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01太空漫遊 1968 導演:斯坦利·庫布裡克 評分:10
遂古之初,誰傳道之?——《天問》
塔可夫斯基說:從亞當和夏娃偷吃智慧樹上的蘋果那一天開始,他們就要走在路上,終生為真理奮鬥不休。老塔用詩意的語言描繪了人類的文明史,這是真理,隻是事實遠沒有這麼美好。
真相更接近庫布裡克與阿瑟·克拉克共同創作的《2001太空漫遊》中的描寫:一個醜陋的猿人在靈光乍現之後撿起了一根骨頭,砍開了另一個生物的頭顱,這是人類曆史的開始,是人類掌握的第一件科學——這就是智慧蘋果的真相。人類的曆史其實就是科學史:來自非洲的克羅馬農人用石器與骨器在一萬年中殺光了歐洲的尼安德特土著,火藥推進的鉛丸打穿了騎士階層的厚重铠甲,蒸汽機創造的新貴族把國王送上了斷頭台,配備了指南針與六分儀的大航海使美拉澳非幾大洲的人類大難臨頭,幾千枚洲際核武的蓄勢待發使整個世界在恐懼中度過了幾十年的和平,阿姆斯特朗邁出的“個人的一小步”使齊奧爾科夫斯基“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人類不能永遠呆在搖籃裡”的預言成為現實,互聯網使權力與體制最後的欺詐和控制無所遁形。
科幻,從字面意義上看是幻想科學的發展,而實際上,或者說真正偉大的科幻,是預言人類社會未來的命運。所以我們說,《2001太空漫遊》仍然是最偉大的科幻電影,恰如尼采所謂“你當愈行愈高,直到群星已在你腳下”,《2001太空漫遊》審視着人類的命運,它既是理性的,也是詩意的,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的交響樂禮贊中,渾身是毛的猿猴站立起來,手執骨頭登上地球的舞台,在同樣的恢宏音樂中,宇航員在木星最後一次睡着,醒來後完成了400萬年後人類的再次進化:成為純能量化的“星孩”。在庫布裡克與阿瑟·克拉克的腦力激蕩中所創造的登月、空間站、超級電腦一一變成現實,而電影中預言尚未實現的未來,則有待我們,及我們的後代去經曆和驗證。
恰如阿瑟·克拉克在《太空漫遊》系列的卷首語中寫道:宇宙如此之大(姑且不讨論宏宇宙或平行宇宙這些概念),認為這裡隻有我們自己似乎是太自作多情了,但為什麼其它生命還沒有出現呢?“本書設想了其中的一種可能性,而真相,一定遠在意料之外”。科幻,就是在無數的可能性中,去設想最可能接近真相的那一個。
提示:《2001太空漫遊》的電影與小說是庫布裡克與阿瑟·克拉克同時創作的,對于看不懂電影的觀衆,在此強烈推薦小說,該書在科幻小說中的地位,正相當于電影版在科幻電影中的。
2 駭客帝國三部曲 1999 導演:沃卓斯基兄弟 評分:9.5
很多人認為《2001太空漫遊》冷酷、以上帝的視角拍成,其實真正的原因是:科幻是以超越人類道德的角度看待世界,因而也就擁有了不摻雜質的理性。在精神氣質上與庫布裡克非常相像的沃卓斯基兄弟一定同意:尼奧睜開眼睛,看到了機器飼養人類的恐怖真相,很殘酷,但以“超越人類的公義”來看,這很自然,因為人類對待更低等生物同樣殘酷,而當有一種比人類更加高級的生物出現時,也會同樣的對待人類:所謂的“萬物之靈”其實并不存在。
在世紀的轉折點上,尼采說出“上帝已死”,在下一個世紀的轉折點上,沃卓斯基為已經成為上帝的新人類拍攝了新的“聖經”:人類被自己創造的人工智能推翻,成為機器法老的奴隸,摩西(莫菲斯)帶領選民“出埃及”(逃出MATRIX),并找到了救世主耶酥(半人半程序的尼奧),最終耶酥上十字架(接入終端線進入MATRIX),上帝(機器大帝)終于寬恕了人類,達成了和平——這就是那個讓諸多觀衆摸不着頭腦甚至反感的結局,觀衆都被《獨立日》這樣的弱智電影慣壞了。
實際上,從小裡說,《駭客帝國》是一部反動電影,反民主(“選擇隻是強者欺騙弱者的手段”),宣揚無政府主義等左翼思想(到後來的《V字仇殺隊》中已毫不掩飾)。往大裡說,這是一部反人類的電影:電影的結尾,如《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般激昂的音樂中,升起的是機器文明的太陽,而人類隻能回到黑暗的地洞裡。的确,這很殘酷,但對于科幻思想而言,隻有對錯上的評判,而與道德無關。沃卓斯基兄弟用現代最流行的文化元素,包裝了遠古神話般的預言,這使得三部曲跨越世紀千年之交而不朽。
沃卓斯基兄弟後來自己這樣說:“駭客帝國就像一個一百層的大廈,有人隻看到一層,也有人看到三五層,覺得很好,還有的人繼續看下去,看到一二十層”。
3 盜夢空間 2010 導演:克裡斯托弗·諾蘭 評分:9.5
諾蘭已經被稱為“21世紀的庫布裡克”,這是指他電影中始終存在的冷靜,深遂,略有暗黑的氣質,而《盜夢空間》則是他一次盡情的炫技,展示了諾蘭大神級别的掌控複雜叙事結構的能力,創造了一個極度複雜而毫無破綻的故事。
《盜夢空間》可以說是心理學版的《駭客帝國》,《駭客帝國》的基礎是數字技術,完全不懂軟件原理的人沒法看懂,而《盜夢空間》的基石則是心理學,觀衆多少要對心理學有些了解。因此與《駭客》相比,《盜夢空間》對個體的沖擊力更大,因為它直接作用于每個人的身體和心理層面,比如電影裡說:你記不得夢是怎麼開始的,你記得的夢都是中間的部分。同樣的,我們也可以聯想到:你記不得是怎麼來到這個世界上的,你記得的人生是從中間開始的——人生恰如一夢。
電影結束在了陀螺将停未停的時刻,主角最後回到了現實世界,但諾蘭故意留下這樣一個懸念,為的是讓觀衆去思考:“你生活的世界是真實的嗎”?
4 攻殼機動隊 1995 導演:押井守 評分:9.5
從創作上來講,《攻殼機動隊》是《駭客帝國》系列靈感的來源,從對未來預言的準确性上,《攻殼機動隊》顯然也遠遠超過《駭客帝國》,實際上《駭客》的故事是不可能實現的,被上帝造人思想洗禮過的西方人似乎忽略一個事實:制造機器身體遠比發明A.I.要簡單的多。
那麼在人工智能反抗人類之前,人類早已經用機械還改造自身,特别是如《攻殼》中描寫的,在大腦中植入芯片,以增加大腦的記憶容量。這樣的結果是,人的知識不再需要學習且容量可以無限大,人與人之間直接聯網,黑客攻擊的不再是你的電腦,而是可以直接攻擊、修改你的大腦。
《攻殼》也不僅僅是對未來的展現,還包括了這種異化之下對人類情感與倫理的沖擊。《攻殼機動隊2》的開頭就說,世界的一切都是可以解釋的,那麼我們的愛是否也是可以用科學解釋的呢?《攻殼》不僅是預言,也是人類古典情感的挽歌。
5 銀翼殺手 1982 導演:雷德利·斯科特 評分:9.4
一部《啟示錄》式的電影,貧窮,肮髒,陰森,毫無生氣,2019年的地球宛如地獄,有錢人已移民外星,地球成為殘留的底層人類的大垃圾場。地球已被消耗殆盡,沒有陽光,生物幾已滅絕,與之一同消亡的還有人類的精神與勇氣。電影中一切真實,動人和美好的東西,都發生在人類上帝創造的複制人身上,愛情,勇氣,智慧,古典美,甚至是對創造了他們的人類上帝的悲憫。
最後一個複制人說出:我見過你們人類無法想像的世界,在獵戶座的大火中攻擊太空船,看着C射線在漆黑的宇宙中閃閃發光……這種豪情在電影中的人類世界裡已不複存在。因此最後一個複制人沒有殺死哈裡森·福特,在死亡的時刻,一隻白鴿在鋼鐵大廈的背景下沖天飛去。誠如那個人類“造物主”所說的:火種以兩倍的光亮隻燃燒一半的時間,這是光輝的代價。
這是一部徹頭徹尾黑暗和絕望的電影,結尾粉粹了人類最後一點的希望,片中惟一正常正直的人類哈裡森·福特看到紙獨角獸,意識到自己其實也是複制人。隐藏的真相是:人類創造了他這個複制人,然後為他植入了某位警員的記憶,利用他來追殺同胞。
“上帝已死”的一百多年後,人類也面臨了同樣的宣判。
6 異形四部曲 1979 導演:雷德利·斯科特等 評分:9.4
四部《異形》,每一部都由大導演執導,都極具個人特色,雷德利·斯科特的第一部是驚悚片,詹姆斯·卡梅隆的第二部是動作片,大衛·芬奇的第三部是黑色社會倫理片,讓·皮埃爾-熱内的第四部則是法式喜劇文藝片。
與十年前《太空漫遊》為人類描畫的光明未來相比,《異形》對人類探索宇宙充滿了悲觀與絕望。正如《太空漫遊》中漂亮的太空船,在《異形》中變成了破爛的太空貨車。迎接人類的不再是幫助人類完成再度進化的“兄長”,而是超出想象的恐怖怪物(其實異形的殘忍,比起人類對于其它生物的殘忍,本不值一提。自然本就比此殘忍,隻是現代的文明社會已經不願正視,隻有當這種殘忍作用于人類本身,恐懼才突然蘇醒)。
《異形》的警世和悲觀味道在第四集到達極緻,那些半人半異形的培植怪物胚胎,仿佛是對人類科學的無情嘲笑。在基因技術一日千裡的今天,人類在實驗室裡培植異形這樣的怪物已非難事,所面臨的無非是倫理的阻礙而已。異形,這個既有着現代生物科學理論基礎,又暗合古代神話怪物的詭異生物,在太空中引發尖叫的30年後仍未被忘記,它已經成為人類對于未知世界的恐懼夢魇的象征。
7 大都會 1927 導演:弗裡茨·朗 評分:9.3
假如在20年前看,本片堪稱偉大,即使是今天,這部1927年的電影仍如此超前,如對大都會中高架林立,飛車穿行的描繪,相信很多科幻電影都受其啟發。電影以科幻重新拍攝《聖經》(巴别塔,先知,大洪水),讓人想到70年後同樣的《駭客帝國》 。
但更重要的是本片的思想:作為馬克思的同胞和同時代人,弗裡茨·朗的“大都會”被大資本家控制,工人居住于地下城,特權階級如同奧林匹亞山衆神一般享受榮耀。弗裡茨·朗借先知之口說出,希望有一個“調和者”出現,調節資本家與工人的矛盾,他用神話比喻:古代有位“首腦”想要修建巴别塔,但自己無法完成,于是雇傭了很多“人手”,最後“腦”和“手”起了沖突,巴别塔也無法修成。
電影中工人受機器博士(野心家的暗喻)鼓動起來暴動,使大都會即将毀滅,最後老闆的兒子成為了“調和者”,讓老闆和工人的手握在了一起。在流血動蕩後,曆史正是按照弗裡茨·朗所希望的那樣發展:十月革命的爆發使和資本主義國家認識到必須與工人分享利益,從而改變了資本家殘酷剝削,政府對市場完全放任的狀況(如羅斯福新政)。
今天,歐美工會強大的權力已使資本家隻能低三下四——朗導演可以含笑九泉了。
8 巴西(妙想天開) 1985 導演:特裡·吉列姆 評分:9.2
<p style="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clear: both; min-height: 1em; white-space: pre-wrap; color: rgb(62, 62, 62); font-family: 'Helvetica Neue', Helvetica,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