知青州。皇祐元年(1049)七月,加資政殿大學士。皇祐二年(1050)九月,任禮部侍郎;十一月,以其母久違故裡,富弼徙知鄭州,次年又徙蔡州(今河南汝陽縣)。皇祐五年(1053)八月,富弼以二府舊臣的身份遷禮部侍郎,加觀文殿學士、知河陽。至和二年(1055)二月,任宣徽南院使、判并州(今山西太原)、兼河東路經略安撫使。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