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喝咖啡一樣,購買化妝品也能“定制加工”。從包裝、氣味到顔色,消費者均可根據個人喜好下單,并進行現場包裝。
7月21日,《上海市浦東新區化妝品産業創新發展若幹規定》(簡稱《若幹規定》)經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四十二次會議表決通過。其中明确:在滿足相關條件後,可根據消費者個性化需要,通過現場包裝、分裝等模式提供個性化服務。這意味着,通過生産許可證等監管方式的創新,類似星巴克臻選上海烘焙工坊的“前店後廠”模式,有望移植至化妝品領域。
“這是上海市人大常委會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制定的第10部浦東新區法規,對發揮浦東引領區功能,輻射帶動全市化妝品産業高質量發展,助力上海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閻銳這樣注解。其中,《若幹規定》還明确,市場主體的相關經營行為發生在浦東新區,即可享受一系列制度創新。
精準化妝品,亟待監管創新突破
近年來,國産美妝品牌依靠電商、直播等流量入口頻頻出圈,搖身一變成了“國貨之光”。以電商平台某頭部主播直播間為例,其美妝類産品的國産品牌比例已達50%。雖補上了後端銷售的“短闆”,但國産美妝想與國際大牌一較高下,還缺少一個核心環節——産品力的塑造。
價廉物美外,國産美妝靠什麼吸引消費者複購?《若幹規定》中專門提及 “精準化妝品”概念。對此,法條進一步闡釋,要鼓勵化妝品企業開展皮膚科學基礎研究,探索小批量、多品種、高靈活度的生産模式,精準研發适合消費者個性化需求的化妝品。
調研中,許多企業代表直言,精準化妝品是消費升級的産物。作為進口商品的“風向标”,進博會平台也出現越來越多精準化妝品的身影,包括能個性定制的口紅、粉底液等。全球大牌紛紛開墾這一新興領域,但反觀國内,不少品牌仍處于觀望心态。
究其原因,主要是監管層面仍亟待創新突破。實踐中,“前店後廠”是精準化妝品的重要營銷方式。然而,在化妝品領域,銷售、生産兩大環節的許可證均為獨立存在。對此,《若幹規定》明确對個性化服務的化妝品生産許可條件另行制定。
《若幹規定》還提出,推進化妝品領域工業互聯網和消費互聯網兩網融合,構建生産全過程關鍵數據的實時采集與分析系統。這也意味着,通過“前店後廠”模式收集到的精準化妝品數據也将反哺生産端,由此實現“讓消費者決定量産化妝品品種”。
建立共享原料庫,破解“面粉之困”
技術之外,國産美妝品牌的培育還面臨現實難題——“面粉之困”。
原料之于化妝品,正如面粉之于面包,其競争力的高下之分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此。每個品牌、每個産品都有專屬配方,原料組成複雜、缺一不可。眼下,原料短缺或價格上漲,成為美妝品牌遭遇的“現實之難”。對于部分抗風險能力較弱的小微主體而言,更面臨不少風險挑戰。
為解決“卡脖子”難題,《若幹規定》将“建立原料供應服務平台”寫入條文。同時明确産業園區管理機構或者第三方機構都可成為平台主體。為守牢“安全閥”,平台運營機構應當建立原料進貨查驗記錄制度,加強原料的檢驗檢測、貯存和運輸管理等。
在不少業者看來,共享原料庫的誕生,提升了生産端的彈性空間。即便原定的供應商因突發事件無法準時交付,企業也能通過共享網絡迅速尋覓到替代方案,避免更大的成本損失、客戶流失。
此外,共享原料庫還有望加速國産原料替代步伐。借由平台上的大訂單、好口碑,讓質優價廉的國産原料商共享國産美妝産業發展紅利,實現互惠共赢的優生态。
化妝品研發“加急”通關,縮短新品上市周期
化妝品産業發展中,還難免被“通關速度”絆住腳步。一方面,國産化妝品研發中所需原料、測試樣品大多來自海外,通關效率直接關系到新品上市周期長短。另一方面,海外化妝品入境也需經曆重重關卡,一旦周期過長,新品首發效應就難以實現。
《若幹規定》結合上海海關在實踐中的創新探索,為進口化妝品樣品通關“加急”。其中明确:對于通過浦東新區進口用于注冊或者備案檢驗的化妝品樣品等,符合相關要求的,可免予進口檢驗。不少人認為,這充分體現出“分類監管”的特點,有利于縮短新品上市周期,讓更多創新企業“赢在起跑線”上。
助力研發新品的同時,通關便利化還聚焦展會延伸交易,加速推動“展品”變“商品”。進博會,不僅是全球美妝巨頭的“賽馬場”,也是“小而美”美妝品牌拓展消費新客群的場域。《若幹規定》提出,在進博會等會展結束後,參展商經過海關等部門批準,可以将原進口化妝品轉為浦東新區行政區域内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的保稅貨物,舉辦消費促進等推廣活動,符合條件的可以按照跨境電商方式銷售。這樣一來,成本大幅降低,也有利于全球美妝品牌将更多新品首發引入中國、引進上海。
稿件來源:文彙APP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